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常识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保健 > 生活常识

子女学历越高,对父母越不孝顺?二十四孝的故事很有道理

举报/反馈
2022-12-07 16:42:2639健康网

“爱是相互的”,小时候父母抚养我们长大成人,长大之后换我们照顾父母,让他们安享晚年,但这种爱对一部分人来说,是很奢侈的。

前段时间,NA姐偶然在一档综艺节目上看过关于赡养父母的相关法律科普,这里面提到:假设父母偏心其中一个子女,把所有积蓄都给他买房结婚用,同时父母提出要让另一个“啥也没捞着”的子女抚养他,

在法律上,如果他拒绝抚养,那么就会判定为他是违法的,因为赡养父母本身就是一种义务。虽然节目只是做了一个假设,但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


这3种父母,很难得到子女的孝顺

养儿防老这是中国人持续太久的观念了,而在生育这件事上,除了有家族性的传宗接代的需求,还延续着子孙能够赡养老人的绵绵不断的念想。

本质上而言,这种情愫是农耕时代,出于对劳动力的渴求而衍生出来的生育观。随着工业时代文明的开启,这种生育观念下,往往导致父母和子女双方的感情和观念上出现了偏差。

虽然我们总说看待任何问题需要客观,但人是相当主观的生物体,尤其是在人的感情层面,即便是亲如父子,人们的感受也是十分主观的。一方出于感受做出的一些事情或者表现出来的态度,在另一方面看来就是一种冒犯。

偏心:

如果子女众多,父母在对待子女的时候,通常会有所倚重又有所疏远,这就免不了会在子女的内心产生父母偏心的印象。

只要是多子女的家庭,大多数会存在这种现象,因为人的感觉是十分主观的,父母偏偏喜欢另一个,但是偏偏不喜欢你,这种事情连老天爷都解决不了。

比如这段时间,上海老人将自己的房产转移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水果摊贩而非亲人,此事就引发了巨大的争议。虽然那些亲人并非老人子女,但是也跟老人有血缘关系。

在亲人看来,老人是偏心地离谱了,可在老人自己的心里,楼下的水果摊贩给予了老人无微不至的关怀,老人的主观感受肯定会天然地偏向他。


重男轻女:

除了主观感受导致的偏爱偏心之外,还有一种情况是受传统封建思想影响导致的重男轻女现象,父母极其看重家里的男孩,然后对自己的女儿却百般压制

有一个湛江的女生,20岁左右就出来打工了,每个月的工资都上交给家里,而其母亲则用这笔钱供养弟弟读书,并且更让人心寒的是,母亲还一再告诫女儿,弟弟没有读完大学之前不能结婚,因为她母亲知道,如果女儿结婚了,就没钱可拿了。

这就是典型的因为重男轻女而产生的偏心现象,完全不顾及女儿的感受和生活,直接把女儿变成了“扶弟魔”。中国传统的观念喜欢儿子,一方面是为了传宗接代,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自身将来的养老。

自私:

这种传统的观念在乡村地区还相对普遍,一些父母往往将未来的养老直接丢给子女,生儿育女就是为了养老,完全不顾及子女的未来生活和成长

而且,这样自私的父母动辄会用感情去压制儿女,如果对自己不好,就说他们不孝,或者是在道德上展开攻势,完全将子女压制在身上,不管不顾他们的感受。

无论是偏心还是自私,亦或是道德绑架,把生育当成一种和养老的“交易”,本质上来看其内在是相通的。说到底,这类父母容易将子女物化成为一种自己的附属品,容易把自我的感受强压在子女的身上。于是最终,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也就势同水火了。

学历越高的人越容易不孝顺父母吗?

在顽固抱有养儿防老以及重男轻女的父母群体中,他们还非常容易将学历越高和不孝顺父母完全对立起来。在这类父母眼里,孩子上学了,在外面工作了,进而翅膀硬了,什么都不听自己的了,所以就是不孝顺。

可事实上,孝顺和学历之间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关联。那些没有上大学,没有走出乡村的很多男性,同样也存在不孝顺的情况。而很多上过大学走出大山的孩子,对待父母却也很好。

之所以有的父母将高学历和不孝顺划上等号,是因为认知上存在很大的误差。在这类父母的眼里,孩子是附属品,必须要无条件听从自己的安排,而且不论对错。

这种感觉带有农耕时代的传统思维,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愚孝。比如在古代极力推崇的二十四孝里,有一个故事叫郭巨埋儿,说一个叫郭巨的孝子因为家里穷他打算把自己的亲儿子埋了,然后这样就能剩下一部分粮食让母亲吃。

这种观念在现代人看来完全不符合常理,不仅仅是愚孝的问题,简直是杀人犯。但是在古代封建社会的模式下,统治阶层为了推崇父母大过天的观念,才不断向社会灌输这种依附性的孝顺意识。

而究竟什么是孝顺,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子女不是父母的附属品,而是具有自主意识和独立人格的个体。但是一些抱有传统观念的父母,仍旧会用过去的思维来衡量子女的所作所为,在这些父母看来,子女不听从自己,甚至顶撞自己,就是不孝。


可事实是,只有子女和父母的关系是独立的,子女有自己独立的意识和人格,那么在感情上才能展开对父母的反哺。

同样是二十四孝里的故事,王祥卧冰就相对好很多,为了让生病的母亲喝上鲫鱼汤,他在冬天用自己的身体去融化河冰,这完全是处于他自己的自主意愿。这种行为就好比现代社会,有的父亲得了尿毒症,儿子捐献自己的肾脏救父一样。

同样,如果父母所提出的要求不合理甚至是错误的,那么作为子女不必背负所谓的不孝骂名,而违心的去迎合。只有独立的意识,才能造就独立的感情。

补充阅读:年轻时父母一碗水端不平,老了你还会尽孝吗?

很多子女在长大后内心存在这样一种纠结,认为小时候父母偏爱于兄妹或者姐弟,觉得年轻的时候父母没有一碗水端平,进而在父母年老之后,自己该如何去做的态度上纠缠不清了。

上文已经提到,人的主观感受是不受客观因素支配的,再加上现实环境的一些影响,父母偏爱于某一方的情况很常见。如果不是原则性的问题,你长大之后几十年也不必再耿耿于怀。

再者,导致父母陈旧的意识,不一定他们自己的错误,他们可能也是在外部环境下才产生的一些观念。人都是环境的产物,设想把你自己放回到父母那种成长的年代,也许你同样也会出现与他们相类似的想法。

所以说,既然你的观念更新了,你能够站在一个更为客观准确的角度来看待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那你难道还看不清父母身上的瑕疵是如何造就的吗?

如果你能明白这一点,说明你释然了,并且内心深处也知道该怎么做。但是你如果依旧耿耿于怀,那就无解了。毕竟连清官都难断家务事,感情芥蒂的自我化解,只能依靠自己的内心去感知和理解。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不想原谅父母曾经在无形中带给我们的伤害,更多的可能是无法原谅当初的自己,毕竟与父母和解难,与自己和解更不易。

参考资料:

[1]《21岁儿欲割肾救父:手术不能等 我抵青春筹医费》沈阳晚报.2018.3.27

[2]《不结婚不生孩子就是不孝顺?》中国妇女报.2020.6.29

[3]《做不到孝顺,这不是你的错》今周刊.2017.1.23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