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孕期超重会带来哪些危险?

  你以前就比较“丰满”,怀孕使你更加“富态”。生完孩子,多余的肉会不会再也去不掉?其实,真正的危险并不是仅仅在“体形”上。

  事实上,肥胖不仅仅是美观的问题。有时,怀孕的9个月增加的体重还会给你的身体和孩子带来危险……

  你真的胖吗?

  下流的美学经典,有点让人失去了现实感!身高1.6米,体重58千克,让你处在正常体重的边缘,再多长上2千克,你就超重了。你可以自己来计算合理体重的指数,计算的办法是:将你的体重(千克,当然是怀孕之前的体重)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得出的指数应该在18-23之间。

  如果你的体重是58千克,身高1.6米,你的指数为:58÷1.62=22.6;

  如果体重60千克(身高1.6米),你的指数为则为:60÷1.62=23.4。

  如果你的指数是在20左右,在孕期,理想的体重增加为9~12千克;如果你身高为1.7米,可以增加到15千克。相反,你的指数在23以上,在孕期你要想保持理想体重,大概只能增长6-8千克。

  如果体重的增加超过了“正常标准”,会加重你的负担。在孕期,体重增加过多会导致高血压,从而可能引起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这会给你的身体带来危险。同时,高血压也可能会引起妊娠糖尿病,在分娩之后,你可能会持续变成糖尿病患者,即使妊娠糖尿病会消失,但也可能会给你的孩子带来终身的糖尿病隐患。幸运的是,今天医生对体重超重的准妈妈有着非常严格的跟踪,通常可以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

  但是,高血压会使你的怀孕和分娩的情况复杂化,对胎儿的发育也没有好处。

  高血压会引起水潴留。水进入你身体的组织引起水肿,会进一步压迫血管,使你比其他的孕妇静脉血液回流更加困难,可能引起静脉曲张,甚至患静脉炎。另外,血液中糖分的增高会使胎盘的动脉硬化,妨碍血液的流通,其后果是你未来的宝宝得不到足够的养料,出现胎儿窘迫或发育迟缓,他可能会是个低体重新生儿。

  相反,如果胎儿吸收了的糖分过多,你可能就会生出“巨婴”,即婴儿的体重超过4千克。这会给你的分娩带来很大的麻烦。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产科医生可能会考虑对你实施剖宫产手术。

  新生儿体重过轻,或是过重,这两个极端都会给孩子今后的成长带来不良的影响。幸亏,刚刚减轻了一点体重。

  即使你刚刚减轻了一点体重,也不要有幸免于难的感觉。很遗憾,这么说也许让你感到扫兴。

  在怀孕的初期,由于恶心呕吐,孕妇会“消耗掉”1~2 千克体重。但是3个月后,一旦孕吐的现象消失,你就会在1个星期内重新恢复你以为减掉的体重,甚至可能还会增加1千克。从怀孕第4个月起,体重应该平均每月增加1.5千克。但是,你不要高兴过早。因为孕期体重的增长并不是呈线性的,即使你没有特别地改变你的食结构,你的体重也会犹如体重称上的指针一样直线上升(这与荷尔蒙分泌有关)。

  你不要说:“在孕期中期,我体重增长了4千克多一点,我会坚守着目标!”最后3个月的孕期,你的体重会比前6个月增长得更快,这主要是由于你体内的水潴留。

  怀孕,要不要节食?

