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准妈妈如何防炎抗炎

  口腔炎症

  女性怀孕后,体内孕激素增加,可使孕妇牙龈红肿,易发生牙龈炎,有的还会加重演变为牙周炎,表现为牙龈充血水肿,甚至出血,牙齿松动等。而由于妊娠反应、身体不适等原因,孕妇一刷牙就会恶心,很容易停止或减少刷牙,加上偏食酸性食物,牙齿会逐渐脱钙,并形成龋齿

  应对措施:养成漱口的习惯

  每次饭后,选用漱口水或淡盐水漱口,以去除口腔内食物残渣,保持口腔清洁。

  选择正确的刷牙方式

  每天至少早晚刷两次牙,如果条件允许,最好餐后刷牙。

  选择保健牙刷:选择刷毛柔软而有弹性的细丝软毛牙刷,减少对牙龈的刺激,防止刷牙时牙龈出血,并能起到按摩牙龈的作用。少数需要保胎的孕妇可选电动牙刷,以减少孕妇活动。

  选用合适的牙膏:可选用含有预防牙龈充血和炎症药物的牙膏,少用含抗生素或化学制剂的牙膏。

  饮食要注意

  不要偏食,甜食最好在正餐后吃。少吃或不吃黏性大、甜度高的食品。吃完甜食要刷牙,以减少甜食在牙齿表面停留的时间。

  另外,妊娠期间最好能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吃或不吃零食,两餐之间可加餐,睡觉前、刷牙后不要再进食或喝甜饮料。

  食管炎

  妊娠期胃肠平滑肌张力降低,贲门(胃与食管连接处)松弛,胃内酸性内容物返流至食管下部,刺激食管壁黏膜,引起返流性食管炎,出现“烧心”感。

  应对措施:良好的生活细节

  衣着上,不宜紧身裹腹,而应选用柔软宽松的衣服。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定期排便的习惯。睡觉时,可在身下垫一柔软丝棉被之类的软物,抬高上身,可有效地减少食管返流。但不宜垫高枕头,因为高枕头无法抬高整个上身,反而可使食管与胃之间构成夹角,影响食物顺流入胃,加剧“烧心”感。

  合理饮食

  孕期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量减少,胃排空时间延长,容易出现上腹部饱满感,孕妇进食勿过饱,以免使胃内压升高。特别是晚餐,更忌过饱和过晚,尽量少吃肥腻,不吃酸性、辛辣刺激性食物及过冷、过热饮食,多选择清淡食物,或少食多餐。

  有些孕妇口味加重,喜欢酸『生、辛辣刺激性饮食,刺激食管黏膜;肥腻饮食、巧克力、浓茶、咖啡等,都可以诱发食管炎,或使食管返流症状加重,应尽量少吃。

  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如果食管返流严重,可在医师指导下服用碱性药物,如氢化铝凝胶、乐得胃或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如硫糖铝、迪乐冲剂等。

  胆囊炎

  妊娠是胆囊炎和胆囊结石的重要诱因。妊娠期胆囊炎或胆结石发作,异常疼痛,严重影响孕妇身心健康,并波及胎儿。

  应对措施:饮食控制

  如果妊娠期合并胆囊炎,应控制饮食,必要时需禁食,忌吃油腻食物,多吃易消化、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食物。

  抗感染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胎儿无害的广谱抗生素,如氧苄青霉素。如发生胆绞痛可用解痉挛镇痛药。

  孕期一般不宜手术治疗,除非出现病情长期不能减轻,反复出现腹痛,有胆囊穿孔或弥漫性腹膜炎的情况,则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尿路感染

  孕妇患尿路感染也比较常见,不仅会损害孕妇健康;而且,由于孕妇高热及不恰当地使用某些药物,易损害胎儿,引起流产早产,影响胎儿神经管发育。

  应对措施:讲卫生

  孕期要避免劳累、睡眠不足、精神压抑等不利因素,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养成便后由前往后擦的习惯,避免将肛门附近的污物带入前阴,并坚持每日清洗一次外阴。此外,孕妇应避免憋尿。

  多喝水

  因为孕期的生理变化,易使尿液流动不畅。保持足够的饮水量,从而增加尿流量,“冲洗”尿道,使细菌不容易滞留在泌尿道内。

  注意睡眠姿势

  妊娠中晚期,增大的子宫在仰卧位时压迫双侧输尿管,使尿液停留而易于感染。取侧卧位,特别是左侧卧位,可解除子宫对输尿管的压迫,不仅利于尿液通畅、预防尿路感染,而且能增加胎儿血液供应量。

