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如何面对孕妇异常分娩?

  分娩时,产力、胎儿及产道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在正常情况下,矛盾经过一系列转化统一后,胎儿就能顺利娩出;反之,如矛盾得不到转化统一,或产力、胎儿、及产道中因任何一个或数个因素不正常,得不到纠正时,分娩就可能发生困难,称“异常分娩”,俗称“难产”。顺产和难产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如分娩处理不当,顺产可变为难产,相反,有可能发生难产者,经过正确处理,及时了解产程中出现的矛盾,就可能使难产转化为顺产,因此,医务工作者应掌握好异常产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具有能促使矛盾向有利的方向转化的知识,才能把产科工作做好,使母婴安全能获得更多的保障。

  一、原因

  (一)产力异常

  (二)产道异常

  (三)胎位胎儿异常

  产力异常多表现为宫缩乏力,少数为宫缩亢进。胎儿异常为胎位不正为主,如臀位、枕后位、横位及颜面位等,产道异常以骨盆狭窄较多见,软产道异常少见,各原因间的关系密切,并相互影响,例如:骨盆狭窄或胎儿过大,常为胎位不正的原因;胎位不正及骨盆狭窄又可引起宫缩乏力和亢进,可直接影响到分娩的结局。

  对各因素的特点,就有较全面的了解,这样,在发现异常时才能较准确地找出主要矛盾,才能较准确地估计预后及决定处理方法。寻找原因的一般规律是:当产程进展缓慢,经检查胎儿及产道均属正常而先露部迟迟不下者,主要矛盾多在产力方面,大都因宫缩乏力引起,倘若宫缩正常而分娩发生困难,则问题多在胎儿或产道方面,前者以胎位不正常为最常见,后者以骨盆狭窄为多见。

  二、临床表现

  难产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产程进展缓慢、先露部不下降、宫口不开或开大缓慢、宫颈水肿、尿潴留等。

  三、并发症

  分娩出现异常未能及时发现或处理不当者,母子均可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害。

  母亲方面可致:1、全身衰竭产后出血及感染;2,分娩梗阻引起强直性宫缩,可能造成子宫破裂;3、先露部压迫产道软组织如历时过久,可导致组织坏死,形成膀胱或直肠阴道瘘

  胎儿方面:1、手术产的机会增加,胎儿受损的机会也因而增加,如颅内出血骨折等;2、胎膜早破,可发生脐带脱垂或感染,3、胎儿在产道内受压迫过久或因并发脐带脱垂等,易发生窒息,甚至死亡。

  四、预防

  做好产前检查工作,异常分娩发生率可以大为减少。胎儿及产道异常,在产前检查时大都可以发现。胎位不正者,应设法纠正;骨盆狭窄者,可根据其狭窄程度,对分娩方式作出初步估计。做好必要的产前解释工作,纠正贫血,改善营养,防治妊高征及其它妊娠并发症等,皆足以增强母儿健康,以利于妊娠分娩的正常进行。

  五、处理原则

  分娩出现异常时,首先应寻找原因,根据其主次,经过全面的衡量,决定处理方法。处理原则,分以下两大类:

  (一)保守疗法

  遇宫缩乏力、产程延长,但无严重的机械性梗阻,估计胎儿可自阴道娩出者,当以保守疗法为主。产程延长休息不佳者,易引起疲劳或衰竭,应多予安慰与鼓励,可酌给水化氯醛合剂10-15ML口服、杜冷丁或异丙嗪50MG肌注、或安定10MG肌注,不能进食者应补液。等待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注意先露部的下降及宫口扩张情况,并勤听胎心音。多数产妇在获得休息后,分娩即能顺利进行。如产程进展缓慢,产妇出现衰竭或胎心音有改变时,根据情况积极设法结束分娩,不宜一味保守。

  (二)积极处理

  有严重的机械性梗阻,如头盆不称及(或)胎位不正,致胎儿不能娩出,或分娩进出现任何足以威胁母子安全的紧急情况,如发生胎儿宫内窘迫、脐带脱垂、或有子宫破裂先兆者,均应采取积极措施,结束分娩。

  结束分娩的方式应根据宫缩、宫颈扩张程度、骨盆的大小、胎位、先露部的高低、胎儿的大小及情况、产妇的一般情况及年龄、胎产次、珍视胎儿的程度等而定,可分为剖宫取胎或由阴道分娩(自产或手术助产)两个途径(详见手术部分),简述如下:

