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怀孕时并发子宫肌瘤有何影响

  在生育年龄的妇女中,子宫肌瘤的发生率约为20%,而年纪愈大的妇女,比率愈高,在更年期前后,发生率约占40-50%。但是很幸运的,这些长在子宫上的肌瘤大多是良性,恶性的比例不到1%。

  成因篇

  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三十岁、四十岁以上的妇女。主要与卵巢雌激素有关,经年累月下,雌激素分泌增加,导致肌肉纤维肥厚,肿瘤也随之增加。

  先天遗传vs后天饮食

  受到家族基因遗传影响,若家族中妈妈、姐姐们患有子宫肌瘤,这时候的妳就比别人容易患有子宫肌瘤。

  西式食物的引进,吃进过于油腻物、胆固醇摄取过量,造成女性肥胖,刺激雌激素的增加,更年期后就容易患有子宫肌瘤。另外,未怀孕的三十五岁以上妇女,也是容易患有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临床症状

  1.大多没有什么症状:子宫肌瘤的存在不一定会产生临床症状,端看肌瘤生长的位置、大小、是否怀孕的状态。

  2.经期出血量多:是子宫肌瘤最常见的症状,如月经周期出血天数突然延长,月经出血量过多,容易造成病人贫血。

  3.压迫症状:当子宫肌瘤压迫到周围器官时,可能引起频尿、小便失禁及输尿管水肿等症状,此外也可能会造成便秘、下肢水肿等症状。

  4.扭转症状:有蒂的肌瘤若发生扭转现象,可引起急性腹痛。

  子宫肌瘤依生长部位,临床上可分为三种类型:

  1.浆膜下肌瘤:由子宫往腹腔内生长,通常临床症状较不明显,可能要长到相当大才有症状出现。

  2.黏膜下肌瘤:往子宫内腔生长,临床症状较明显,常常以经血量增加来表现。

  3.肌层内肌瘤:位于子宫肌层内,是最常见的肌瘤型态。

  怀孕篇

  怀孕期间若发现有子宫肌瘤,往往造成心中的恐惧与疑虑,但先别急着担心,子宫肌瘤是属于良性肌瘤,会病变成恶性肌瘤的机率如中乐透一般少之又少,但怀孕时并发子宫肌瘤所造成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怀孕时并发子宫肌瘤的影响

  1.胎盘的位置太接近或直接覆盖在子宫肌瘤上,较易引起流产、早产、胎盘早期剥离、产后大量出血、生产迟滞及低出生体重。

  2.较大的子宫肌瘤易引起胎位不正及早产。

  3.有茎的肌瘤可能产生扭转而引起孕妇腹痛,此时须采取剖腹探查。

  4.若肌瘤长的过快、过大,血液供应不足造成肌瘤变性或坏死,此时仅能以保守性的症状治疗和安胎治疗直到胎儿成熟。于生产时,若是采取剖腹生产,除了有茎的肌瘤以外,一概不予处理。

  子宫肌瘤≠不孕

  一般来说引起不孕的原因很多,仍然也有子宫肌瘤的妇女顺利自然受孕,张君尧主任表示,子宫肌瘤会造成妇女不孕,但是机率小,甚至有妇女不知道自己已怀孕,经期间出血量过多而流产,却浑然不知。因此不能马上断定子宫肌瘤是不孕的主因,但若经期周期异常、出血量过多,要及早就诊检查,以防日后怀孕及生产困难。

  怀孕期间子宫肌瘤不需要处理也不能处理,与医师配合做定期观察,怀孕初期卵巢雌激素增加,导致肌瘤变大,到怀孕中、后期,肌瘤不太会变大,也许也会萎缩,但说法不一也无定论。

  治疗篇

  “经期出血量太多,怎么办?”“好像不能怀孕,怎么办?”“我的小孩已经五岁大,突诊断出有子宫肌瘤,怎么办?”医师表示,子宫肌瘤的治疗方式端看个人需求,可以采取保守性的药物治疗,也可以手术把肌瘤切除,甚至一并把子宫摘除。

  吃药vs开刀

  药物治疗:若只是想治疗出血量,或是改善不孕,一般皆可用药物来控制,可以减小肌瘤体积,但是停药后肌瘤又会再度长大,复发性高,是属于暂时性的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对于没有怀孕考虑的妇女,张君尧主任建议,可以完全切除掉肌瘤与子宫,不但可以解决临床症状,且不会再复发;若有计划要怀孕者,则可施行肌瘤切除术,可以保有子宫的功能,但是切除后,肌瘤仍有再生的可能性。

(实习编辑:邝丽琼)

