39健康

别让亚健康偷走了“好孕”

  由于工作生活的压力,目前各行各业的“白骨精”很多都处于亚健康状态。32岁的银行女职员林小姐,经常失眠、四肢无力、头晕、头痛。看着自己正一步步迈入高龄孕妇的行列,健康状况又每况日下,林小姐十分焦急,四处求医。因为经常感到心悸胸闷,于是先去心内科检查,结果一切显示正常;因长期坐在电脑前工作,她经常感到腰酸背痛,她又怀疑自己患有颈椎病,又去看骨科……这样辗转跑了几个科,都没查出什么问题。但自己整天“病怏怏”的,还能孕育一个健康的宝宝吗?如果你留意一下,就会发现周围许多人平时的身体状况都比较差,直到准备要宝宝了才临时抱佛脚,急急忙忙找医生咨询,期望有“良方”、“秘诀”能一下改善身体状况。但是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亚健康状态也不会一下就抽身离你而去,不想让亚健康挡了好孕之路,平时就应该读懂自己身体的各种“信号”,及时调整,保持健康状态。你的健康观升级了吗?以前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 所以很多人往往认为身体没什么大毛病就是健康,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健康新定义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是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力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这是一个很抽象的说法,具体地说,健康就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强壮、精力充沛,并具有良好的劳动效能状态。评价健康的指标有很多,但最常见的是以人体测量、体格检查和各种生理指标进行综合评估。

  城市“流行病”

  近年来,亚健康已逐渐成为时代的流行词。那么,究竟什么是亚健康呢?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亚健康状态是指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虽然各种仪器及检验结果为阴性,但人体有各种各样的不适感觉。

  “亚健康”这一提法在国外已有近二十年的时间,而在我国是1996年才提出来的。这是医学理论的一个新概念,是社会发展、科学与人类生活水平提高的结果,它与现代社会人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及所承受的社会压力不断增大有着直接的关系。世界卫生组织关于亚健康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健康人群约占全球人口总数的5%,患有明确疾病的人群约占20%,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约占75%。据近年我国卫生部对十个大城市上班族的调查显示,处于亚健康的人群占48%,其中沿海城市高于内地城市,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中年人高于青年人,而高级知识分子、企业家处于亚健康状态的竟高达70%。

  亚健康离你有多近

  处于亚健康状态人的机体虽然无明显疾病,但会呈现出“一多三少”的表现,即常感疲劳,活力、反应能力及适应力减退的状态,这是一种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生理功能低下的反应,是一种无器质性病变的某些功能性改变,也可称为“机体第三种状态”或“灰色状态”。

  那么,处于亚健康状态下的身体各系统都有哪些症状呢?

  2006年4月8日在北京举办的“21世纪中国亚健康市场学术成果研讨会”提供的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最明显的有以下七个方面症状。

  A心血管症状:上楼或走动时感到心慌、气短、胸闷、憋气。

  B消化系统症状:对饭菜没胃口,有时饿也不想吃,吃起来也没有滋味。

  C骨关节症状:常感到腰酸背痛或浑身不舒服,活动时脖子关节会“咯咯”作响。

  D神经系统症状:容易疲劳,常感头疼、头晕、记忆力差。

  E精神心理症状:莫名其妙地出现心烦意乱,遇到小事易生气、紧张和恐惧。

  F睡眠症状:入睡较困难,凌晨易早醒,夜间常做恶梦。

  G泌尿系统症状:性功能低下或性要求降低,尿频尿急

  保养最佳孕力

  怀孕和体力生物钟、情绪生物钟等均有关,如果夫妻长期处于情绪紧张、焦虑、压抑的亚健康状态,这些生物钟就会出现混乱,从而让好孕之路变得坎坷。如何摆脱亚健康状态,保养最佳孕力并非轻而易举之事,需要从生活的点滴做起。

  生活规律、合理膳食,选择适当的药膳对改善亚健康很有帮助;坚持每天做有氧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但千万不要滥用镇静剂、安眠药;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善待压力、心胸开阔,培养多种兴趣爱好。

  到医院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明确有无疾病。在亚健康的群体中,一部分人处于潜临床和疾病之间,也可称为“前临床”状态,就是说虽有了器质性病变,但症状还不明显,尚未出现某种特异性症状。对这种情况如果不重视,很可能发展成某种疾病状态。

  孕前检查同样重要,因为孕前检查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影响妊娠与胎儿的疾病,能有效预防妊娠合并症及胎儿遗传性、先天性疾病,建议所有准备怀孕的夫妻都进行孕前检查。

  除了心理上、生理上的准备之外,工作稳定、心情愉快、夫妻感情良好,家庭和睦也对怀孕有积极的意义,所以准备要一个健康的宝宝,就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此外,要尽量避免在酒后及服药期间,或者身体疲惫和情绪低落时受孕。如果在两人感情不和睦、家庭不和谐的情况下怀孕,不仅不利于准妈妈的备孕,将来对宝宝的健康发育成长也是极为不利的。

  Tips 谁是最容易亚健康的人?

