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剖宫产后 警惕肺栓塞

  【典型病例】 吴某某,30岁,在某医院剖宫产生下第二胎(男活婴)。患者产后7天下床活动后,自觉左下肢疼痛无力并左小腿肿胀。第10天下床活动后,突感胸闷干咳呼吸急促口唇发绀,不能平卧转入湘雅医院。

  查体:血压120/80mmHg,心率120次/分;面色青紫,神情极度烦躁不安。听诊:双呼吸音低

  辅助检查:旋CT示左肺动脉栓塞。

  诊断:左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

  立即予面罩吸,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静脉滴注右旋糖酐等一系列抢救治疗后,患者症状逐渐缓解;5天后病情好转,返回当地医院治疗。

  时下,越来越多的人会觉得剖宫产术很轻松,剖宫产率逐年上升,有些城市的剖宫产率甚至高达50%以上。尽管目前剖宫产技术很成熟,也比较安全,但与自然分娩相比,仍有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如麻醉并发症、产后子宫大出血,严重的并发症如羊水栓塞肺栓塞,甚至可导致猝死

  并发诱因

  肺栓塞是指嵌塞物质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阻断组织血液供应所引起的病理和临床状态,常见的栓子为血栓。剖宫产术后发生静脉栓塞和肺栓塞可能与以下的诱因有关:

  1.高凝状态 孕期由于凝血因子浓度增加、抗凝血因子水平下降,纤溶降低,血小板激活增加,从而使得孕期出现高凝状态;而胎盘产生纤酶原激活剂抑制物使孕期纤溶系统抑制更为明显,也是发生高凝状态的另一原因。

  2. 胎儿因素 怀孕后,胎儿体重的增加对子宫的压迫逐渐加大,盆腔充血,导致静脉血流淤滞。

  妊娠时腹腔内压增加和激素松弛血管平滑肌及盆静脉受压可引起静脉血流缓慢,改变血液流变学特性,加重静脉血栓形成

  3.机体不适 行剖宫产分娩后,孕妇机体抵抗力下降,加之术后体温偏高,极易发生感染形成血栓。而术后患者一般活动减少,长期卧床休息者,尤其是肥胖者,更易发生下肢静脉炎静脉血栓。一旦栓子落流入肺循环后可造成动脉栓塞。

  如何预防

  肺动脉栓塞是剖宫产术后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其病情凶险、复杂,死亡率高。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早发现肺栓塞的早期征象,如发热咳嗽、胸部压痛、血痰等表现,早诊断,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可防止发生严重后果。

  1.产后第1周是栓塞多发期,产妇应及早下床,并做适量运动。掌握由小到大、逐步增加的运动原则,以不感到疲劳为限度,特别是剖宫产分娩的产妇,医护人员应鼓励、帮助产妇下床活动,有利于防止血栓形成,对卧床病人,要按摩下肢、足部,促进血液循环。

  2.保持大便通畅,产妇尤需重视,必要时,可采用通便或灌肠等方法,防止用力大便时引起腹内压增高,迫使栓子脱落。

  3.剖宫产术后可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血栓形成。

  4.剖宫产术后如果出现了一侧下肢肿胀、不适、疼痛,应高度怀疑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局部湿敷或局部理疗,消除炎症,大剂量应用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必要时给予抗凝及溶栓治疗。

  抗凝治疗应尽早实施,它虽不能直接溶解血栓,也可以防止血栓的进一步发展或再发。常用的药物是肝素和华法林。建议肝素治疗至少5~7天,同时给予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治疗,5天后可改为单独口服华法林。

(实习编辑:简丽妍)