  千万不要节食。这可不是让你挨饿的时候,而是让你吃好的时候。也就是说,你需要放弃一部分自己喜欢的食品,比如不要过度贪恋甜食、甜饮料等,而要“大嚼”些自己不太喜欢但营养丰富的东西。

  生活是不公平的。一块巧克力蛋糕给胖人带来的是贴在臀部的脂肪,而轮到那些在孕期有权利增加12千克体重的瘦人身上,它却能消失的踪!今天,孕激素令你口大开(一个屈服引诱的借口),那我们推荐你去嚼嚼芹菜茎。

  “当丰满的女人怀孕时,一生中,她会第一次以胖为美。这时,她准许自己不受标准约束,第一次感到自己美丽。”助产士古萨热解释道,这种感觉让你难以下定控制体重的决心。

  基本原则,健康的基础

  膳食平衡的建议,想必自从你试图减肥以来就已经把它们熟烂于心了吧。但惟恐你会遗漏,我们还是再重复一遍。

  不要过饱 永远不要再拿起已经放下的菜。要有离开餐桌感到还没十分饱的感觉,真正的饱感是在开始消化时出现的,大约在饭后的半个小时左右。

  吃大量蔬菜 为了避免吃腻,保证品种的多种多样。要吃天然的(但一定要洗干净),生、焖、煮、蒸的蔬菜,尽量少放盐,因为盐会促进水潴留。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让你完全放弃盐,因为适当地放些盐会提高你的食欲,合理地食用它,会使你感到“美味”,感受吃的乐趣。)

  瘦肉 最好是家禽肉,而不是牛羊猪肉。除掉肥肉,包括鸡皮、火腿皮等。不要忘记吃鱼和奶制品,一定要把它们放在你的食谱中,因为胎儿需要蛋白质

  新鲜水果 为了补充大量维生素,要多吃新鲜水果。果汁、果酱和干果含的糖分高于维生素,而你的胎儿不需要过多地补充糖分。至于像核桃仁和生仁一类的干果含有丰富的油脂,也要适当控制。妊娠糖尿病的孕妇,要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糖分少的新鲜水果。

  主食 大米、面条、全麦面包。

  大量补充水分 每天饮2公升水。一般来说,要避免脂产品,通常脱脂产品比全脂产品含的维生素少。

  遵守以上这些建议,你可能会避免增长18千克体重,而这18千克体重当中至少会给你留下5千克,让你很难减掉。

  两点注意事项

  一、进行锻炼

  在孕期,最好的体育活动是走路和游泳。走路,可以加强你的腹部肌肉,促进你的血液循环和提高部呼吸能力(选择舒适的鞋,鞋跟不得超过3厘米);游泳,可以使你全身得到舒展。为了避免凸起的肚子不舒服,最好方式是仰泳,因为水的压力妨碍你的运动,你还能做两个有趣的运动:伸展操和瑜伽功。这两项运动可以帮你放松肌肉,避免体重增长的压力。

  二、注意保养皮肤

  每天为你的皮肤补水两次,降低长妊娠斑的风险。建议每周做两次营养面膜,去除皮肤上的污垢和死皮。这样做,可以使你在分娩后皮肤依旧保持弹性。

  分娩之后,喂奶可以使你减掉孕期带来的几千克体重。事实上,在9个月的孕期中,你的身体为母乳喂养储存了近4千克的脂肪。“出生后,你的婴儿要‘吃’你,因为你的奶水就是从这些储备物中生产的。”助产士肯定地说。如果你不喂奶,不是通过婴儿吃掉这些储备,那就得你在体力恢复后,通过真正的节食,再加上体育锻炼“消化”掉这些脂肪。然而,真正意义上的锻炼最早也要在产后3个月以后进行,因为你的会阴需要时间来恢复它的弹性。

  

 

(责任编辑:陈默 实习编辑:丁丁)