  1、剖宫产术 凡胎儿不能从阴道娩出,或因情况紧迫从阴道娩出的条件未齐备者,均可剖宫取胎。

  2、阴道分娩 凡宫口已开全或接近开全而产道无狭窄时,可采此途径,分为自然产与手术产二类,凡自产有困难,或情况紧急需立即结束分娩者,可行阴首手术助产,方法如下:

  (1) 胎头吸引术或产钳术:适用于头位已衔接、宫口已开全者

  (2) 臀牵引术:适用于臀位

  (3) 内外联合倒转臀牵引术:适用于横位及头位未衔接者

  (4) 毁胎术:适用于死胎及畸胎,使其体积缩小便于娩出,头位可行穿颅术,横伴行断头或挖脏术

  3.如何看待胎头吸引术和产钳助产术?

  胎头吸引术和产钳助产术是产科常用的阴道助产方法。在我国,各级医院包括农村的一些医院也都能掌握这一助产方法。产钳术是用产钳置于胎头两侧,两叶扣合,配合宫缩牵引产钳,协助产妇娩出胎头,胎头吸引术是将吸引器外口置于露出的胎头上,再用注射器将吸引器内空气吸出,形成负压区,利用负压吸引原理,吸住胎头,配合宫缩,娩出胎头。

  胎头吸引术和产钳助产术对产妇和新生儿可能造成以下损伤:

  (1) 颈和阴道壁损伤,(2)新生儿颅骨骨折,(3)新生儿头皮损伤、水肿或血肿,(4)新生儿颅内出血

  这4种手术并发症,前3种对孕妇和胎儿损伤较小,但新生儿颅内出血则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轻型出血对婴幼儿智力是不利影响因素。重型出血者严重窒息或不安,面色苍白,尖叫,抽搐等,前囟饱满,甚至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由于产钳是直接挤压胎头,帮产钳助产术中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发生率比胎头吸引高20倍。故现在仅用于胎头吸引术不成功者,或估计吸引术不易成功者,且基本摒弃高、中位产钳术,而采用较安全的低位产钳术。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并发症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于操作不当引起。故产妇对胎头吸引相和低位产钳术不应心有顾虑,需知,在需行产钳助产术或胎头吸引术时,往往意味着医生综合产妇、胎儿情况,认为有手术指征,需尽快结束分娩,此时若顾虑重重,反而贻误手术时机,造成胎儿窒息,甚至死产的严重后果,且已有大量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低位产钳术和胎头吸引术使用正确,对小儿智力和身体发育均无不良影响。

(实习编辑:邝丽琼)