  节制性生活

  怀孕初3个月期间和预产期前1个月不宜有性生活。前者易引起流产,而后者易诱发胎膜早破和早产。妊娠其他阶段也要大大减少性生活的次数。性交容易将原来潜伏在尿道内或尿道外口的细菌挤入膀胱而发生膀胱炎,特别是原有尿路感染病史的妈妈。孕期最好避免性生活。

  及时就医

  孕妇如发生尿频尿急尿痛血尿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诊治,切勿拖延以待自愈。或者自己给自己看病,擅自对症下药,以图省事。在医生指导下,可以选择对胎儿无害的抗生素。首先考虑使用氨苄青霉素、头孢菌素类药物。

(实习编辑:黄秀杰)

2010-03-17 07:35:00浏览6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吴天鹏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睾丸鞘膜腔积液是什么原因
睾丸鞘膜腔积液是指睾丸鞘膜囊内积聚的液体超过正常量而形成的囊肿,其病因包括非疾病因素如外力作用;以及疾病因素如附睾炎、丝虫病、睾丸肿瘤等。一、非疾病因素:阴囊受到外力撞击、挤压等外伤后,可能导致鞘膜腔内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积聚在鞘膜腔内,同时损伤也可引起局部炎症反应,使鞘膜分泌增加,吸收减少,进而形成鞘膜腔积液。二、疾病因素:1、附睾炎:附睾炎可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炎症刺激导致鞘膜分泌液体增多,同时鞘膜的吸收功能受到影响,使得鞘膜腔内液体失衡,形成积液。治疗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如盐酸左氧氟沙星),同时可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解疼痛和炎症。2、丝虫病: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系统,可导致阴囊内淋巴管阻塞,淋巴液回流受阻,从而使鞘膜腔内液体增多,形成鞘膜腔积液。若病情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采用手术治疗,如鞘膜翻转术,改善症状。3、睾丸肿瘤:睾丸肿瘤细胞可侵犯鞘膜,影响鞘膜的正常功能,导致鞘膜腔积液。此外,肿瘤组织的代谢产物也可能刺激鞘膜分泌液体。对于睾丸肿瘤引起的鞘膜腔积液,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肿瘤,如根治性睾丸切除术,手术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对于睾丸鞘膜腔积液,建议定期进行阴囊超声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积液的变化。平时要注意保护阴囊,避免外伤,积极预防和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如果发现阴囊有肿大、坠胀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遵医嘱进行治疗。
高勇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睾丸疼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睾丸疼的原因包含外力损伤、长期久坐等非疾病因素,还包含附睾炎、睾丸炎、精索静脉曲张等疾病因素。若出现睾丸疼痛,应及时就医进行体格检查、阴囊超声、血常规、尿常规等检查,以明确病因。一、非疾病因素:1、外力损伤:睾丸受到直接撞击、挤压等外力作用,如运动时碰撞、外力击打等,会引起疼痛。轻度损伤可通过休息、冷敷缓解,受伤48小时后改为热敷,促进淤血吸收。若疼痛剧烈或伴有肿胀、淤血加重等,需及时就医进一步诊治。2、长期久坐:长时间坐着,会使睾丸局部血液循环不畅,代谢产物堆积,引起睾丸坠胀、疼痛。应定时起身活动,避免长时间久坐,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二、疾病因素:1、附睾炎:细菌感染附睾,引发炎症,导致睾丸疼痛,常伴有附睾肿大、发热等症状。患者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如头孢克肟、左氧氟沙星等,控制感染,缓解疼痛。2、睾丸炎: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累及睾丸时可导致睾丸炎,出现睾丸疼痛、肿胀。治疗需遵医嘱用药,病毒感染所致睾丸炎可使用利巴韦林颗粒、更昔洛韦胶囊;细菌感染则使用头孢呋辛酯片、盐酸环丙沙星片治疗。3、精索静脉曲张:精索内蔓状静脉丛异常伸长、扩张和迂曲,导致血液回流受阻,引起睾丸疼痛,尤其在站立过久或行走后加重。病情较轻者,可通过穿紧身内裤、托起阴囊等方式缓解症状;病情严重者,可能需进行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日常要注意保护睾丸,进行运动或体力劳动时,做好防护措施,避免外力伤害。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避免久坐,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促进血液循环。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会阴部清洁,减少感染风险。如果患有前列腺炎、尿道炎等泌尿系统疾病,应积极治疗,防止炎症蔓延至睾丸。
