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这肠息肉怎么总是切不完啊?都切了几个了,怎么又长出来了?”老李跟医生抱怨,“这也太遭罪了,手术都好几回了,就没有一劳永逸的法子?”
医生无奈表示:这肠息肉本就容易复发,术后仍要注意随访观察,而且生活饮食这些都可能导致息肉复发,要多留心。
肠道内为什么会长息肉?
肠道息肉通俗一点说,就是肠道内壁长了一些肉疙瘩。而肠道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吸收和排泄的通道,由此给肠道息肉的生成提供了机会。
肠道息肉的生成原因是多方面的,肠道的慢性炎症问题,长期的低纤维高脂饮食结构,都会刺激肠道黏膜细胞异常增多,从而形成息肉。此外,长期吸烟,年龄增大后胃肠动力不足使得粪便在肠道内长期存留,家族遗传等因素,都会促成肠道息肉的生成。
所以,肠道息肉的生成,跟生活习惯、疾病刺激、遗传因素等方面息息相关。
肠息肉是否会癌变?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肠肛门外科副主任医师练磊表示,临床上,肠道息肉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
非肿瘤性息肉一般不会癌变,有幼儿时期形成的息肉,也有一种是炎性息肉,是肠溃疡在愈合过程中纤维组织增生及溃疡间黏膜下水肿,使正常黏膜表面逐渐隆起而形成。
而腺瘤性息肉往往是癌变的前兆,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腺瘤,其中管状腺瘤最多见。腺瘤息肉癌变与其大小、形态和病理类型有关。
在治疗上,息肉在结肠镜检查时摘除并做病理检查,确认其是否有癌变倾向。如果是直径超过3厘米的腺瘤,需要手术切除。若是常规的炎性息肉,要以治疗引发息肉的病变为主,炎症消失后,息肉也会慢慢消失。最后,增生性息肉的症状不明显,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
肠息肉反复,如何才能“无后顾之忧”?
临床上,一些肠道息肉疾病存在反复发作的情况。通常是由于诱发息肉发生的因素没有得到根除。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杨辉表示,要想降低复发的风险,结肠息肉切除后定期复查肠镜是至关重要的。
在生活中,还要改变高脂饮食的方式,少吃红肉和加工肉类,要多吃蔬菜和多运动,还要戒烟限酒,只有剔除掉一些危险的外在因素,才能降低复发率。否则即便息肉去除了,在肠粘膜继续受到刺激的情况下,息肉依旧容易复发。
此外,肥胖、高血脂、有息肉家族史的群体更容易反复长息肉,而且本身因为肠道的结构,在检查和治疗过程中容易导致息肉的漏诊,从而给息肉的再次复发提供了机会。而一些有慢性肠道疾病的人群,更应该积极规范化的治疗疾病。
“肠寿”才能长寿
生活中,肠道的健康和身体的健康息息相关。一些慢性的肠道疾病比如炎症、腹泻或者便秘,若不能及时治疗,则会干扰人体的消化系统和吸收功能,进而对人体的健康带来整体性的影响。
而肠道息肉疾病,更是人体健康的一大隐患,研究显示,超过九成的结肠癌,都是由结肠息肉演变而来的。从小息肉会逐渐演变成大息肉,而后在长期的刺激下会形成重度不典型增生,最终会形成癌变而影响健康。
整个过程演化的时间通常在5-10年,也有少数病例进展速度很快。所以,要想长寿就必须要保护好肠道,保证肠道的健康。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陈伟庆表示,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蛋白、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纤维素的摄入,保持饮食的清淡,这是避免便秘以及慢性肠道疾病生成的第一步。
其次,运动可以增加胃肠蠕动,加速排便可以减少对肠道的刺激,从而有效预防息肉的形成。
最后,要建立起体检和筛查意识。国内结肠肿瘤筛查目标人群为大于50岁人群,一旦超过50岁,无论性别以及是否有症状,都应该做一次结肠镜的检查。而对于那些有家族病史的群体,慢性肠道疾病的群体,排便习惯突然改变的群体,这些人群应该从40岁就要建立起定期体检和筛查的意识。
总而言之,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规范化治疗各类肠道疾病,这是预防息肉以及癌变的基础。做好这两点,再配合定期的体检筛查,就能将肠道息肉扼杀在萌芽状态。
参考资料:
[1]《肠道怎样才不长息肉》.生命时报,2019-5-10
[2]《结肠息肉不容忽视!小小一个癌变率高》.羊城晚报,2020-9-2
[3]《肠息肉会不会癌变?》.健康时报网,2019-12-9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主治医师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医科
主治医师
沈阳市国医中医院甲状腺科 甲状腺
副主任中医师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中医科
主任医师
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 中医科
副主任医师
看大医互联网医院 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