2011-06-11 03:11:00浏览7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王凤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三甲
三伏天全身无力腿发软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三伏天全身无力腿发软可能是中暑、气虚、血虚、阴虚火旺、脾胃虚弱等原因引起的,患者需要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1、中暑如果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下,可能会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出现异常,从而引起中暑的情况。患者可能会表现为头晕、乏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全身无力、腿发软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藿香正气水、十滴水等中成药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物理降温的方式进行治疗。2、气虚气虚主要是由于长时间过度劳累、缺乏运动等因素引起的。患者一般会表现为乏力、头晕目眩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全身无力、腿发软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补中益气丸、参苓白术散等中成药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针灸、拔罐等方式进行辅助治疗。3、血虚血虚主要是由于失血过多、久病不愈等因素引起的。患者一般会表现为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全身无力、腿发软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八珍颗粒、归脾丸等中成药进行治疗。4、阴虚火旺阴虚火旺主要是由于过度劳累、年老久病等因素引起的。患者一般会表现为乏力、失眠多梦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全身无力、腿发软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等中成药进行治疗。5、脾胃虚弱脾胃虚弱主要是由于饮食不当、过度劳累等因素引起的。患者一般会表现为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全身无力、腿发软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参苓白术散、香砂养胃丸等中成药进行治疗。除此之外,还可能是贫血、缺钾、低血糖等导致的。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着凉,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注意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患者在平时可进行适当的运动,例如慢跑、打羽毛球、跳绳等。如果患者的症状没有得到缓解,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王晓东主治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三甲
老人腰腿疼痛挂什么科
老人腰腿疼痛挂什么科,需要根据具体原因决定。一般老人腰腿疼痛可能是受凉导致,也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等疾病引起,建议患者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对应科室就诊。 1、受凉 如果老人在平时没有注意保暖,导致局部受凉后,会刺激腰部以及腿部肌肉,引起局部肌肉僵硬、痉挛,从而出现老人腰腿疼痛的情况。此类老人可以到医院骨科或血管外科进行诊治,一般患者在受凉后可以进行适当热敷,对于缓解疼痛有较好的作用,必要时也可在医生指导下外用膏药进行贴敷,如伤湿止痛膏、通络祛痛膏等。 2、腰椎间盘突出症 如果老人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通常也会出现腰腿疼痛现象,因为突出的腰椎间盘可能会压迫到神经根,从而导致下肢出现疼痛、麻木的感觉。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一般可以到医院挂脊柱外科进行就诊治疗,临床对于此类患者,一般可以通过腰部牵引来缓解腰椎间盘突出导致的麻木、疼痛症状。若患者出现持续的下肢麻木、疼痛或腰椎管狭窄,长期保守治疗不缓解,则可通过手术进行缓解治疗。 3、骨性关节炎 老人若存在骨性关节炎,也会出现腰腿疼痛现象,此疾病主要是由于骨质的退行性改变、关节劳损、关节软骨营养障碍导致关节部位肿胀、疼痛,会牵连局部肌肉,导致肌肉酸痛、胀痛等情况。该疾病患者可到医院骨科或康复理疗科进行就诊,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对患处进行理疗、按摩等治疗措施,帮助症状改善。也可遵医嘱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如布洛芬、塞来昔布等抗炎止痛,缓解腰腿疼痛症状。
郑帅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腰腿疼痛麻木吃什么药
