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性维生素K缺乏症表现为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皮肤及黏膜出血点、颅内出血、呕血和便血,这些症状可能表明严重的出血风险,应立即就医。
1.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获得性维生素K缺乏症是由于长期使用抗凝药物导致维生素K依赖因子合成受阻,影响了凝血过程。凝血酶原是由肝脏合成的凝血因子,在维生素K的作用下转化为有活性的凝血酶原,从而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而凝血酶原时间反映的就是这一凝血过程的速度。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意味着血液凝固能力下降,容易形成血肿,通常首先出现于皮下组织和软组织。
2.皮肤及黏膜出血点
获得性维生素K缺乏症会导致凝血功能障碍,使毛细血管脆性增加,轻微创伤后即可发生破裂出血。此时由于凝血因子减少,使得凝血过程受到抑制,因此会表现为皮肤及黏膜出血点。这些出血点可能出现在任何部位,但常见于四肢伸侧及臀部。
3.颅内出血
颅内出血是指脑实质内的血管破裂导致血液流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当患者存在维生素K缺乏时,凝血功能异常,易诱发颅内出血。颅内出血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高血压、颅内动脉瘤等,其中颅内动脉瘤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颅内出血可能导致头痛、呕吐、意识丧失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4.呕血
维生素K缺乏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胃肠道黏膜微小损伤后难以止血,进而引发呕血。呕血通常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之一,当患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时,可能会因为凝血功能异常而导致出血量增加。呕血通常伴有恶心、呕吐的感觉,可能是突发的,需要立即就医处理。
5.便血
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可能导致结肠黏膜微小血管破裂,引起便血。便血可能是多种疾病的症状,如痔疮、肛裂、炎症性肠病等,当患者同时存在维生素K缺乏时,会加重便血的发生。便血通常表现为粪便表面带血丝或颜色变红,严重者可能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针对获得性维生素K缺乏症,可以进行凝血功能检测以评估凝血酶原时间是否延长。治疗措施可能包括补充维生素K制剂,如口服维生素K1或注射用维生素K3。患者应避免摄入可能会影响凝血功能的食物或药物,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定期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并发症风险。
病例:孕妇应认识早产的征候,如有未满孕周“见红”并伴有规律宫缩(规律性的下腹痛)、腰背酸痛、阴道有温水样东西流出等异常情况,应尽早去医院检查。医生会判断孕妇是否先兆早产,并决定进一步的处理,尽量减少早产的发生或使早产造成的危害降至最低程度,尽量保证孕妇及腹中宝宝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