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疾病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产科 > 孕期疾病

妊娠剧吐 如何能减轻?

举报/反馈
2010-02-18 02:21:0039健康网社区

  孕妇在妊娠6周左右常有挑食、食欲不振、轻度恶心呕吐、头晕体倦等现象,这称之为早孕反应。一般在妊娠12周前后就会自然消失。少数孕妇的妊娠反应严重,呈持续性呕吐,甚至不能进食进水,称之为妊娠剧吐。

  因为妊娠呕吐仅在妊娠后发生,并在妊娠终止后停止,所以,妊娠呕吐必定与子宫内的胎儿及其附属物有关。胎盘分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功能旺盛的时间与早孕反应的时间相符,而当子宫排空时,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下降,呕吐也就随之迅速消失,所以一些医生认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水平增高可能是导致妊娠呕吐的原因。

  临床上常将妊娠剧吐分为轻症和重症两种。轻症者可有反复呕吐、厌食、挑食、软弱无力的症状,有时伴有失眠和便秘,但体温脉搏正常,体重减轻不明显;重症者呕吐频繁,不能进食、进水,全身乏力,明显消瘦,小便少并有酮体出现,伴有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等症状。脱水会引起血液浓缩导致脱水性尿量减少,尿中可出现蛋白、管型。由于不能进食,体内储存的脂肪便氧化供给人体热量,但脂肪氧化不完全会使血和尿中酮体增加,出现酸中毒。此外,饥饿和脱水会使肾功能受到损害。

  要减轻妊娠呕吐的痛苦,孕妇应当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有调查表明,精神过度紧张、神经系统功能不稳定的妇女,容易发生妊娠呕吐。轻症妊娠呕吐应注意饮食调节,选择爱吃的食物,食物中应含有丰富的糖类和维生素,且容易消化吸收;少食多餐,每次进餐后宜静卧片刻,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镇静止吐药。对于重症妊娠呕吐者,需要休息或住院治疗,必要时可采用输液疗法,以补充水分,增加营养,纠正脱水和酸中毒。呕吐停止后再进食,随着症状减轻,进食量再逐渐增加。

  妊娠呕吐的饮食安排

  现代妇科学研究认为:女性怀孕之后,胎盘即分泌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抑制了胃酸的分泌。胃酸分泌量的减少,使消化酶的活力大大降低,从而影响孕妇的食欲和消化功能。这时,孕妇就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一般孕妇表现为晨吐,在妊娠40~80天这段时间里,早晨空腹时有轻度的恶心呕吐,以后,自然消失,也有持续一段时间,不思饮食。但经过一些学者的研究认为,孕妇晨吐实为排毒,是避免有害物质侵害的一种积极反应。

  妊娠20~60天内,正是胚胎组织细胞分化形成器官的旺盛期,这段时间,孕妇特别敏感,嗅觉也特别灵,对于某些食物的气味、味道都会引起恶心。也有研究者发现,此时,食物在孕妇胃部停留的时间延长了,一旦有微量有害物质,则“一吐为快”,以保障胚胎健康生长,不发生畸变。因此,孕妇对妊娠反应,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消除恐惧紧张心理,做到心情舒畅。饮食以清淡可口为宜,忌油腻,多吃含维生素、无机盐含量丰富的食物。有些妇女妊娠期爱吃酸味食物,这是由于酸味能够刺激胃液分泌,提高消化酶的活力,促进胃肠蠕动,增加食欲,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对孕妇早期恶心、呕吐的症状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从营养学角度出发,孕妇喜吃酸味食物,还能满足母体与胎儿营养的需要。

  一般孕妇怀孕2~3个月后,胎儿骨骼开始形成。构成骨骼的主要成份是钙,但要使钙盐沉积下来形成骨质,还必须有酸性物质参加,以帮助胎儿骨骼的生长发育。铁是孕妇和胎儿制造血红蛋白所必需的原料,妊娠期间容易产生缺铁性贫血,因铁元素只有从3价转变成2价后,才能在胃肠道被人体吸收,而这种转变只有在酸性环境下才能完成。从这一角度看,孕妇吃酸味食物还有利于纠正或防止妊娠贫血。酸味食物一般多含维生素C,其对胎儿形成细胞基质、产生结缔组织、对心血管的生长发育和造血系统的建全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孕妇吃些酸味食品,可以为自身和胎儿提供较多的维生素C。

  由此可见,孕妇喜吃酸味食品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既能改善妇女怀孕后胃肠道不适的症状,减少恶心、呕吐,也能增加食欲,增加营养。但是,孕妇吃酸味食物也应讲究科学。如人工腌制的酸菜、醋制品,有些营养成份基本遭到破坏,而且有些腌制食品易产生致癌物亚硝酸盐等,食后对母体、胎儿健康均不利。市售山楂片虽然酸甜可口,但会加速子宫收缩、甚至引起流产,故孕妇不可多吃。孕妇最好多选择西红柿、杨梅、石榴、樱桃、葡萄、桔子、苹果等新鲜的菜果,它们不但香味浓郁,而且营养丰富。同时可选用食疗方,减轻妊娠呕吐,保持妊娠期精神的愉快、营养的充足。

(实习编辑:张婷婷)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