2010-09-20 00:01:00浏览5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多汗症能自愈吗
多汗症通常难以自愈。这是一种以局部或全身皮肤出汗量异常增多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其成因复杂,多数情况下身体自身难以有效纠正出汗异常状态。原发性多汗症主要源于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常由遗传因素导致。遗传基因使得神经对汗腺的调节出现偏差,汗腺过度活跃。这种神经功能的内在缺陷,无法依靠身体自身的常规调节机制修复。从发病机制来看,自儿童或青少年起,汗腺就开始异常分泌,且病程漫长,贯穿患者一生。即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休息、调整情绪等,也难以从根本上改变神经功能失调的状况,所以原发性多汗症很难自愈。此外,当多汗症是由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等疾病引发时,在原发疾病未得到有效控制前,多汗症状不会自行缓解。以甲亢为例,甲状腺激素大量分泌,加速机体代谢,产热急剧增加,为维持体温平衡,身体通过大量出汗散热。只要甲状腺功能未恢复正常,激素水平持续异常,多汗就会持续。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佳,出现低血糖反应或神经病变时,也会多汗,只有严格控制血糖、改善神经功能,多汗症状才可能减轻。这些因疾病导致的多汗症,病根在于疾病本身,不针对疾病治疗,多汗通常无法自愈。一旦确诊多汗症,应及时就医。对于原发性多汗症,外用止汗剂,可在睡前涂抹于多汗部位,减少汗液分泌。病情严重者,可考虑肉毒素局部注射,抑制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减少出汗;还可选择交感神经切断术,但手术有风险,需谨慎评估。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多汗症的原因与治疗
多汗症的原因包括神经功能失调、内分泌紊乱、结核病等,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离子电渗疗法等。若多汗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应及时就医检查以明确病因并接受相应治疗。一、原因:1、神经功能失调: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情绪因素,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导致汗液分泌增多。交感神经负责调节汗腺分泌,当其功能失调时,就无法正常控制出汗量,引发多汗症。2、内分泌紊乱: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机体代谢加快,产热增加,为维持体温恒定,身体会通过出汗散热,导致多汗。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波动时,尤其是低血糖发作时,身体会释放肾上腺素等激素,刺激汗腺分泌,引起多汗症状。3、结核病:患者所携带的结核杆菌及其毒素会影响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导致发热、多汗。二、治疗:1、药物治疗: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用药。通常可以选择外用乌洛托品溶液,接触皮肤后能缓慢分解释放甲醛,甲醛具有收敛作用,可减少汗腺分泌,常用于治疗局部多汗。口服药物方面,抗胆碱能药物阿托品等,能阻断乙酰胆碱对汗腺的刺激,从而减少出汗,但可能会有口干、视力模糊等副作用。2、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原发性多汗症,可考虑手术治疗。可以在医生的操作下进行交感神经切断术,通过切断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减少汗腺分泌,可有效治疗腋窝多汗症等,但手术存在一定风险,可能出现代偿性多汗等并发症。此外,也可以进行汗腺切除术,直接切除过度活跃的汗腺,改善多汗症状,适用于局限性多汗症。3、离子电渗疗法:通过将低电压电流通过皮肤,使汗腺导管内蛋白质凝固,阻塞汗腺开口,减少汗液排出。日常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洗澡、勤换衣物,尤其是多汗部位,减少细菌滋生,预防异味产生。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有助于汗液蒸发。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含咖啡因的饮品,这些可能刺激汗腺分泌,加重多汗症状。学会调节情绪,避免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因为情绪波动易诱发多汗。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多汗症是什么
多汗症是指在正常的环境温度和条件下,局部或全身皮肤出现出汗量异常增多的现象。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皮肤科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手掌、脚掌、腋下、腹股沟及面部等特定区域的汗液分泌量远超常人。这种现象不仅可能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发社交困扰和心理压力。多汗症主要分为原发性多汗症和继发性多汗症两大类。原发性多汗症较为常见,其发生多与遗传性因素相关,且不受其他疾病或药物的影响。这类患者通常在某些特定区域,如手掌、脚掌等,出现持续的、明显的汗液分泌增多。而继发性多汗症则相对较少见,通常由其他疾病,如低血糖、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等,或某些药物,如三环类抗抑郁药等引起,也可以由妊娠、停经等生理性变化引起。这类多汗症的症状通常会随着原发疾病的改善或药物的停用而得到缓解。多汗症的形成机制复杂,除汗腺功能发达外,还可能与免疫、内分泌等系统的异常有关。因此,对于多汗症的治疗,除了针对症状进行外用止汗剂、口服药物等对症治疗外,还需要对垂体功能、甲状腺功能、血糖等生化指标进行检查,以排除相关内分泌疾患。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还可以考虑采用微创手术切除、刮除或吸除分泌活跃的汗腺,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多汗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一些细节。首先,应保持皮肤清洁,勤换衣物和鞋袜,以减少细菌滋生和异味产生。其次,应避免出入过分拥挤的场所,防止情绪过分激动、焦虑等,以免诱发或加重多汗症状。最后,在饮食上应选择清淡、营养丰富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等食物的摄入,同时戒烟限酒,以维护身体健康。