2011-02-26 07:10:00浏览9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皮肤黑变病什么意思
皮肤黑变病,是一种以皮肤色素沉着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病。其并非单一的疾病,而是包含多种可导致皮肤颜色加深、变黑的病症,这些病症可能由不同病因引发,对患者的外观和心理健康均会产生影响。皮肤黑变病的病因较为复杂,通常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是常见病因之一,如焦油、沥青、蒽等,这些物质可经皮肤吸收,导致黑素细胞功能亢进,合成过多黑色素,进而使皮肤变黑。另外,一些药物也可能引发皮肤黑变病,如抗肿瘤药物、抗疟药等,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中可能影响黑色素的生成和分布。在症状表现上,初期皮肤可能出现红斑,伴有瘙痒、灼热感,随后红斑逐渐消退,皮肤开始出现弥漫性或局限性的色素沉着,颜色从浅褐色逐渐加深至深褐色甚至黑色,常见于面部、颈部、上肢等暴露部位,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观。针对皮肤黑变病的处理,可采用药物治疗,外用氢醌乳膏、维A酸乳膏等,这些药物能够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减少黑色素合成,从而减轻色素沉着。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剂,也有助于抑制黑色素形成,促进皮肤新陈代谢,淡化色斑。需注意,药物要遵医嘱使用。此外,激光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如强脉冲光、Q开关激光等,利用激光的高能量选择性地破坏黑素颗粒,促使其分解吸收,达到改善肤色的目的。若怀疑患有皮肤黑变病,建议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进行全面检查以明确病因。日常要注意做好防晒措施,避免紫外线过度照射加重色素沉着。不要自行滥用美白产品,以免对皮肤造成进一步损伤。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充足睡眠,有助于维持皮肤健康。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皮肤黑变病扩散快吗
一般来说,皮肤黑变病若处于疾病活动期、个体免疫力低下,又长期遭受紫外线照射等不良刺激,其扩散速度可能较快;反之,扩散则相对缓慢。了解影响扩散速度的因素,有助于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在病情方面,若皮肤黑变病处于活动期,黑素细胞功能异常活跃,产生大量黑色素,此时扩散速度相对较快。比如一些患者接触特定的光敏性物质后,诱发皮肤炎症反应,刺激黑素细胞,可使黑变区域在短时间内扩大,颜色加深。而个体差异也起着关键作用,免疫力较强的患者,身体对炎症及黑素细胞异常的调节能力较好,扩散可能相对缓慢。相反,免疫力低下人群,如长期患有慢性疾病、营养不良者,黑变病更容易进展,扩散速度加快。此外,遗传因素也可能影响黑素细胞对各种刺激的敏感性,进而影响扩散速度,但具体遗传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外部环境因素对皮肤黑变病扩散影响显著。紫外线照射是重要的促进因素,阳光中的紫外线可激活黑素细胞,促使其合成更多黑色素,加速黑变区域扩大。长期暴露在阳光下,尤其是未做好防晒措施的情况下,黑变病扩散风险会大幅增加。同时,不良生活习惯也不容忽视,如长期熬夜会干扰人体内分泌系统,影响皮肤新陈代谢,使得皮肤自我修复能力下降,利于黑变病扩散。另外,精神压力过大时,人体会分泌一些激素,间接影响黑素细胞功能,可能导致黑变病进展加速。?确诊皮肤黑变病后,建议严格防晒,外出涂抹防晒霜、使用遮阳伞。同时,减少精神压力,通过运动、冥想等方式缓解。若黑变区域短期内迅速扩大,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采用激光等治疗手段控制病情。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皮肤黑变病能活几年
皮肤黑变病患者通常与正常人寿命无异。皮肤黑变病主要是一种以皮肤色素沉着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主要累及皮肤,一般不会对人体重要脏器功能造成直接损害,所以在寿命方面,基本不会产生明显影响。皮肤黑变病是一组以好发于颜面等暴露部位的弥漫性色素沉着为特征的皮肤病。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可能与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焦油、沥青等)、内分泌紊乱、营养不良以及遗传因素等有关。从疾病本质来看,主要局限于皮肤层面,病变一般不累及人体内部的重要器官,如心脏、肝脏、肾脏等。这些重要脏器在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由于未受到黑变病的侵袭,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得以正常运转,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患者的寿命不会因皮肤黑变病而缩短。虽然皮肤黑变病本身不会直接威胁生命,但可能会对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产生影响。长期的皮肤色素沉着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自卑、焦虑等不良情绪,影响社交活动和心理健康。然而,这些心理方面的问题并不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寿命。从身体系统角度进一步分析,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主要起到保护、感觉、调节体温等作用。皮肤黑变病虽会使皮肤外观改变,但皮肤的基本生理功能并未完全丧失,仍能在一定程度上履行其保护身体免受外界侵害、调节体温等职责,维持身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不会引发全身性的致命性疾病,所以不会对患者的生存时间造成实质性影响。皮肤黑变病患者应避免接触可疑致病物质,如工作中常接触焦油类物质,需做好防护措施。日常注意防晒,紫外线会加重色素沉着。同时,可在医生指导下外用氢醌霜等脱色剂,或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剂,抑制黑色素生成。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皮肤黑变病是怎样引起的
皮肤黑变病的引发原因包含非疾病因素,如化学物质接触、不良生活习惯、紫外线照射等,以及疾病因素,如维生素缺乏症、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一、非疾病因素:1、化学物质接触:长期接触焦油、沥青、蒽等化学物质,这些物质中的某些成分会对皮肤细胞产生刺激,干扰黑素细胞的正常功能,促使其合成过多黑色素,进而引发皮肤黑变病。2、不良生活习惯: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生物钟,影响内分泌系统正常节律,干扰激素分泌平衡。激素失衡可能刺激黑素细胞活性,导致黑色素合成增多。此外,过度吸烟,香烟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使血管收缩,减少皮肤血液供应,影响皮肤细胞的正常代谢,也可能促使皮肤黑变。3、紫外线照射: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紫外线中的UVA和UVB会损伤皮肤细胞DNA,刺激黑素细胞分泌黑色素,以抵御紫外线伤害。若长期过度日晒且未做好防晒措施,黑素细胞持续活跃,就易引发皮肤黑变病。二、疾病因素:1、维生素缺乏症:维生素在皮肤健康中起重要作用。例如,维生素C参与抑制酪氨酸酶产生黑色素,维生素E滋润皮肤,维生素A维持皮肤正常功能。当这些维生素缺乏时,可能导致皮肤色素沉着,进而引发皮肤黑变病。2、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由于该疾病会引起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减少,进而会导致体内促黑素细胞激素水平相对升高,刺激黑素细胞过度分泌黑色素,使皮肤出现弥漫性色素沉着,引发皮肤黑变病。若怀疑患有皮肤黑变病,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日常做好防护,避免接触可疑化学物质,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严格防晒。积极治疗可能存在的基础疾病,定期复查,以便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