2010-07-06 00:01:00浏览16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中医治疗躁狂症的方法
躁狂症是以情感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等为主要表现的精神障碍疾病,中医治疗该疾病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调理、针灸治疗、推拿按摩等。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的精神科或中医科就诊,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1、中药调理:中医通过辨证论治,针对不同证型选用方剂。对于痰火扰神型躁狂症,生铁落饮可清泻肝胆实火,重镇安神;礞石滚痰丸能涤痰泻火,有助于改善患者狂躁不安、胡言乱语等症状。肝火扰心型常采用龙胆泻肝汤,清泻肝胆实火,利湿热;丹栀逍遥散疏肝清热、健脾养血,可缓解患者烦躁易怒、失眠等表现。医生通常会根据个体症状加入黄连、黄芩等清热泻火,远志、石菖蒲等宁心安神的药物进行加减配伍。2、针灸治疗:专业的医生会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采用提插补泻、捻转补泻等不同针刺手法,在穴位上进行刺激,调节人体经络气血运行,达到平抑躁狂情绪、改善精神状态的目的。治疗时可以选取百会穴,此穴位于巅顶,可醒脑开窍、升阳固脱;神门穴为心经原穴,能养心安神;内关穴通阴维脉,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之效;太冲穴是肝经原穴,可疏肝解郁、平肝熄风。3、推拿按摩:推拿按摩通过手法刺激经络和穴位。按摩肝经上的行间穴可清肝泻火,按摩心经的神门穴能安神定志。治疗时以揉法、按法为主,力度适中,每次按摩10-15分钟。还可以进行头部按摩,从前额发际处开始,运用推法、揉法向后至枕部,重点按摩百会、神庭等穴位,促进头部血液循环,缓解头部紧张,调节情志,改善患者的兴奋躁动状态。建议选择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推拿按摩,避免对机体造成伤害。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营造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减少外界刺激。治疗期间需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复查,以便医生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评估治疗效果。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中医治疗淋巴水肿有效果吗
中医治疗淋巴水肿有一定效果。淋巴水肿是由于淋巴循环障碍导致淋巴液在组织间隙异常积聚,引发肢体或局部肿胀。中医可凭借多样疗法,在改善淋巴循环、减轻肿胀程度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患者缓解痛苦。中医虽无“淋巴水肿”的直接称谓,但依据其症状表现,多将其归为“水肿”、“痰湿”等范畴。中医认为,人体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失调是引发淋巴水肿的重要原因。例如,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导致水液停滞;肝郁气滞,影响气血津液的输布,使得痰湿内生,阻滞经络。通过运用健脾利湿、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等理论,中医采用相应方剂进行调理。像五苓散可利水渗湿,增强人体水液代谢能力;逍遥散能疏肝理气,改善气机不畅状态,从根源上调节人体脏腑功能,促进淋巴液的正常代谢与循环,减轻水肿症状。此外,中医的针灸疗法对淋巴水肿疗效显著。选取与淋巴循环相关的穴位,如足三里、三阴交、丰隆等,通过针刺刺激,可调节经络气血运行,激发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促进淋巴液回流。艾灸则借助温热刺激,温通经络,散寒除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强组织代谢能力,帮助消散水肿。此外,中药外敷也是常用手段,将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功效的中药,如乳香、没药、大黄等研制成膏剂,敷于肿胀部位,药物经皮肤渗透,直接作用于局部,促进淋巴液吸收,减轻炎症反应,从而缓解水肿症状。若患有淋巴水肿考虑中医治疗,建议前往正规医院中医外科就诊。治疗期间严格按医嘱进行针灸、服药、外敷等治疗,注意观察治疗反应。同时,日常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适当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饮食上减少高盐、高脂食物摄入,多吃利水消肿的食物,如冬瓜、薏米等。
艾亮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中医治疗骨髓纤维化效果怎么样
中医治疗骨髓纤维化在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有一定效果,但难以完全治愈疾病。骨髓纤维化是一种骨髓增生性疾病,骨髓中纤维组织异常增生,影响正常造血功能,患者常出现贫血、脾肿大、乏力等症状。中医认为骨髓纤维化多与禀赋不足、后天失养、情志失调等因素相关。禀赋不足致使正气亏虚,易受外邪侵袭;后天失养通常是由饮食不节、过度劳累造成的,这些不良习惯容易损伤脾胃,导致气血生化无源;长期情志不畅可能会造成肝郁气滞,气滞血瘀,均可导致疾病发生发展。患者除贫血、脾肿大、乏力外,还可能伴有面色萎黄、腹胀、食欲不振等表现。中医治疗骨髓纤维化主要采用辨证论治。对于气血两虚证,常以八珍汤加减,通过人参、白术、茯苓、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等药物,起到益气养血的功效,改善患者贫血、乏力等症状。气滞血瘀证可选用血府逐瘀汤,方中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等药物能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缓解因瘀血阻滞引起的脾肿大等症状。此外,中成药鳖甲煎丸具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作用,可辅助缩小脾脏。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症状、舌象、脉象等综合判断,调整用药。建议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气血恢复。饮食上可适当多食用红枣、桂圆等具有补血作用的食物。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定期复查血常规、骨髓穿刺等,以便医生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若出现发热、出血等紧急情况,及时就医。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中医治疗精神病有效果吗
中医治疗精神病有一定效果,中医依癫狂、郁证等理论,通过辨证用药、针灸等,对部分精神病可缓解症状;但对严重精神病,单纯中医通常难达理想效果,常需中西医结合。中医将精神病归属于癫狂、郁证等范畴,认为其发病与情志失调、气血不足、痰火扰心、肝郁气滞等多种因素有关。在治疗方面,中医通过辨证论治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于痰火扰心型的精神病患者,常采用清热化痰、镇心安神的药物,如黄连、黄芩、胆南星、石菖蒲等,以清除体内痰火,平定心神;对于肝郁气滞型患者,则以疏肝理气解郁为主,使用柴胡、郁金、香附等药物,调节情志,舒畅气机。同时,中医还会运用针灸疗法,选取百会、印堂、神门、内关等穴位,通过针刺调节气血运行,平衡脏腑功能,达到宁心安神、醒脑开窍的作用。然而,对于一些严重的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重度抑郁症等,单纯依靠中医治疗可能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这些严重的精神病通常需要综合运用西医的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以及心理治疗等方法,以快速控制症状,防止病情恶化。中医在这些情况下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帮助减轻西药的副作用,改善患者的整体状态。对于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属,建议首先要到专业的精神科医疗机构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明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类型。如果病情适合,可以在西医规范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治疗,充分发挥中西医各自的优势。在选择中医治疗时,要选择正规的中医医疗机构和有经验的中医师,遵循医嘱进行规范治疗,不要自行使用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偏方或秘方。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