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坐月子不用愁 5大禁忌变通法

  精神科医师在罹患产后忧郁的妈妈身上发现:坐月子期间的种种限制,常令妈妈感到困扰、不快乐、与家人争执,甚至为这些禁锢抓狂!

  究竟在老禁忌的制约下,现代妈妈应该如何变通遵循坐月子的禁忌,才能拥有一个方便、轻松又可充分休养的产后6周呢?

  禁忌1 不能碰水

  推测原因

  古时候没有自来水,只有不太干净的地下水,这对刚生产完的产妇的确有威胁。产房护士长李秋桂表示:“产妇(即便是自然产)应被视同经历手术后的人,身体虚弱加上器官复旧未完成前,妈妈全身毛孔容易扩张,稍有不慎,恐有受凉感冒伤口感染之虑。”

  从中医角度讲,产妇子宫内的废血若没有排干净,会使女性体内的激素及内分泌失调,导致日后衍生出一些并发症。尤其头皮一旦受凉,子宫内的瘀血会凝结,影响恶露排出,所以尤其不赞成产妇在月子期间洗头。

  变通方法

  1.洗头:干洗、洗后马上吹干、善用帽子

  “市面上有洗头专用的干洗剂(用喷的即可),不妨试试。如果不习惯,或者身体复原良好、无其他异常,可量力洗头,但洗完必须马上吹干。”

  另外,坐月子期间的洗发间隔时间可以稍微拉长,若是长发,妈妈可以挽起,或善用帽子。

  2.洗澡:淋浴、留意水温及保暖、使用淋浴器

  产后妈妈洗澡最好选择淋浴。“坐浴是担心水中的细菌会对会阴或开刀伤口造成感染。剖宫产者需向医师咨询,通常一周后可以淋浴。洗完澡记得擦干身体,冬天尤其要注意水温勿太冷,以免着凉。”李秋桂护士长叮咛。

  其次,产妇在排放恶期间一定要用冲洗器清洁会阴,冲洗器内可装温开水,冲完记得擦干哦!

  3.喝水:勿一次大量补水、切忌喝冷水

  生产除了是一次精神体力的大消耗大考验,妈妈的身体也会流失不少血液,所以适量补充水分是必要的,但李秋桂护士长提醒:“刚生产完,腹部器官还没完全归位,身体代谢功能也欠佳,若一次喝进太多的水,可能引发水肿。”冰冷的水对于体质虚弱者都不宜,何况是需要休养身心的产妇。

  Review

  伤口不碰生水、身体触水后要擦干、不渴冷水;哺乳妈妈要多喝煮过的汤汤水水。

  禁忌2 六大类食物不能都吃

  推测原因

  过去,为了抚慰孕产妇的辛劳,妈妈坐月子的重点就是“补”,像南方产妇通常只能吃“生化汤+麻油鸡酒”,即所谓的食补加药补,以食物分类来说一般就是鱼类和肉类,即便偶有青菜、水果,可选择的品种也不多,一个月下来,非但体重和怀孕期间没两样,甚至还会有便秘的问题产生。

  变通方法

  在营养、健康和体重管理的多重标准下,偏颇的传统月子餐已过时。李秋桂护士长建议:

  1.产后妈妈应力求“食均衡”

  就是六大类食物都要吃,尤其是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要多补充。体质较虚寒的妈妈要忌食生冷食物,或用老来调和食物的属性。

  2.产后一周内最好还是不要喝生化汤

  即便是自然产妈妈也是这样,因为医院会给予适量的子宫收缩剂,帮助产后妈妈子宫复旧,与生化汤的效用相似。

  产后妈妈不宜的食物

  1.太咸的食物:盐分过高的食物容易造成身体浮肿。

  2.生冷食物:未经烹调的生食恐不清洁;冰凉的食物则让人血液循环不佳,有碍恶露和淤血排出。

  3.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或辛辣的食物最好也不要吃,以免肚子不舒服。

  4.退奶食物:如韭菜、人参等,这些食物不利于正在泌乳的妈妈,当然要忌口

63
2011-03-04 07:51:00浏览151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吴金泽主治医师
中南大学附属湘雅三医院 三甲
长期脑鸣怎么办
长期脑鸣要明确是心因性脑鸣还是真实脑鸣,需要根据不同的类型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1、 心因性脑鸣 心因性脑鸣是患者的自我感觉,这种声音在夜间或安静集中时会更明显,甚至影响睡眠。多数与疲劳、精神压力过大、熬夜或休息不好等心理因素有关。临床上治疗心因性脑鸣,常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焦虑、抗抑郁药物,如帕罗西汀、安非他酮等药物,改善患者症状。此外,还需调节自身情绪,转移注意力,可以通过听歌或运动,如慢跑、打乒乓球等适当释放压力,同时保证充足睡眠,不熬夜。 2、 真实脑鸣 真实脑鸣多是由颈动脉海绵窦瘘引起,通常与脑动脉硬化和脑循环障碍有关。可以到医院做头颅及颅内血管相关检查,明确是否有脑损伤、脑动脉硬化等问题。如果有异常,需及时治疗。若是脑损伤引起的脑鸣,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营养脑神经药物,如安神补脑液,参芪五味子等,缓解脑鸣症状。若是脑动脉硬化导致,可以服用血管扩张类药物,如盐酸氟桂利嗪、盐酸倍他司汀等,改善患者症状。 脑鸣患者应当合理饮食,多喝牛奶,多食用含锌、含铁食物,如牛肉、鱼肉、鸡肝等,还可以适当食用活血类食物,如黑木耳、韭菜等,可以扩张血管,促进血管循环,减少脑鸣症状发生。同时减少脂肪摄入,适度进行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
闫振文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大脑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怎么办
大脑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可以通过一般治疗、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长期精神紧张不能缓解会造成失眠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长期精神紧张不能放松,会使交感神经一直兴奋,大脑皮层活跃,精神长期都处于高唤醒状态,容易出现心烦、易怒、不安等情绪反应,也会出现心悸、胸痛、头晕、乏力、失眠、胃肠功能紊乱等躯体症状。 1、一般治疗 当患者大脑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最有效的办法是患者要休息,通过睡眠患者的大脑紧绷的状态会得到明显的改善,会使大脑处于放松,精力也将更加的旺盛。也可以做一些深呼吸,这样可以使血液中的氧气增多,改善紧张、焦虑情绪。 2、心理治疗 患者一定要注重自身心态的调整,一定要放松心态,闭目养神,听听舒缓的音乐。人在听音乐的时候,心跳会减慢。血压会降低肌肉紧张和皮肤的电位会下降,皮肤电阻值会升高,血管的容积会增加等,这些生理变化,都是机体进入放松状态的表现。也可以通过心理医生的心理教育、倾听患者,支持、鼓励患者等方式向患者传导积极良好的情绪,缓解焦虑。 3、药物治疗 大脑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的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如阿普唑仑等苯二氮卓类的药物,可以快速的缓解焦虑。但是,由于阿普唑仑等苯二氮卓类的抗焦虑药起效快,所以要避免长期的服用,以免产生依赖性。 建议当患者大脑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时,及时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