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解读孕期眩晕深层原因

  怀孕、分娩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由于人们的个体差异,在这个貌似正常的过程中,暗伏着许多危机,潜在着太多的未知因素,比如孕妇常常发生头晕,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对孕妈妈和胎儿会有什么危害呢?怎么克服这个不适的症状呢?这里给孕妈妈做一解释。

  网友妈妈:我怀孕五个月了,我从前天开始就开始感觉腰特别不舒服,昨天就开始头晕了,这是为什么呀?是不是因为营养没跟上去?

  引起头晕或叫眩晕的原因很多,如:早孕反应贫血、血压高、低血糖、缺颈椎病、美尼尔综合征等等都会引起头晕目眩。

  早孕反应:当我们知道怀孕后,由于胚胎绒毛的形成,会分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而使孕妇发生各种不适的反应,如常见的恶心呕吐、胸涨、困倦、情绪低落等等,还有的一些孕妇会出现头晕、嗜睡。这些统称为早孕反应,由于人的个体差异每个人表现不同,轻重不同。因此当没有避孕,出现头晕、嗜睡或恶心等不适时,不要想到我感冒了吧;我生病了吧;我血压高了吧……,急于找药服用。应该想到可能是怀孕了,是早孕反应,可以卧床休息,再及时去医院检查是否怀孕,当能够除外怀孕时,才考虑是其他疾病。这种头晕的早孕反应可以通过休息,听听音乐,转移注意力等方式有所缓解,最长也就到妊娠三个月时随着早孕反应的消失而消失。

  贫血当我们怀孕后,血循环系统的血容量在妊娠6~8周时开始增加,到妊娠32~40周达到高峰,一直维持到分娩。血容量增加的目的是在单位时间内流到胎儿那里的血液会增加,以携带充足的养料和氧气供胎儿生长。因此血容量比非孕期平均增加了30%~40%,大约增加1500毫升。其中血浆增加40%,红血球增加20%。可以看出红血球增加少,造成血液相对稀释,所以孕妇血色素偏低。如果不注意铁的摄入和补充蛋白质、叶酸等维生素,就容易发生贫血。

  当出现贫血时,孕妇会经常出现头晕,或蹲下一起来发生头晕目眩。这是脑供血不足,脑缺氧造成的。因此孕妇要特别注意补充蛋白质类食物,如鱼、肉、蛋、奶、豆类等,还要特别强调的就是孕妇要注意补充铁剂,这是造血的原料,补充叶酸是造就血细胞壁的原料,补充维生素是为了促进铁质的吸收。因此孕妇要注意营养均衡,平时注意吃些五谷杂粮、枣、花生、红豆、阿胶、黄芪等,进食坚果类食品,对纠正贫血有好处。要注意定时到医院进行围产保健,及时发现贫血,及时纠正,就可以避免因贫血造成的眩晕

  低血糖:胎儿在妈妈体内每天以惊人的速度在发育,不断的从妈妈那里获取各种营养。如果有的母亲说:我不饿就不吃;我工作忙顾不上吃饭等等,胎儿不管母亲吃与不吃都会不断的吸取营养。母亲就会因饥饿而出现低血糖,低血糖时就会出现头晕,甚至晕厥。因此孕妈妈就一定注意尽量均衡饮食,每顿不一定吃得太多,但一定要营养均衡以供给胎儿发育的需要。

  另外一定要注意的就是少吃多餐,孩子是每分每秒的从母亲那里摄取营养,母亲吃饭就可以三顿正餐,每餐中间加上些小食品,如:奶类、豆腐脑、鸡蛋、坚果等。如果工作忙或有其他原因顾不上吃饭,一定要带上点巧克力等临时补充。低血糖发生头晕和晕厥会发生摔倒,出现更为危险的结局。如果母亲低血糖还会影响胎儿的发育,在不同的阶段造成胎儿的畸形。

  缺氧:氧气对一个孕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孕妇对缺氧是十分敏感的。当孕妇缺氧时胎儿就会因缺氧而出现宫内窘迫以至发生胎死宫内。孕妇妊娠期耗氧量比正常人增加10%~20%,但呼吸次数变化不大,每分钟不超过20次。因此当孕妇处在低氧的环境时,会感觉头晕,上不来气,腹中胎动频繁,说明胎儿也缺氧。

  因此我们不建议孕妇到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KTV包间、电影院、大型音乐会、地铁、超市等人员噪杂的地方。孕妇应多到公园,野外,空气流通,氧气充足,山清水秀的地方,心情舒畅,利于胎儿成长。