腰腿疼痛麻木吃什么药需要根据引起以上症状的疾病来综合分析,不可一概而论。通常情况下,腰腿疼痛麻木,可能是缺钙、挫伤、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因素造成的。可以合理使用葡萄糖酸钙口服液、草乌甲素片、甲钴胺片、洛索洛芬钠缓释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1、缺钙 如果患者长期营养不良,导致钙元素摄入不足,可能会使身体缺钙,影响人体肌肉纤维的兴奋度,从而引起肌肉松弛,从而使患者出现腰腿疼痛麻木的情况。可以遵医嘱使用补钙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维生素D滴剂等。 2、挫伤 如果腰部受到挫伤,使患者引起腰腿疼痛麻木的情况,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活血化瘀类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舒筋活血片、大活络胶囊等。 3、腰肌劳损 如果患者经常腰部活动导致腰肌劳损,甚至还会损伤到局部的神经,从而引起腰腿疼痛麻木的情况,可以遵医嘱使用营养神经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甲钴胺分散片、腺苷钴胺片等。 4、腰椎间盘突出症 如果身体存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会压迫到下肢,使患者出现腰腿疼痛麻木的情况。可以遵医嘱使用止痛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 除了以上疾病会导致腰腿疼痛麻木以外,还有腰椎管狭窄症、骨质增生等,不可盲目吃药,需要明确病因后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治疗。
王晓东主治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三甲
天气冷,腰椎间盘突出腰腿疼痛就加重,怎么回事
冬天是腰椎间盘突出症高发的季节,天气冷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腰腿症状加重通常是由于冬天寒冷导致神经供血减少、腰背部肌肉痉挛、感冒咳嗽等因素引起的。 1.神经供血减少 腰椎间盘突出的锥间盘卡压神经,导致神经血运障碍,冬天由于气候寒冷,血管收缩使神经供血进一步减少,导致腰椎间盘突出加重而引起疼痛,因而表现为腰椎间盘突出,到了冬天就疼。建议患者注意保暖,可以进行局部热敷以缓解症状; 2.腰背部肌肉痉挛 天气冷或气温变化较大时,容易引起患者着凉,从而造成腰背部肌肉痉挛、僵硬,导致腰椎压力增大,受挤压的椎间盘突出加重,导致腰部疼痛。治疗上主要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卧床休息、局部热敷、包括按摩、腰椎牵引等物理治疗; 3.感冒咳嗽 天气冷或气温变化较大时,容易诱发感冒咳嗽。咳嗽过程中会导致腹压增加,从而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加重,引起腰背部疼痛。建议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平时多注意保暖,避免劳累着凉,口服感冒冲剂如感冒灵等药物治疗,并注意卧床休息。 在日常生活中,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需特别注意保护好腰椎,避免长时间的久坐久站,避免过度弯腰负重,避免腰部劳累、着凉、外伤,如果腰腿疼痛症状出现或加重,应该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王凤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三甲
三伏天灸后皮肤痒怎么办
三伏天灸一般是指三伏灸,是在三伏天时进行天灸治病的方法。三伏灸后皮肤痒,可能是正常现象,也可能是皮肤过于干燥、体内湿气过重、过敏、毛囊炎等原因所造成的,患者需要根据具体的原因进行处理和治疗。1、正常现象三伏灸出现皮肤瘙痒的情况,可能是药物渗透入表皮后的一种自然反应。这属于一种正常的现象,一般是不需要过分担心的,也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2、皮肤过于干燥如果患者的皮肤过于干燥,在三伏灸时,可能会使皮肤受损,从而出现皮肤瘙痒、脱屑等症状。患者可以通过多喝水、涂抹保湿霜等方式进行改善,也可以通过多吃富含水分的水果和蔬菜进行缓解,比如梨、火龙果、西红柿等。3、体内湿气过重如果患者在三伏天过度食用生冷寒凉类的食物,可能会使体内的湿气发生堆积,从而出现肢体沉重、精神萎靡等症状,甚至还会伴有皮肤瘙痒的现象。建议患者可以通过适当运动的方式进行改善,比如跑步、跳绳等,也可以遵医嘱配合使用参苓白术散、人参健脾丸等药物进行治疗。4、过敏如果患者属于过敏性体质,而且对艾灸中的成分过敏,此时可能会诱发过敏反应,从而出现皮肤瘙痒、皮肤红肿等症状。建议患者立即停止艾灸,也可以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胶囊、盐酸西替利嗪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5、毛囊炎如果在三伏天不注意自身的清洁,频繁进行洗澡,导致毛囊部位受到细菌的感染,可能会出现局部皮肤瘙痒、皮肤发红等症状。患者可以使用流动的清水进行冲洗,也可以遵医嘱使用医用碘伏、医用酒精等药物进行消毒处理,也可以遵医嘱配合使用阿莫西林胶囊、阿奇霉素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患者需要避免搔抓,以免导致皮肤破损,引起皮肤感染的情况。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洗衣物,以免加重皮肤瘙痒的情况。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