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春节出游:人在旅途当心疾病暗随

  春节正是出游好时节,大家旅途中,要时时保持警惕:容易出现的症状——

  水肿

  旅途中出现小腿、足背水肿是比较常见的症状。这是因为人体内水分与盐代谢紊乱所造成的。

  预防旅途水肿,长途跋涉时最好在小腿以下的足踝部系上绑带,帮助下肢血液回流。长时间坐车时要经常站立起来活动活动四肢,并用手按摩腿部肌肉,以增强血液循环。同时,旅途中饮食宜清淡。

  晕车

  乘车、船等交通工具会出现头晕的人,乘车、船前不要吃得太饱,但也不要空腹,以避免呕吐。有晕车史的人,可以在上车、船前15分钟服用防晕车、船的药物晕海宁等。口含生姜或在肚脐处贴伤筋膏,也有预防晕动头昏和恶心、呕吐的作用。

  航空性中耳炎

  有人乘飞机后会出现耳痛、耳闷、耳鸣和听力下降等一系列症状,因与航空有关,医学上称作航空性中耳炎。这是因为,飞机在起降时,中耳腔内的气压发生变化,调节不当造成耳膜内陷充血的缘故。

  为预防航空性中耳炎,在飞机升降时要勤做吞咽动作,以利保持中耳腔内外气压的平衡。还可采用捏鼻鼓气法来预防飞机降落时引起的耳痛,方法是捏住双鼻孔,紧闭嘴巴,腮部用力鼓气。另外,有鼻腔、咽腔炎症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者,在没有治愈前最好不要乘坐飞机。

  高原反应

  爬高山或到高原去旅游,有些人会出现头痛、脉搏加快、呼吸短促等高原反应,这是人体不能适应高山、高原等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的生理表现。

  为预防高原反应,在去高海拔地区之前应先做体检,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病、高血压以及呼吸系统不健康者更应认真体检,看看自己的身体状况是否适宜爬山。

  旅途中,需补充的营养素

  

  活动会出汗,很多矿物质会随汗水丢失,主要是钾和钠。钠容易从食物中得到补充,钾的补充可以从香蕉、橘子等含有丰富钾元素的食物中获得。

  维生素B2

  可以帮助人体吸收食物中产生的能量。牛奶、绿色蔬菜、牛肉等食物中含维生素B2较多。

  旅途中,如何消除疲劳

  快步走路

  快步走持续15至20分钟,能平衡全身肌肉、帮助大脑运动,进而达到消除疲劳的目的。

  重视睡眠

  要想睡得好,最佳的睡姿是右侧屈膝而卧,有利于全身肌肉松弛,肝血流增多,呼吸通畅。同时需要忌饮酒、饱食,肠胃撑胀会导致消化不良;忌睡前交谈、思维兴奋;忌开灯睡觉,因为这会导致入睡不深,易醒、多梦;忌蒙头睡觉,因为这会吸入大量二氧化碳,使大脑因缺氧而昏沉沉;忌睡中忍大小便,憋尿忍便,会影响睡眠,不利健康。

  旅途中,容易发生的疾病

  撞伤

  头部撞击后如出现大个血肿,应及时采用冷敷的方法;如有伤口,应用干净的纱布等盖住后送医院。如果从耳、鼻、口中流出血或透明的液体,可能是血清或脑积液,这时不能用纱布或其他东西将其塞住,以免细菌感染。出现呕吐时,要将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阻塞气管,发生窒息。

  骨折

  跌、摔伤造成骨折是常见的,人们习惯用手去揉捏伤处,以为可以减轻疼痛。其实,这样很危险。骨折时其折端可能较锋利,按、揉、挤、捏都会刺破局部血管导致出血,如刺破大动脉,会因大出血而危及生命。不当的揉捏,锋利的骨折端还会刺伤或切断周围神经、肌肉、韧带和内脏,会进一步加重伤情,造成瘫痪等危象。

  救护骨折病人的关键是,不要随便翻动病人,更不能让可疑颈椎骨折者作抬头或扭头等动作。搬运护送伤员要采用木板或门板,不可用软担架。对四肢骨折的伤者,要就地取材,将长的树枝和板条,用绳子或绷带把伤肢固定住。

  如果只是足部扭伤,不宜立即用热水浸泡,而应采用冰块等冷敷,使水肿、疼痛减轻,24小时后再热敷,以促进水肿的吸收。

  腹泻

  受凉或水土不服,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时,可以服用一些淡盐水,以补充失去的水分。

  如因吃了被病菌或者病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出现上吐下泻、腹痛等食物中毒症状,应及时去医院采取催吐、导泻、解毒等方法解除,切勿随便服用止吐止泻药物,以免毒素积聚在体内。

  心绞痛

  走上坡路、赶路、挤车、情绪激动时发生的心绞痛,称“劳累型心绞痛”。表明冠状动脉有实质性狭窄,劳累后供血不足而出现心绞痛症状,一般休息后疼痛症状就会缓解。

  这时除了减轻活动强度外,还可以服用一些扩张血管的药物。若病情加重,在做轻微的活动,如进食、排便甚至安静时也频繁发作心绞痛,那就要警惕心肌梗塞的发生。

(责任编辑:梁媛华)

2009-01-25 04:50:00浏览8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