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准妈妈怎样洗澡最健康

  孕妇怀孕后要常洗澡

  妇女怀孕以后,由于体内发生了许多特殊的生理变化,如汗腺和皮脂腺分泌旺盛,表现为容易出汗,汗液与头部的油性分泌增多,如不经常洗头、洗澡,皮肤及头部的污垢可影响毛孔的排泄功能,易招致感染而发生痒肿或其它皮肤病。经常洗头还能保持头发柔软、光亮、美观舒适,有利于孕妇身心健康。

  孕妇洗澡忌坐浴

  妇女洗澡坐浴是不利的,妊娠期洗澡更不应坐浴,尤其妊娠后期绝对禁止坐浴,以防引起早产。这是因为:在正常情况下,女阴道保持一定的酸度,以防止病菌的繁殖。这种生理现象与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有密切关系。妇女在妊娠时,尤其是妊娠后期,胎盘绒毛产生大量的雌激素和孕激素,而孕激素的产生量大于雌激素。所以,在这阶段,阴道上皮细胞的脱落大于增生,会使阴道内乳酸量降低,从而对外来病菌的杀伤力降低。如果坐浴,浴后的脏水有可能进入阴道,而阴道的防病力减弱,就容易引起宫颈炎、附件炎,甚至发生宫内或外阴感染而引起早产。因此,孕妇不要坐浴,更不要到公共浴池去洗澡。

  孕妇洗澡注意事项有哪些?

  孕妇在怀孕早期也就是怀孕的前3个月里,孕妇洗澡时室温不宜过高,温度以皮肤不感到凉为宜。

  水温:以27℃~37℃为宜

  水温最好温热,和体温差不多或者比体温略高,一般来说水温应在38℃以下。因为如果水温或室温过高,很可能因为缺氧导致胎儿发育不良。而在孕后期更不能洗很烫的热水澡,洗澡的时间也不宜太长,否则很容易出现缺氧、窒息的情况,还可能导致胎儿宫内缺氧,严重的甚至会胎死腹中。有的女性为了皮肤保健在淋浴时会冷热水结合,这种方法对孕妇来说很容易影响子宫和胎儿,孕妇不宜采取这种淋浴方法。

  时间:在15~20分钟为佳

  另外,孕妇洗澡的时间也不宜过长。孕妇淋浴时容易出现头昏眼花乏力胸闷等症状,这是由于浴室内空气逐渐减少、温度较高、氧气供应相对不足所致,加之热水的刺激会引起全身体表的毛细血管扩张,使孕妇脑部的供血不足。同时胎儿也会出现缺氧、胎心率加快,严重者还可使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受到不良影响。因此建议孕妇洗澡的时间最好控制在10到20分钟左右时间里。

  次数:最好每天1次

  洗澡频率应根据个人的习惯和季节而定,一般来说最少三四天一次,有条件的话,最好是每天1次,炎热的夏天每天洗两次都可以;如果做不到每天都洗澡,也要尽量每天都用温水擦擦身,洗洗外阴。因为准妈妈身体负担较重,新陈代谢逐渐增强,汗腺及皮脂腺分泌也比常人旺盛,如果出汗了,或者说代谢的细胞脱落得比较多,皮脂腺分泌得也比较多。

  孕期怎样洗澡更健康?

  准妈妈洗澡的方法,首先要采取立位进行淋浴,不可盆浴或坐浴;其次,对身体敏感部位的清洗要讲究适当的方式方法。

  淋浴为最佳选择

  现在人们洗澡通常采用淋浴的比较多,对准妈妈来说,更需如此。一般怀孕以后不主张坐浴,如果坐浴,浴后的脏水有可能进入阴道,而阴道的防病力减弱,就容易引起宫颈炎、阴道炎、输卵管炎等,或引起尿路感染,使准妈妈出现畏寒高热腹痛等症状,甚至发生宫内或外阴感染而引起早产。这样势必增加孕期用药的机会,也给畸胎、早产创造了条件。因此,准妈妈不要坐浴,更不要到公共浴池去洗澡。同时,热水不要长时间冲淋腹部,以减少对胚胎的不良影响。

  孕早期,由于准妈妈肚子较小,所以可以站着淋浴,但必须在浴室内设置扶手,以防止准妈妈滑倒;到了孕中后期,准妈妈的肚子较大、重心不稳,容易滑倒,所以必须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淋浴,以避免跌倒。如果准妈妈体质较弱特别容易疲劳,可以在家里偶尔选择坐浴,但一定要注意浴缸和水的清洁。

  如果准妈妈特别怕累,淋浴时请准爸爸陪护也是不错的选择。

  清洁敏感部位要讲究方法

  外阴:准妈妈除了清洗全身以外,最重要的是外阴部位的清洗,一定要每天清洗。此部位最好用清水洗,尽量少用洗剂,避免坐浴,也不要冲洗阴道,否则会影响阴道正常的酸碱环境而引起感染。大便后最好也要清洗肛门,还可有效防治痔疮。洗好澡后,别急着穿上内裤,可穿上宽松的长衫或裙子,等阴部风干后,再穿上,这样可以有效地预防阴部痛痒。

  乳房:洗澡时,注意用温水冲洗乳房,动作要轻柔,不可用力牵拉乳房及乳头,不可用力搓揉,应以一手往上轻托乳房,另一手指腹顺时针方向轻揉,避免引起子宫收缩。准妈妈可在浴后抹些橄榄油,以使乳房皮肤滋润而有韧性,这样分娩后才经得起婴儿吸吮,否则易发生乳头皲裂

