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警惕!保健品不是药

  警惕“十面埋伏”

  在我们的市场上,不但许多保健食品混充“药品”,而且,功能无限夸大。媒体广告中经常可以看到听到“包治百病”的保健品。

  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不会相信喝××××酒会延长生命30年,但是,像“极品深海鱼油”这样的广告词,还是会蒙骗不少人的。那么,我们不妨先来看看“深海鱼油”。

  深海鱼油的一个很大卖点就是深海没有受到污染。大家都知道,我们周围的环境污染实在是太厉害了。深海真的就没有污染吗?其实,海水受汞和镉的污染很严重。汞是比重较大的金属。自然是海水越深,污染越严重。汞是什么?汞就是水银。古代水银曾作为一种毒药。所以,深海没有受到污染的神话自然就不攻自破了。

  “深海鱼油是美国进口的,美国的保健食品质量比较可靠。”这是深海鱼油另一个卖点。不错,到目前为止,美国的保健食品相对来说质量要可靠一些。因为美国对保健食品质量监管要比中国严格。但是在这里,商人们用的是另外一个“花招”。互联网上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他们是在用英文欺负中国人,用中文欺骗中国人。

  中文说明书比英文说明书多出了“具有帮助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脏血管疾病的功能,可以预防血液凝固及血栓形成,缓和中风……”等文字。这些文字描述的是药的作用。不是保健食品的作用。言下之意。我卖的是药,不是保健食品。他们还担心有些中国人不一定能够完全理解上面的话暗指“深海鱼油是药”。为了双保险,还加上一句话“遵医嘱”。什么需要遵照医生的嘱咐?自然是药品。这些话在美国卖的深海鱼油英文说明书中都是不可能有的。如果有的话,这个公司肯定是要吃官司的。

  再看看英文说明书。您可以发现有两句话英文说明书中有,而中文说明书中没有。是什么话呢?一是“每天的服用剂量没有确定”。保健品公司知道,如果这句话翻译过来,中文说明书中“每日2次,每次1粒”就站不住脚了。每天服用多少都不清楚,自然就不会有多少人买了。二是“纯三文鱼油”,这句话也是不敢翻译成中文的。中国人讲究缺什么补什么,补得越新鲜越好。如果知道所谓的“深海鱼油”就是三文鱼的油,按照中国人的习惯,是不会放着廉价新鲜的三文鱼不吃而去买昂贵的“深海鱼油”的。

  再来看看××酒护肝之说。这也是曾经在互联网上议论得很热闹的一个话题。 在国内白酒市场上率先打出“健康牌”的是××酒。××酒的相关介绍文章宣称:“科学验证,××酒有益健康——正确,适度饮用××酒的人,不仅不会导致肝纤维化继而继发肝硬化,反而有护肝的保健作用。这一结论已获得了由国内9位着名肝病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的肯定。”在××酒的企业网站上,也有喝××酒有益健康的宣传。

  ××酒有益健康是不是事实?有没有科学依据?让我们来看看真相。真相是:支撑××酒“护肝”说的主要依据是两篇研究论文,即发表在《世界华人消化杂志》上的两篇论文。但是,作者还有重要声明:“这些研究还只是一些探索性的研究,要真正得出结论,还有大量的实验需要做。”“××酒厂在进行宣传时并没有征得我的同意,我个人认为这是企业在进行商业炒作,不利于酒类市场的健康发展,应该停止这样的商业炒作。”

  还有××核酸。中国科学院院士邹承鲁早就指出,核酸营养没有任何科学根据。我最近还专门请教了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刘德培院士。他明确地告诉我,核酸营养是伪科学。是炒作。他们拿钱大打变相广告,欺骗我们善良的中国人。

  凡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保健品,如果没有对成分和功能详细的介绍。最好慎重点。来龙去脉都交代不清楚的,十有八九是骗局。

  “保健品”是这样“创作”出来的

  让我们以增高“神话”的代表产品“××营养液”为例。

  号称是“国家女子篮球队指定产品”和“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推荐产品”,因此市场销量一直很好。尽管价格很昂贵,一年要花一万多元,但前来咨询购买的人还是络绎不绝。

  骨科专家、南方医院裴教授说,目前除了生长激素和手术治疗外,根本没有其他药物能对增高起实质性作用,而生长激素的成本非常高,且是一种药物,不能作为保健食品出售。裴教授对所谓“骨龄测试”也很不以为然。他说,只凭一次x线检测是无法确定一个人还能长多高的,必须进行长期的跟踪检测,才能作出科学的判断。

  目前,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正式批准的保健食品的22项功能中,根本就没有“增高”这一项。而且,广东省卫生行政部门已经发现××营养液用的是其他保健品的批号,可以说是假冒产品。

  那么,假冒产品“××营养液”是怎么出笼的呢?上海某策划公司总经理徐某以“经典案例分析”的方式披露了“××营养液”诞生的惊人内幕。“我们在市场上找到了两种成本加在一起不到20元的产品,经过‘创作’变成了单价400元的‘××营养液’”。徐某说这是将萝卜当野山参卖的成功案例。怎么卖?“我们编撰了两个概念,一个是骨细胞促进因子,实质上就是锌;另外一个概念是骨骼生长基,实质上就是钙。”

  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要不断地“创作”出新的保健食品。简而言之,是利益所驱,有钱能使鬼推磨!因为有不少国人相信“药食同源”,也就有人看到“把普通泥土当钻石卖”的商机

  商机在哪里?有调查数据证实,一种普通的保健食品从研究开发到报审,所需费用在20万元人民币左右,一种新药的研究开发平均投入需8亿~10亿美元。也就是说,两者相差数万倍至十多万倍,您说是不是将泥土当钻石卖了?很遗憾的是,我们现在还有不少人正在用买钻石的钱去买泥土

  根据卫生部的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在暴利驱动之下,1/4的保健食品是假冒的,2/3的注册品种在休眠之中。

  我们应该怎么做

  保健品“包治百病”,可能吗?绝对不可能!世界上有万能的保健品吗?如果有的话,那就只能是干净的水。一个正常没有病的人,每天应补充2000毫升左右的水。相当于500毫升的矿泉水4瓶。有几位每天喝了这么多水?说大部分人每天都有一定程度的缺水并不过分。因此,健康的人,一定非要用保健食品的话,不妨首先考虑多喝水,规律科学地喝水。当然,适当吃些多种维生素以补充食物中的不足,也没有什么大的坏处。

  我们回过头再来说,市场上充斥“保健药品”,是因为有不少人相信“药食同源”。相信“药食同源”本身没有错,但是,请不要忘记中药也有毒副作用。是药三分毒。根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的研究,光对肾脏有毒害的中药就有50多种。而且,稍稍懂一点中医药知识的人都知道,中医最讲究辨证施治。不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适当地乱吃中药补品,是会出现许多不良反应,甚至危害生命。

(实习编辑:郭玉萍)

2009-05-11 05:47:00浏览8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