张碧云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宝宝风热感冒的症状
一名1岁半的男童因发热、流黄涕就诊,体温38.7℃,伴有咳嗽、咽部红肿,眼睑轻微发红。家长反映孩子近两天饮水增加,夜间易醒,大便干结。医生检查发现扁桃体Ⅱ度肿大,舌苔薄黄,诊断为风热感冒。这就是婴幼儿风热感冒的典型症状组合。根据《中国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诊疗规范》数据显示,风热感冒在儿童感冒中约占35%-40%,尤其在春夏季节高发。由于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风热感冒发病率显著高于成人,了解其典型症状及科学应对方法对家长至关重要。【风热感冒的典型症状】1、发热特点:起病急,体温多在38℃以上,伴有颜面潮红、手心发热。2、鼻部症状:鼻涕黄稠或黏浊,鼻塞程度较轻,可能伴有鼻腔灼热感。3、咽喉表现:咽部充血明显,扁桃体红肿,婴幼儿可能出现拒食表现。4、咳嗽特征:咳嗽声粗重,痰液黏稠难咳,夜间可能加重。5、其他体征:舌质偏红、苔薄黄,可能出现眼睑发红、口唇干燥。【风热感冒与风寒感冒的区别】1、鼻涕特征:宝宝患上风热感冒时,鼻腔分泌物会出现显著变化,其鼻涕呈现出黄色且质地黏稠的状态。这是因为风热之邪侵袭人体后,体内津液受邪热煎熬,致使鼻涕的性状发生改变。相比之下,风寒感冒时,宝宝的鼻涕多为清稀水样,这反映了寒邪侵袭,人体津液未被邪热熏蒸,仍保持较为清稀的状态。2、发热特点:风热感冒患儿发热通常较为明显,体温可迅速升高,甚至可能达到38℃以上,且持续时间相对较长。而风寒感冒初期,发热症状可能不太突出,多以低热为主,随着病情发展,体温才会逐渐上升。3、舌苔表现:当宝宝为风热感冒时,舌苔多呈现薄黄苔。这是由于风热邪气在体内积聚,使胃气挟热上蒸于舌面,从而导致舌苔颜色变黄。而风寒感冒时,宝宝的舌苔表现为薄白苔,这是寒邪尚未化热,体内阳气未被邪热过度扰动的体现。【宝宝风热感冒的药物治疗】「退热药物」1、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适用于3个月以上宝宝,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中前列腺素合成发挥退热作用。常见剂型为混悬液,可以用配套的量杯取药,便于宝宝服用。一般在用药后30分钟到1小时起效,药效可维持4-6小时。对乙酰氨基酚相对安全,但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对其过敏者禁用。2、布洛芬混悬液:适用于6个月以上宝宝,能抑制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合成来退热。起效时间和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基本一致,但维持时间相对较长,在6-8小时之间。但对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过敏、严重脱水或肾功能不全患儿禁用。且两种不同的退热药物不建议混合使用,如需更换退热药物,应间隔一定时间。「抗病毒药物」1、奥司他韦颗粒:主要用于1岁及以上宝宝流感病毒感染的治疗,通过抑制神经氨酸酶活性阻止病毒释放。剂型为颗粒剂,可冲服。一般在发病48小时内用药效果最佳,起效时间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通常1-2天可见症状改善,疗程一般为5天。对奥司他韦过敏者禁用。2、利巴韦林颗粒:可用于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的感冒,适用于小儿,但因可能存在一些不良反应,需在医生评估后谨慎使用。通过抑制病毒RNA合成发挥作用。起效时间不定,需按疗程服用。「中成药治疗」1、双黄连口服液:具有疏风解表、清热解毒功效,适用于各年龄段宝宝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一般按疗程服用,起效时间相对较慢,可能需2-3天。对双黄连口服液过敏者禁用,风寒感冒者不适用。2、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有疏风解表、清热导滞作用,既能帮助退烧、缓解鼻塞喉咙痛,又能改善积食、便秘等胃肠不适。开水冲服,饭前或饭后服用均可。3、小儿感冒颗粒:能够疏风解表、清热解毒,主要用于小儿风热感冒,可缓解发热、头胀痛、咳嗽痰黏、咽喉肿痛等症状。服用期间需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油腻,同时不可服用滋补性中药,以免影响治疗效果。【风热感冒的家庭护理方法】1、补充水分:给宝宝多喂温水,补充因发热流失的水分,同时可适当饮用鲜榨橙汁等富含维生素C的饮品,增强免疫力。2、注意鼻腔清洁:对于鼻塞症状,可使用医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洁鼻腔,缓解鼻塞不适,还可以使用吸鼻器清理宝宝鼻腔分泌物。3、避免过度捂热:家长要避免给宝宝穿盖过多衣物,以免影响散热,加重发热症状。可根据室温适当增减衣物,以宝宝舒适为宜。4、预防交叉感染:在宝宝患病期间,要尽量减少与其他儿童的接触,避免交叉感染。家长在照顾宝宝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将病原体传染给宝宝。【就医预警信号】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立即就诊:①持续高热超过72小时不退②出现呼吸急促:婴儿(<1岁)>50次/分,幼儿(1-3岁)>40次/分③精神萎靡或异常烦躁④拒绝进食超过12小时⑤出现皮疹或抽搐表现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