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保健 > 其他

肠道是人体的“第二大脑”,“肠寿”才可能长寿,3个建议要牢记

举报/反馈
2021-06-13 01:00:2439健康网

“这肠息肉怎么总是切不完啊?都切了几个了,怎么又长出来了?”老李跟医生抱怨,“这也太遭罪了,手术都好几回了,就没有一劳永逸的法子?”

医生无奈表示:这肠息肉本就容易复发,术后仍要注意随访观察,而且生活饮食这些都可能导致息肉复发,要多留心。

肠道内为什么会长息肉?

肠道息肉通俗一点说,就是肠道内壁长了一些肉疙瘩。而肠道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吸收和排泄的通道,由此给肠道息肉的生成提供了机会。

肠道息肉的生成原因是多方面的,肠道的慢性炎症问题,长期的低纤维高脂饮食结构,都会刺激肠道黏膜细胞异常增多,从而形成息肉。此外,长期吸烟,年龄增大后胃肠动力不足使得粪便在肠道内长期存留,家族遗传等因素,都会促成肠道息肉的生成。

所以,肠道息肉的生成,跟生活习惯、疾病刺激、遗传因素等方面息息相关。

肠息肉是否会癌变?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肠肛门外科副主任医师练磊表示,临床上,肠道息肉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

非肿瘤性息肉一般不会癌变,有幼儿时期形成的息肉,也有一种是炎性息肉,是肠溃疡在愈合过程中纤维组织增生及溃疡间黏膜下水肿,使正常黏膜表面逐渐隆起而形成。

腺瘤性息肉往往是癌变的前兆,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腺瘤,其中管状腺瘤最多见。腺瘤息肉癌变与其大小、形态和病理类型有关。

在治疗上,息肉在结肠镜检查时摘除并做病理检查,确认其是否有癌变倾向。如果是直径超过3厘米的腺瘤,需要手术切除。若是常规的炎性息肉,要以治疗引发息肉的病变为主,炎症消失后,息肉也会慢慢消失。最后,增生性息肉的症状不明显,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

肠息肉反复,如何才能“无后顾之忧”?

临床上,一些肠道息肉疾病存在反复发作的情况。通常是由于诱发息肉发生的因素没有得到根除。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杨辉表示,要想降低复发的风险,结肠息肉切除后定期复查肠镜是至关重要的。

在生活中,还要改变高脂饮食的方式,少吃红肉和加工肉类,要多吃蔬菜和多运动,还要戒烟限酒,只有剔除掉一些危险的外在因素,才能降低复发率。否则即便息肉去除了,在肠粘膜继续受到刺激的情况下,息肉依旧容易复发。

此外,肥胖、高血脂、有息肉家族史的群体更容易反复长息肉,而且本身因为肠道的结构,在检查和治疗过程中容易导致息肉的漏诊,从而给息肉的再次复发提供了机会。而一些有慢性肠道疾病的人群,更应该积极规范化的治疗疾病。

“肠寿”才能长寿

生活中,肠道的健康和身体的健康息息相关。一些慢性的肠道疾病比如炎症、腹泻或者便秘,若不能及时治疗,则会干扰人体的消化系统和吸收功能,进而对人体的健康带来整体性的影响。

而肠道息肉疾病,更是人体健康的一大隐患,研究显示,超过九成的结肠癌,都是由结肠息肉演变而来的。从小息肉会逐渐演变成大息肉,而后在长期的刺激下会形成重度不典型增生,最终会形成癌变而影响健康。

整个过程演化的时间通常在5-10年,也有少数病例进展速度很快。所以,要想长寿就必须要保护好肠道,保证肠道的健康。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陈伟庆表示,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蛋白、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纤维素的摄入,保持饮食的清淡,这是避免便秘以及慢性肠道疾病生成的第一步。

其次,运动可以增加胃肠蠕动,加速排便可以减少对肠道的刺激,从而有效预防息肉的形成。

最后,要建立起体检和筛查意识。国内结肠肿瘤筛查目标人群为大于50岁人群,一旦超过50岁,无论性别以及是否有症状,都应该做一次结肠镜的检查。而对于那些有家族病史的群体,慢性肠道疾病的群体,排便习惯突然改变的群体,这些人群应该从40岁就要建立起定期体检和筛查的意识。

总而言之,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规范化治疗各类肠道疾病,这是预防息肉以及癌变的基础。做好这两点,再配合定期的体检筛查,就能将肠道息肉扼杀在萌芽状态。

参考资料:

[1]《肠道怎样才不长息肉》.生命时报,2019-5-10

[2]结肠息肉不容忽视!小小一个癌变率高.羊城晚报,2020-9-2

[3]肠息肉会不会癌变?.健康时报网,2019-12-9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