吴天鹏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右侧睾丸鞘膜腔积液怎么治疗
右侧睾丸鞘膜腔积液的治疗方法通常包括观察等待、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该疾病是因鞘膜分泌与吸收失衡,导致鞘膜腔内积聚过多液体的病症,可影响睾丸血液循环及生精功能。若发现睾丸鞘膜腔积液,应及时就医,进一步确定病因。1、观察等待:对于积液量少、无明显症状且长期无变化的患者,可选择观察等待。其中,婴幼儿先天性睾丸鞘膜腔积液在1-2岁前有自行吸收的可能。在此期间,定期复查超声,监测积液变化。若积液未自行吸收或出现症状加重,再考虑其他治疗方法。2、药物治疗:若积液由附睾炎、睾丸炎等炎症引起,导致反应性鞘膜腔积液,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常用药物有头孢克肟、左氧氟沙星等,以控制炎症,减少渗出,促进积液吸收。3、手术治疗:对于积液量大、症状明显,或存在交通性鞘膜积液(与腹腔相通)的患者,常需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手术治疗。常见手术方式有鞘膜翻转修补术,切除多余鞘膜,将剩余鞘膜翻转缝合,防止液体再次积聚;还有鞘膜切除术,直接切除病变鞘膜。若为精索静脉曲张引起的鞘膜腔积液,还可能需进行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从病因上解决问题。建议男性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适当抬高阴囊,促进血液和淋巴回流,减轻坠胀感。保持阴囊清洁,防止发生感染。避免剧烈运动及阴囊外伤。定期进行阴囊超声检查,观察积液变化情况。若出现阴囊坠胀、疼痛加剧、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复诊。
何峰主任医师
北京积水潭医院 三甲
睾丸炎什么症状
睾丸炎是男性生殖系统常见的炎症性疾病,主要由细菌、病毒感染或外伤等因素引起,通常会出现睾丸疼痛、阴囊红肿、高热、睾丸变硬等症状。1、睾丸疼痛:通常为突然发作,疼痛程度剧烈,呈持续性的胀痛或坠痛,犹如有重物持续拉扯睾丸。疼痛还会向腹股沟区、下腹部等部位放射,使得这些区域也出现疼痛不适感。在行走、站立或身体活动时,由于睾丸受到的震动和牵扯增加,疼痛会进一步加剧,严重影响正常的行动和日常活动。2、阴囊红肿:随着睾丸炎病情发展,阴囊皮肤会出现明显的红肿现象。这是因为炎症刺激导致阴囊局部的血管扩张、充血,大量血液涌入,同时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到周围组织,引起肿胀。阴囊皮肤温度随之升高,触诊时能明显感觉到发热,且伴有压痛感,有时还会有阴囊坠胀的感觉,仿佛有东西在阴囊内下坠。3、高热:睾丸炎引发的炎症反应会导致身体出现高热症状。由于细菌或病毒等病原体入侵,身体的免疫系统启动防御机制,释放出大量的炎性介质,刺激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从而导致体温升高,一般会达到38℃甚至更高。同时可能伴有寒战,身体会不由自主地颤抖,这是身体在努力产热以达到升高后的体温调定点。4、睾丸变硬:正常情况下,睾丸质地柔软且有弹性,但发生睾丸炎时,睾丸内部会因炎症出现一系列病理变化。大量炎症细胞聚集、睾丸组织充血水肿,以及可能出现的纤维组织增生,共同导致睾丸的质地发生改变,变得坚硬。触摸时能明显感觉到与正常状态的差异,睾丸变硬往往意味着睾丸的病变较为严重,可能对其正常功能产生较大影响。对于睾丸炎患者,建议及时卧床休息,将阴囊托起,利用重力作用减轻阴囊坠胀和疼痛。早期可采用局部冷敷,以收缩血管、减轻充血和疼痛,后期可根据情况适当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和炎症吸收。药物治疗方面,细菌性睾丸炎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呋辛钠等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立即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和规范治疗,避免延误病情,影响生殖健康。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