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孕前应提防铅毒危害

  铅毒是宝宝健康的头号杀手,对宝宝智力发育、体格生长、学习记忆能力和感觉功能都会产生不利影响,但准爸爸妈妈们并不知道,宝宝在胎儿阶段可能就会受到母体接收的铅污染。

  不过,打算怀孕的女性都没有意识到铅毒的危害,没有“身体先排铅”的意识,因此有关专家建议,为保证优生优育,准备怀孕的准妈妈们,在怀孕前3个月就应做排铅工作。

  铅是一种具有神经毒性的重金属元素,它广泛地存在于生活中,如汽车废气,玩具、文具,残留有农药的蔬果等,而孕妇和儿童是最容易发生铅中毒的人群。特别是孕妇吸收的铅90%会通过胎盘传输给胎儿,在胎儿脑发育成熟过程中,过量的铅会扰乱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致使胎儿发育迟缓,情况严重的会导致流产、死胎、残疾儿出生或儿童智力低下,后果不堪设想。

孕前应提防铅毒危害

  因此,女性打算怀孕前,最好能去医院检查一下,看看是否有必要“排铅”,如果真的血铅含量超标,就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排铅”药品;但未经检查前,千万不要盲目服用药物,以免有副作用。

  铅在体内的含量具有日益增多的积累性,而目前将其完全排出体外的药物几乎没有,因此即使不去医院做检查,打算怀孕的女性也要做好“身体先排铅”工作,做好孕前生活中的细节,确保生个健康的宝宝。以下6招帮助你身体“排铅”:

  1、多吃促进排铅的食物:如猕猴桃、胡萝卜、虾皮、牛奶、木、绿豆、蒜素、绿、动物肝脏等;

  2、少吃或不吃高铅饮食:如松花蛋、爆米花、彩色糖果和劣质的罐头饮料等;

  3、蔬菜水果食用前一定要洗净,能去皮的尽量去皮,以防残留农药中的铅;

  4、注意卫生,勤剪指甲多洗手,饭前换掉工作服;少用护肤品,尤其不要用美白类化妆品;

  5、最好不要去空气污染严重的公共场所,尤其不要在交通繁忙区和工业生产区逗留;

  6、孕前不要住在新装修的房子里,室内少用煤,少吸香烟和二手烟,别用含铅涂料及油漆粉刷装修房子。

  

(责任编辑:陈默 实习编辑:丁丁)

2011-06-03 02:53:00浏览6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吴鹏波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大便隐血阳性、腹痛、胀气吃什么药
出现大便隐血阳性、腹痛、胀气的症状时,通常需要优先明确具体病因,再根据实际情况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可能导致上述症状的疾病,常包括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克罗恩病等。1.胃溃疡首先,胃溃疡常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该病常会导致胃窦、贲门等部位的黏膜表面出现缺损。患者常会出现餐后饱胀痛、胃部烧灼痛、腹胀腹泻等症状。此外,部分患者可能因为溃疡程度较重,损伤到较深层的血管,则可能会出现大便隐血阳性的情况。建议患者遵医嘱通过四联疗法,来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2.十二指肠溃疡其次,十二指肠球部黏膜持续受到胃酸、胃蛋白酶等物质的侵袭,可能会引发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常表现为反酸烧心、腹痛腹胀、嗳气打嗝等症状。同时,部分患者还可能因溃疡部位小血管破裂出血,出现大便隐血阳性的问题。患者可遵医嘱使用艾司奥美拉唑、硫糖铝、胶体果胶铋等药物进行治疗。3.克罗恩病最后,克罗恩病多考虑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等原因有关,患者常会出现脐周疼痛、持续腹泻、腹部胀气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因累及乙状结肠或直肠,而导致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感等症状出现,此时大便隐血多呈阳性结果。患者可按照医生建议,使用柳氮磺吡啶、布地奈德、甲硝唑等药物进行治疗。此外,患者恢复期间应注意卧床休息、清淡饮食,并保证每日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长时间腹泻引发脱水等问题。同时,建议患者定期进行体检,以排除其他可能潜在的消化系统疾病。
吴鹏波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腹部疼痛、大便隐血阳性吃什么药好
腹部疼痛、大便隐血阳性,通常考虑与胃肠道炎症、消化性溃疡等原因有关,遵医嘱使用枸橼酸铋钾、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等药物,治疗效果通常是比较好的。1.枸橼酸铋钾首先,胃酸分泌异常可能会引发消化性溃疡,随着病情进展,部分患者还可能会出现消化道出血的问题,进而出现腹痛、大便隐血阳性的问题。枸橼酸铋钾是一种胃黏膜保护剂,可在胃内形成保护膜,通过覆盖溃疡面来抵御胃酸刺激,进而达到缓解上述不适症状的目的。2.奥美拉唑其次,奥美拉唑属于质子泵抑制剂,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侵蚀,来缓解胃酸异常分泌引发的腹痛症状。该药建议餐前服用,且需要避免嚼碎或压碎后服用,否则可能会破坏肠溶剂型,影响治疗效果。3.左氧氟沙星最后,痢疾杆菌、沙门菌等细菌感染,也可能会因诱发胃肠道炎症,而导致患者出现腹部疼痛、大便隐血阳性的问题。此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该药可通过抑制细菌DNA复制,来发挥杀菌作用,对于上述症状的缓解常有较好的作用。此外,患者恢复期间还应注意饮食卫生,并养成规律作息、清淡饮食的良好习惯。同时,建议患者积极完善血常规、大便常规等相关检查以明确具体病因,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