  肚脐:对于肚脐的清洗,可在每次洗澡前,用棉花棒蘸点乳液来清洗污垢,等其软化后再洗净。如果无法一次清除干净,不要太过勉强,以免因为用力过度而伤害肚脐周围的皮肤,造成破皮出血,反而容易引起感染,对准妈妈及胎儿造成严重伤害。

  颈部耳后:颈部、耳后是污垢容易堆积的部位,爱清洁的人常使劲搓,但要注意颈部容易生长小的丝状,一旦搓破,会引起感染。应用手指指腹轻轻向上来回搓揉。

  腋下:腋下汗腺丰富,洗澡时不可用热水刺激,也不宜用澡巾大力搓。可抬起胳膊用温水冲洗,因腋下皮肤组织较松弛,可以把沐浴液揉出丰富泡沫后清洗,再以指腹按揉,促进血液循环。

  腹股沟:淋浴时应该用温水冲洗腹股沟,并用两个手指指腹从上向下抚摩轻搓腹股沟。肥胖者则要拨开褶皱仔细搓洗。

(责任编辑:魏思静)

2011-09-16 01:21:00浏览2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张瑜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喝母乳的宝宝上火是妈妈的原因吗
喝母乳的宝宝上火可能是妈妈的原因,也可能是宝宝饮食不当、喝水过少、外感风热、情绪因素等原因导致的。1、妈妈原因如果妈妈在饮食上吃了过多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比如辣椒、花椒等,就会通过乳汁影响到宝宝,导致宝宝出现上火的症状,比如咽喉肿痛、大便干燥等。建议妈妈在饮食上吃清淡的食物,比如小米粥、大米粥等,也可以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比如苹果、西红柿等,有利于改善宝宝上火的症状。2、宝宝饮食不当如果宝宝平时吃的奶粉过于浓稠,可能会导致宝宝出现上火的症状,比如口干舌燥、大便干燥等。建议家长及时更换奶粉,以免导致宝宝上火的症状加重。3、喝水过少如果宝宝平时喝水过少,可能会导致体内的水分不足,从而引起上火的症状,比如口干、尿液发黄等。建议家长及时给宝宝补充水分,可以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有利于改善宝宝上火的症状。4、外感风热如果宝宝受到风热之邪侵袭,可能会导致体内的热邪强盛,从而引起上火的症状,比如鼻塞、流黄涕、咽喉肿痛等。家长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宝宝服用清热解毒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小儿七星茶、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可以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改善宝宝上火的症状。5、情绪因素如果宝宝长期处于情绪激动、易怒的状态下,可能会导致体内肝火旺盛,从而引起上火的症状,比如口干舌燥、大便干燥等。建议家长可以适当给宝宝进行户外活动,有助于排解压力,保持情绪稳定。家长平时要注意宝宝的护理,如果宝宝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去医院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妈妈脸上长了很多黑斑
患者脸上长了很多黑斑可能是正常现象,也可能与内分泌失调、日晒等因素有关,患者可到医院完善检查,明确诊断后对症治疗。 1、正常现象 随着患者年龄增长,皮肤的新陈代谢往往会减缓,也容易引起皮肤色素沉积,导致脸上出现黑斑点。此类患者一般无须特殊治疗,若患者觉得影响美观,可通过光子嫩肤、激光治疗等方式去除。 2、内分泌失调 日常压力大、睡眠不足、熬夜等因素可导致内分泌失调,患者的内分泌失调会造成身体内部的代谢系统不能维持正常的工作,就可能会导致脸上黑色素的堆积,出现黑斑的情况。患者通过多吃荞麦、燕麦、油菜叶、菠菜等食物帮助调节内分泌失调,还能保持大便通畅,有利于身体排毒;而且患者还可适量吃一些含有维生素E的干果,比如芝麻、核桃仁等,对调节内分泌失调有辅助作用。此外,患者还可遵医嘱使用加味逍遥丸、益母草颗粒等药物治疗。另外,建议患者平时要保持良好的情绪,避免情绪激动、焦虑等。 3、日晒 太阳晒的黑斑一般是由于日晒斑所形成,大部分人是由于没有做好防晒,导致皮肤形成晒斑,因为紫外线能够明显刺激皮肤当中的黑色素细胞,促进黑色素的合成,从而导致脸上出现黑斑点。一些人在太阳晒后,甚至两个月后还逐渐加重、加深,这种色素沉着比较难祛除。患者可遵医嘱外涂祛除色素的药膏,如氢醌乳膏、壬二酸霜等,也可以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E等,同时配合祛斑的面膜。患者还可以通过液氮冷冻、激光、磨削术等方式除去黑斑。另外,患者平时需要做好个人防护,外出戴帽子、打伞等,避免太阳照晒。
陈慧敏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准妈妈最适合吃的几种蔬菜
准妈妈指的是在孕期的女性。没有孕期的女性最适合吃的几种蔬菜这一说法,在孕期的女性可以适当吃茄子、豆角、西红柿等蔬菜,对于身体的健康有一定的好处。1、茄子茄子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蔬菜,里面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维生素等营养成分,食用以后可以为身体补充所需要的营养,还可以达到润肠通便的效果,防止孕期出现便秘的症状。但是在吃的时候一定要控制好用量,避免过量食用,否则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从而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2、豆角豆角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适当食用以后,可以为身体补充所需要的能量,还可以达到增强免疫力的效果,可以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但是在吃的时候也要控制好用量,最好少量食用,否则会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3、西红柿西红柿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蔬菜,里面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膳食纤维、有机酸等营养成分。食用以后可以达到增强营养的效果,也可以促进胃肠道的蠕动,预防便秘的出现。但是在吃的时候也要控制好用量,最好不要食用过多。除以上比较常见的蔬菜以外,还有其他的蔬菜,比如白菜、菠菜、胡萝卜等。在日常生活中,还要定期去医院进行产检。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