  1.精神负担过重、压力过大的人

  2.脑力劳动繁重者

  3.体力劳动负担比较重的人

  4.人际关系紧张、造成负担比较重的人

  5.长期从事简单、机械化工作的人(缺少外界的沟通和刺激)

  6.生活无规律的人

  7.饮食不均衡,经常吸烟酗酒的人

(责任编辑:王慧明)

2011-10-13 10:00:00浏览6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李慧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支气管哮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嗓子很疼吗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炎症性气道疾病,其发病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嗓子疼可能是支气管哮喘的伴随症状,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支气管哮喘的发作常与多种诱因相关。例如,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屑等可引发过敏性哮喘。此外,呼吸道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是哮喘发作的常见诱因,尤其在冬春季节或气候多变时更为明显。环境因素如空气污染、烟雾、冷空气等也可刺激气道,导致哮喘发作。精神因素如情绪波动、过度劳累等也可能诱发哮喘。嗓子疼可能与支气管哮喘的咳嗽症状有关,频繁咳嗽可刺激咽喉部黏膜,导致嗓子疼痛。此外,若患者同时伴有上呼吸道感染,也可能出现嗓子疼的症状。在某些特殊类型的哮喘中,如咳嗽变异性哮喘,咳嗽是主要症状,也可能伴随嗓子疼。对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常用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可有效控制气道炎症;β?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可用于缓解急性发作;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钠也可用于减轻症状。若嗓子疼明显,可遵医嘱使用对症治疗药物,如布洛芬缓解疼痛。建议支气管哮喘患者尽量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和刺激物,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卫生,定期清洗床上用品、窗帘等。注意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预防呼吸道感染。若出现嗓子疼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相应治疗,同时定期随访,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以控制哮喘症状并减少发作。
庄谊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过敏性哮喘的临床症状表现是什么
过敏性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其临床症状表现主要包括喘息、咳嗽咳痰、气急及胸闷等。1、喘息:喘息是过敏性哮喘的典型症状,表现为呼气时高调哮鸣音,尤其在夜间或清晨加重。喘息声可随病情轻重而变化,轻度发作时仅在用力呼气时闻及,重度发作时静息状态下即可闻及。喘息发作多由过敏原、冷空气、运动等诱发,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严重时可发展为哮喘持续状态。2、咳嗽咳痰:咳嗽是过敏性哮喘的常见症状,多为干咳,夜间或清晨加重。部分患者可出现咳痰,痰液呈白色泡沫状或黏液性,严重时可呈黄色或绿色,提示合并感染。3、气急:气急是过敏性哮喘的突出症状,表现为呼吸急促、气短、呼吸费力等。气急多与喘息和咳嗽同时出现,严重时可出现端坐呼吸、口唇发绀等症状。气急的程度与病情轻重相关,轻度发作时仅在活动后出现,重度发作时静息状态下即可出现。4、胸闷:胸闷是过敏性哮喘的常见症状,表现为胸部压迫感或紧缩感,常伴有喘息和呼吸困难。胸闷发作时,患者常感到胸部沉重,呼吸不畅,严重时可出现胸痛。胸闷的程度与病情轻重相关,轻度发作时仅在活动后出现,重度发作时静息状态下即可出现。针对过敏性哮喘的临床症状表现,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肺功能检查和过敏原检测,明确诊断;避免接触过敏原,如尘螨、花粉、宠物毛发等;定期复查,评估病情控制情况。
郭兮恒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甲
支气管哮喘与心源性哮喘如何鉴别
支气管哮喘与心源性哮喘可从病史、症状表现、体征、辅助检查等方面进行鉴别。同时建议患者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1、病史:支气管哮喘患者常有个人或家族过敏史,如过敏性鼻炎、湿疹等,多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起病,常因接触过敏原、运动、感染等诱发。心源性哮喘患者多有高血压、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等心脏基础疾病,发病年龄多在中老年,常于劳累、情绪激动、急性感染等情况下诱发急性左心衰竭而出现类似哮喘症状。2、症状表现:支气管哮喘发作时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发作前常有鼻痒、眼痒、打喷嚏、流涕等先兆症状。心源性哮喘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呈端坐呼吸,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常伴有心悸、乏力等症状,一般无先兆症状,且症状常在短时间内迅速加重。3、体征:支气管哮喘发作时,双肺可闻及广泛的哮鸣音,呼气音延长,一般无湿性啰音。心源性哮喘发作时,除双肺可闻及哮鸣音外,还可闻及广泛的湿性啰音,心率增快,心尖部可闻及奔马律。4、辅助检查:支气管哮喘患者血常规中嗜酸性粒细胞可升高,肺功能检查显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支气管舒张试验或激发试验阳性。心源性哮喘患者心电图常提示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改变,超声心动图可显示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如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对于疑似支气管哮喘或心源性哮喘的患者,应及时就医。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
周博主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哮喘心脏病突发要注意什么
哮喘合并心脏病突发时,需在紧急应对措施、保持呼吸通畅、及时送医等方面格外注意。患者平时要严格遵循医嘱治疗,定期复诊。1、紧急应对措施:一旦发现患者哮喘心脏病突发,要立即让患者处于舒适体位。对于哮喘发作,可让患者取半卧位或端坐位,双腿下垂,这样能有利于呼吸肌运动,增加肺活量;对于心脏病突发,如心绞痛发作,可让患者原地坐下或躺下,减少心脏负担。同时,迅速拨打急救电话120,准确告知事发地点及患者大致状况。2、保持呼吸通畅:快速清理患者口鼻分泌物,防止堵塞气道。解开患者领口、领带、腰带等束缚物,确保呼吸顺畅。若患者佩戴假牙,需检查假牙是否稳固,避免脱落误吸。如果现场有吸氧设备,如氧气瓶,应立即为患者吸氧,适当提高吸氧浓度,缓解缺氧症状,但要注意控制吸氧流速和时间,避免氧中毒。3、及时送医: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期间,持续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跳、意识等。若患者呼吸、心跳骤停,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直至急救人员接手。一旦急救人员到达,要详细向其介绍患者既往病史、发病经过、已采取的措施及患者目前状态等信息,以便急救人员准确判断病情,进行后续治疗。对于有哮喘心脏病史的患者及其家属,建议熟悉患者疾病发作特点和应对流程,定期检查和补充患者的急救物品。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