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 “立”是“开始”的意思,从立春交节当日一直到立夏前这段期间,都被称为春天。春是生长,耕耘播种。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自古以来立春就是一个重大节日,叫春节。
我国传统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中医学认为,立春时节阳气渐生。而阴寒未尽,正处于阴退阳长、寒去热来的转折期,是由寒向暖过渡的时候。春季气候变化较剧烈,温差幅度很大。按自然界属性,春属木,与肝相应,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调节血量,调畅情志,助消化,柔筋养目,因此在立春养生方面主要是护肝。
春季应该特别注意对肝脏进行保养,以顺应天时。肝喜调达,有疏泄的功能,木有生发的特性,故以肝属“木”。肝的生理特点主疏泄,因为此时阳气上升容易伤阴,所以要特别注重养阴;肝郁易克脾土,心情不畅也能弱化脾胃功能,要防止“肝火上升”。心情舒畅,既可防止肝火上越,又有利于阳气生长。立春过后,天气逐渐变暖,万物复苏,人体内的阳气也随着春天的到来而向上向外升发。
春季养生应顺应阳气升发的特点,饮食起居都顺肝之性,助益脾气,以令五脏平和,才可达到防病养生的目的。春季养肝得法,将带来整年的健康安寿。如何养肝呢?中医学认为,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补足肝阴,充足肝血,才能有效保证肝的升发和疏泄所需物质基础,也是防止肝气升发太过和不足的关键所在,保持肝的阴阳平衡。
这里介绍几种养肝柔肝助肝升发的中药:
1、白芍
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苦、酸,微寒;归肝、脾经。酸入肝,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肝阳的功效。本品养血而柔肝,缓急而止痛,可用于肝气不和所致的胸胁疼痛、腹痛及手足拘挛等症;白芍生用,能敛阴而平抑肝阳,故可用于肝阳亢盛的头痛、眩晕等症。临床还可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等。
现代研究,本品含芍药甙、牡丹酚、芍药花甙,苯甲酸、挥发油、脂肪油、树脂、鞣质、糖、淀粉、粘液质、蛋白质等,对肝脏有保护作用,对胃液分泌有抑制作用。
煎汤内服,每日3-9克,或入丸、散。白芍与赤芍在《神农本草经》中不分,通称芍药,唐末宋初,始将二者区分。白芍与赤芍,二者虽同出一物而性微寒,但前人谓"白补赤泻,白收赤散",白芍养血平肝,长于敛阴;赤芍凉血活血,长于散瘀。故于补血、养阴及调经方中,常用白芍;在清热凉血及活血袪瘀剂中,常用赤芍。
2、旱莲草
为菊科植物鳢肠的地上部分。又称墨旱莲、墨汁草、墨水草、乌心草等。甘、酸,寒;归肾、肝经。酸入肝,具有滋补肝肾,凉血止血。用于牙齿松动、须发早白、眩晕耳鸣、腰膝酸、阴虚血热、吐血、血衄、尿血、血痢、崩漏下血、外伤出血。肾虚须发早白,可用墨旱莲配伍制首乌、桑椹;肾虚腰痛、睡梦遗精、神疲、耳鸣,可用墨旱莲配伍女贞子同用。现代研究表明,本品含烟碱、三噻嗯甲醇、三噻嗯甲醛、皂甙、鞣质、苦味质、异黄酮甙、蟛蜞菊内脂等。水提物有显著止血作用,也有增加冠脉流量作用。
每日10-30克,可熬膏、捣汁服用。
3、女贞子
为木犀科植物女贞的果实。苦、甘、平,入肝、肾经。具有滋补肝肾,强腰膝,明目乌发的功效。治阴虚内热,头晕,眼花、目暗不明,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本草再新》曰:“养阴益肾,补气舒肝。治腰腿疼,通经和血。”现代研究,本品含女贞子甙、洋橄榄苦甙、齐墩果酸、4-羟基-B-苯乙基-B-D-葡萄糖甙、桦木醇等,其中齐墩果酸具有抗肝损伤,降血糖,降血脂及抗动脉硬化的作用。
内服煎汤,每日5-10克;可熬膏或入丸剂。女贞子按1:1浸米酒,每天酌量饮用。
医生介绍
彭康
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导师、岭南名医、羊城好医生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兼治未病中心学术带头人。现任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慢性病管理分会副会长、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中药调配与监测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调剂与合理用药分会常委、中国药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综合医院中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血栓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保健协会中医治未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药药理与临床》常务编委、全国医学高等院校本科教材《中药学》第一版、第二版主编,全国高等学校中药临床药学专业创新教材《中药药性学》主编,发表学术论文 90 余篇,主编或参编学术专著 17 部,获国家、部、省基金课题 7 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第一完成人)、三等奖 2 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 1 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1 项、实用新型专利 2 项。2017 年获得“荣耀医者” “中华医药突出贡献奖”。
师承首届国医大师颜正华教授和中央军委保健专家臧堃堂教授,曾任全军中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997-1999 年在香港浸会大学理学院生物系作访问学者,从事中药降血糖药理研究和参与筹备香港浸会大学首届中医本科班。
医疗特长:擅长各种头痛及神经痛、眩晕、失眠、神经衰弱、脑血管病、中风后遗症、癫痫、脑萎缩、老年性痴呆、脑损伤及脑手术后康复等脑病专科。并诊治急慢性咳喘、慢性胃肠疾病、月经病等内科杂病及肿瘤的中药调治及亚健康中医保健治未病等。
主任医师
深圳市儿童医院 中医科
主任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固生堂东湖分院 中医内科
主治医师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医科
主治医师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医科
副主任中医师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医科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辽宁省大石桥市南楼开发区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河南省洛阳市高新区解放军第150中心医院
二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汉王镇
二级 专科医院 民营
徐州市西安北路15号
二级 综合医院 公立
江苏省大丰市人民北路342号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