  颈椎病:颈椎病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病、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它的主要症状是头、颈、肩、背、手臂酸痛,颈脖子僵硬,活动受限。有的伴有头晕,房屋旋转,重者伴有恶心呕吐卧床不起,少数可有眩晕,摔倒,这是由于椎动脉供血不足所致。

  现在由于我们计算机的普及使用,许多IT业的人年纪轻轻就患有严重的颈椎病。孕妇在出现头晕目眩时不要一下就断定自己是颈椎病,应该到医院请医生诊断是否是颈椎病引起的头晕,还是其他原因。另外还要考虑到颈椎病不会单纯头晕,还会伴随有手臂麻木,颈肩僵硬等症状,这样就不会延误病情。

  美尼尔氏综合症:美尼尔氏综合症常在耳鸣先兆之后,出现突然旋转性头晕眼花,向患侧方向旋转或晃动,不能站立,重的可以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个别可突然晕倒在地,但神志清楚是它的特点。发作时间由数分钟到数日不等,很少超过1~2周的,症状逐渐减轻,直到完全消失。

  有的人在大发作之后还有轻微的小发作,如位置性眩晕或变动体位后突然晕倒等,这样的病人往往需要卧床休息。孕妇当发生类似这样的眩晕时要与其他眩晕相鉴别。首先是孕前有美尼尔氏综合症的病史,往往孕期复发。如果自己不能断定的一定请医生检查,给以诊断,同时要兼顾胎儿在宫内的状态,不要突然摔倒而发生意外。

  综上所述,孕期发生眩晕的原因很多,要认真鉴别,要及时保健,及时治疗。孕妇肩负着让胎儿健康成长的重任,孕妇的任何不适都会造成胎儿发育的异常,尤其眩晕,往往是因为血管痉挛而使头部缺氧造成,孕妇的缺氧就会造成胎儿的缺氧,早期胎儿缺氧会造成发育畸形和发育障碍,中晚期的缺氧直接影响胎儿的大脑发育和智力成长。所以孕妇关爱自己更重要的是关爱孩子的成长,提高孩子的出生素质。

  温馨提示:头痛头晕该怎么办?

  (1)以平静的心态面对怀孕

  首先,不管是在孕前检查,还是孕早期检查的时候,都要有一个平静的心态,了解怀孕、分娩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不要紧张。同时要学会放松的小技巧,如购买一些孕妇杂志、书籍来看;也可以听听一些适合孕妇的音乐,对于调节自己的植物神经都有一定的好处。

  (2)多吃清淡的食物,不要刻意进补

  在饮食方面,多吃点清谈的、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不要因为怀孕就刻意地吃大鱼大肉,只要注意均衡的营养就可以了。另外,为防止脱水,白天应该多喝水,每晚保证至少有六至七小时的睡眠。

  (3)快速治疗方法

  头痛的时候,可以在头上敷热毛巾,能有效缓解头痛。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能迅速缓解疼痛的药物。如果真的疼得很厉害,而且还伴有眩晕,最好应该立即去看医生。

(责任编辑:邱卓君)

