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保健 > 癌症

有一种致命的粗心,“错把肛门癌当痔疮”,提醒:4个症状及时查

举报/反馈
2024-06-04 15:08:2139健康网

痔疮手术,一个传说和生孩子一样痛的手术,网上很多患者分享自己的手术经历,把痛苦级别描述的天上有地下无的程度。

那么问题来了,痔疮手术真的如传言中那么痛吗?

美女网友自曝痔疮手术经历:手术只是第一关,后面才是真正的“噩梦”。

01、“其实,我的‘菊部’其实一直不太好。”

我从成年后就一直有便秘问题,每次上厕所都是困难模式,有痔疮这个事情其实我一点不意外。因为每次只要我一吃辣的、油的东西,就能明显感受到菊花有一块肉会肿起来,有时候便便还会把它也带出来,擦屁屁的时候顶回去就没事了。

因为不便血也不疼,所以当时只是去药店买了点软膏,后面也没再出过问题。正当我以为这个事情就这样翻篇了的时候,现实给了我致命一击。

“我便血了”,而且很严重,我至今忘不了当时整个池子里都是“红汤”的场景,当时菊花还有强烈的灼烧感,痔疮脱出后也塞不回去,我简单处理了一下我的“残菊”就忍着痛去了医院。

当时医生直接让我脱了裤子做指检,场面一度很尴尬,但还没来得及多想,医生的巧手已经查出了问题,“混合痔,准备手术吧。”

02、“术后的日子太刻骨铭心,就像是一片片玻璃渣在扎你的肉!”

医生跟我解释了一下手术方案,简单来说就是切掉外痔,结扎内痔,让痔核无法继续生长,只能萎缩坏死脱落。虽然听起来血腥,但好在有麻药,所以过程并没有太多感受,大概半小时就完事了。

然而术后才是痛苦的开始:

虽然菊花经历了一场浩劫,但便便不会因此迟到,所以术后排便就从困难模式升级为地狱模式,当便便抵达伤口的时候,那个酸爽就像玻璃渣在扎你的肉,而且还是0.5倍速,慢慢的扎,仅仅冒出了个头,我人已经痛得魂不附体。

而且疼痛刺激菊花一收紧,好不容易忍痛拉出的一小条不得不被夹断,又要一边疼痛一边等待屎意,重复一样的过程。

可能有的大聪明会说少吃点不就可以减少排便次数,过来人建议千万别,这样虽然不用频繁拉屎,但屎会变得更干更硬,等排便的时候更痛苦。

除了排便,日常不自觉的菊花一紧都会刺激伤口,最是防不胜防,有时候睡觉都会突然被痛醒。

术后16天的这段经历太刻骨铭心,也让我深深懂得一个道理,痔疮虽然可以手术,但并不是一劳永逸的,真正能保护“菊部”的方法不是手术而是改变对菊花有害的生活方式!

一、俗话说“十有九痔”,痔疮的危害比你想象中还要严重

俗话说:十人九痔,很多人以为这是危人耸听,然而现实痔疮发病率可能比你想象得要更高发。

全球多项流行病学调查统计发现,20岁以上中青年群体有56.7%的人确诊痔疮。而50岁以上成人的痔疮的发病率高达90%

而且痔疮的发生没有性别差异,甚至孕妇的痔疮发生率比起同龄非孕女性还要高。此外像婴幼儿也会因为哭闹腹压增高,增加痔疮风险。


痔疮其实广义来说就是,肛管黏膜下肌出现退行性变化,导致动脉血失调进入静脉内,使得肛垫内静息压上升出现静脉扩张、迂曲的现象。这种情况如果不及时干预,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很快就会出现菊花出血、疼痛、嵌顿、脱垂的症状。

很多人不把痔疮当回事,但是长期不治疗会对身体造成极大的影响,比如内痔出血过多,长期容易导致失血性贫血外痔引起的血栓或炎性水肿容易引发相关组织坏死痔疮长期不处理还可能造成全身性感染,甚至肛瘘、肛裂以及肛周脓肿等严重的肛肠疾病

二、为什么会得“痔疮”?远离痔疮有4个妙招

所以痔疮可能潜藏在每个人的身体里,只是看有没有发作而已。任何疗法都无法根治痔疮,保证痔疮永不复发,所以预防痔疮的关键还是要从不良生活习惯这个源头开始努力,以下4个注意事项可以帮我们预防:

1、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排便过程尽量不要看书或者看手机,注意力分散容易延长排便时间,一般排便时间最好控制在3-5分钟就够了。

2、注意肛周清洁

肛门局部褶皱多,如果不注意清理,日常排便后容易出现残留。因此,日常要注意肛周清洁,以免炎症引发痔疮。

3、坚持提肛运动

年龄增长过程中肛门肌肉会逐渐松弛,建议每天做30次提肛运动,帮助肛门恢复正常缩放功能,预防痔疮的发生。

4、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常见的熬夜、抽烟喝酒、不规律的作息都是痔疮发生的常见诱因,另外像司机、办公室人员、保安、船员等职业需要长时间站立或坐下的,容易因为久坐久立导致痔疮

除此之外,日常饮食中经常摄入辛辣刺激、油煎炸炒等高油高糖高脂和过于精细的食物,也容易引起痔疮,建议有上述习惯的人尽早调节。

三、专家提醒:别把癌症误认为痔疮,4招帮你分辨

需要提醒的是,与痔疮类似的“便血”问题的直肠癌经常被误诊,加上人们对“肛门检查”的不乐见,给癌症大开方便之门。

医师林国乐曾说在我国,75%的直肠癌位置用指检就可以查出,而85%的直肠癌患者都是因为错过了这项检查导致病灶没有及时发现。

那日常怎么分辩是痔疮还是癌?专家提出4点观察法:

1、排便习惯改变

痔疮不会引起排便习惯变化,但直肠癌前期因为肿瘤原因,会导致上厕所频繁,还会出现便秘、腹泻交替出现的情况,往往上完厕所也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2、黏液血便

痔疮引起出血,往往是滴状或喷射状血便颜色鲜红,擦拭屁屁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便纸粘血。而直肠癌引起的血便颜色暗红,血液附着大便表面或混在大便里,带有粘液

3、粪便形状变细

痔疮不会引起便便形状的改变,而直肠癌往往因为肿瘤压迫肠道的影响,会导致大便变细或有沟槽痕迹的表现。

4、腹部不适或疼痛

直肠癌还会引起患者腹部疼痛、腹胀等不适症状,而且在排便期间感觉更明显,如果常规用药无法缓解时,需要警惕。

其实无论是痔疮还是癌症,早期发现并及时干预的情况下,都可以预防症状持续恶化,减少不必要的痛苦,所以有上述任何症状的人一定要引起重视,必要情况下建议立即就医进行检查。

参考资料:

[1]《【后悔】又一例,才38岁!错把癌症当痔疮!有这症状千万别大意!》.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2-05-27.

[2]《有些人的“菊部”不疼不痒,痔疮已经很严重了》.生命时报.2022-11-28.

[3]《发现痔疮久拖不治,后果一个也承担不起》.南昌丰益肛肠医院.2024-01-09.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