2010-10-15 02:47:00浏览28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经芳艳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肛门处有血栓怎么治疗
肛门处有血栓的治疗方法包括坐浴、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针对肛门血栓的治疗,患者需依据病情严重程度遵医嘱合理选择方案。1、坐浴:坐浴是缓解肛门血栓症状的常用保守方法。患者可使用温盐水坐浴,温度控制在40-45℃,每次坐浴15-20分钟,每天2-3次。温热水刺激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和肿胀,有助于血栓吸收。坐浴时需注意溶液浓度,盐水浓度不宜过高。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可辅助缓解症状。外用痔疮膏,如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其具有消肿、止痛功效,能减轻肛门局部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口服药物方面,可选用地奥司明片,其能增强血管张力,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组织水肿,促进血栓消退。药物使用需严格按照医嘱,避免不良反应。3、手术治疗:若血栓较大,疼痛剧烈,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可考虑手术治疗。常见手术方式为血栓性外痔剥离摘除术,在局部麻醉下,通常切开皮肤,取出血栓,能迅速缓解疼痛,促进恢复。手术时机需由医生评估,术后需注意伤口护理,预防感染。若发现肛门处有血栓,不要自行盲目处理。建议及时前往正规医院肛肠科就诊,通过详细检查,明确血栓大小、位置及病情严重程度,并采取合适治疗方案。若治疗过程中出现异常,如出血、疼痛加剧等,及时告知医生。
庄谊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血栓引起肺栓塞是不是最严重的后果
血栓引起肺栓塞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后果,但不能简单地说是最严重的后果。肺栓塞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多个因素。首先是栓塞的面积,如果较大面积的肺动脉被血栓堵塞,会严重影响肺部的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功能,导致急性呼吸衰竭和右心衰竭,病情往往较重。其次,患者的基础健康状况也很关键,原本就有心肺疾病等基础病的患者,发生肺栓塞后可能更难以承受病情的打击,预后相对较差。另外,治疗是否及时也对预后有重要影响,若能在发病后及时得到诊断和有效的治疗,如溶栓、抗凝等,可显著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除了肺栓塞,血栓在其他部位引发的后果也应重视。当血栓阻塞冠状动脉时,会使心肌供血中断,引发心肌梗死,可导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心脏骤停。而脑动脉血栓形成会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脑梗死,可导致患者出现偏瘫、失语、昏迷等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限。此外,血栓还可能在肢体的深静脉形成,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静脉瓣膜破坏,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皮肤色素沉着等,影响肢体功能。长期卧床或制动的患者还可能因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反复发作,增加治疗难度和死亡风险。建议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适当运动,避免长时间久坐或卧床,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合理饮食,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对于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的人群,如老年人、肥胖者、长期口服避孕药者、有血栓家族史者等,应定期进行体检,监测凝血功能等指标,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采取预防性抗凝治疗。
郭兮恒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甲
血栓肺栓塞能治好吗
血栓肺栓塞可以治疗,但治愈效果取决于栓塞的严重程度、治疗时机及患者基础健康状况。血栓肺栓塞是指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导致肺部血流受阻的一种急症。常见病因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长期卧床、手术后或肿瘤患者的高凝状态。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并随血流进入肺动脉是主要发病机制,严重时可导致右心衰竭甚至猝死。诊断血栓肺栓塞需结合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典型症状包括突发呼吸困难、胸痛及咯血,严重者可出现晕厥或休克。辅助检查包括D-二聚体检测、CT肺动脉造影及超声心动图。D-二聚体升高提示血栓可能,CT肺动脉造影是确诊的金标准,可明确栓塞部位及范围;超声心动图可评估右心功能及肺动脉压力。治疗血栓肺栓塞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方法。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凝治疗,常用药物包括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对于高危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行溶栓治疗,如使用阿替普酶快速溶解血栓。极危重患者可能需介入治疗或手术取栓。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出血风险,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血栓肺栓塞的预后与栓塞范围、治疗时机及并发症相关。及时诊断并规范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然而,部分患者可能遗留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需长期随访和管理。复发风险较高者需延长抗凝治疗时间,甚至终身抗凝。针对血栓肺栓塞患者,建议尽早就医,明确诊断并立即开始治疗。高危人群如长期卧床、手术后或肿瘤患者,需采取预防措施,如使用抗凝药物或穿戴弹力袜。日常生活中避免久坐久站,定期活动下肢,促进血液循环。
周博主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肺栓塞抗凝后栓子能化掉吗
肺栓塞抗凝后栓子有可能化掉。肺栓塞是一种由血栓阻塞肺动脉引起的严重疾病,抗凝治疗是其核心治疗手段。抗凝治疗通过抑制凝血因子活性,防止血栓扩大,并促进机体纤溶系统溶解血栓。部分栓子可逐渐溶解,但并非所有栓子都能完全消失,治疗效果受血栓大小、形成时间及患者健康状况影响。栓子能否溶解取决于多种因素。抗凝药物如肝素、华法林及新型口服抗凝药可阻止血栓进一步形成,同时机体的纤溶系统会分解血栓中的纤维蛋白,使栓子缩小或消失。新鲜血栓较易溶解,尤其是较小的血栓,溶解过程可能需要数周至数月。抗凝治疗在预防血栓复发和促进部分栓子溶解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非所有栓子都能完全溶解。陈旧性血栓由于纤维化程度较高,溶解的可能性较低,可能形成永久性血管阻塞或瘢痕组织。其次,,血栓的大小和位置也影响溶解效果,较大血栓或位于主要肺动脉的血栓更难完全溶解。此外,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及遗传性易栓症等因素也可能限制栓子溶解的效果。对于抗凝治疗效果有限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考虑其他治疗方法。溶栓治疗通过注射溶栓药物如阿替普酶,直接溶解血栓,适用于高危肺栓塞患者;介入治疗如导管取栓或碎栓术可快速清除血栓,改善血流动力学;对于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可能需行肺动脉内膜剥脱术。建议肺栓塞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抗凝药物,并定期随访评估治疗效果。对于症状持续或加重的患者,应及时就医,考虑溶栓或介入治疗。通过科学治疗和密切监测,可有效控制病情,降低复发风险,改善预后。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