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中华养生理论:阴阳协调

中华养生理论:阴阳协调


  阴阳,原指日照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对重要范畴。它是古人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的对立双方,以及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种因素的抽象概括。战国末至西汉初出现的《易传》中,阴阳学说才在哲学领域首次得到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发挥。《易传》一书中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在充分肯定世界具有永恒运动属性的同时,《易传》还着重探讨了事物运动变化的原因,认为一切运动都源于阴阳两种对立势力的相互作用。《易传·系辞》称:“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暑相推而岁成焉”。这就是说,无论春夏秋冬的循环推移,或是昼夜明暗的交替,却无一例外地产生于阴(柔、月、寒)阳(刚、日、暑)的相互作用,正所谓“天地絪腽、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系辞》)可见,世间的万事万物无不处在阴阳的相互作用中生长、变化;若阴阳一旦毁灭,则事物的运动和变化也就不复存在。在此基础上,《易传》作者明确提出了“一阴一阳之谓道”,认为阴阳的对立统一乃是世界运动变化的总规律。

  后世的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大多因循《易传》的思路,用阴阳学说作为自己的宇宙观和方法论。明代著名医家兼养生家张介宾在《类经·阴阳类》中就指出:“道者,阴阳之理也。阴阳者,一分之二也。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天生于动,地生于静。故阴阳为天地之道。”“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所造化万物;人物之理,以阴阳二气而长养百骸。”(《类经图翼·医易义》)正因为如此,所以阴阳法则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古人把握和分析人体物质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辩证论治和养生防病的基本纲领。事实上,中国传统养生理论正是在阴阳学说的直接指导下解释生命活动现象,建构却病延年的理论与实践方法的。

  首先,中国传统养生理论认为阴阳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属性。《素问·生气通天论》称:“生之本,本于阴阳。”所谓“本于阴阳”,这一方面是指人体生命活动从本质上可以归结为“阴精”和“阳气”的矛盾运动。另一方面则是指人体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它的一切组织结构均可划分为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对立的阴阳两部分。

  其次,祖国养生理论认为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基本标志。《黄帝内经》提出了相应的人体健康标志:“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又说:“平人者不病,不病者,寸口、人迎应四时也。上下相应,而俱往来也,六经之脉不结动也。上下相应,而俱往来也,六经之脉不结动也。本末之寒温之相守司也,形肉血气必相称也,是谓平人。”(《灵枢·终始》)既然机体阴阳平衡标志着健康,那么平衡的破坏自然也就意味着疾病的发生。

中华养生理论:阴阳协调


  明代张景岳所著《类经》就认为,“人之疾病,或在表,或在里,或为寒,或为热,或感到五运六气,或伤于脏腑经络,皆不外阴阳二气”失去相对平衡所致。

  再次,祖国养生理论以协调阴阳为最基本的指导原则。《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谈到:“阴阳不和,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所谓“圣度”,实质上就是把协调阴阳当作养生长寿的最高准则。正是在上述原则的指导下,祖国养生实践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协调阴阳的具体方法,现略述数例如下:

  阴阳匀平,调养精神。这就是《黄帝内经》所说的:“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素问·生气通天论》。

  谨和五味,平衡阴阳。在古代养生家看来,各种食物与中药一样,具有寒、热、温、凉四性之异和酸、苦、甘、辛、咸五味之分。如果食物的性味配合得当,则有助于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从而对健康有益;反之,若性味配合失宜,则会打破机体的平衡态,从而损害健康。

  顺应自然,护养阴阳。《黄帝内经》中提到:“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这就肯定了从逆阴阳将对人体强弱寿夭产生直接影响。

  尤为可贵的是,中国养生理论所理解的平衡并非一种绝对静止,而是一种充满矛盾的特殊运动形式。《素问·六微旨》中就提出了“升降出入,无器不有”的观点,意思是说,世间万物,包括健康的“平人”在内,它的平衡都是运动过程中的一种相对静止状态。

(责任编辑:刘欣)

中华养生理论:阴阳协调          中华养生理论:阴阳协调
2008-12-29 08:30:00浏览7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方霖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游泳呛水呕吐怎么回事
游泳呛水呕吐,可能是呛水过多、胃肠功能紊乱、急性胃肠炎、脑供血不足、水源中毒等原因所造成的。1、呛水过多如果在游泳时呛水,可能会使水进入气管,从而引起咳嗽、胸闷等不适症状,甚至还会伴有呕吐的现象。建议患者可以通过咳嗽的方式进行处理,也可以通过拍打背部的方式进行改善。2、胃肠功能紊乱如果患者游泳时呛水,可能会使胃肠功能发生紊乱,从而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可以通过腹部按摩的方式进行处理,也可以遵医嘱配合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乳酸菌素片等药物进行治疗。3、急性胃肠炎如果患者存在急性胃肠炎,游泳时可能会使胃肠黏膜受到刺激,从而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蒙脱石散等药物进行治疗,还要注意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4、脑供血不足游泳时会消耗大量的体力,会使身体内的血液循环出现异常,从而引起脑供血不足,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尼莫地平片等药物进行改善,还要注意合理膳食,适当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5、水源中毒游泳时如果呛水,可能会导致水中的有毒物质,如细菌、病毒等,从口腔进入人体,引起中毒,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多潘立酮片、甲氧氯普胺片等药物进行改善,同时要注意合理膳食,避免吃辛辣油腻食物。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着凉,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注意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孩子游泳呛水后如何心理疏导
一般情况下,孩子游泳呛水后可以通过安抚、转移注意力、心理暗示、增加运动量、心理治疗等方式进行心理疏导。1、安抚孩子游泳呛水后,可能会导致情绪激动、紧张,出现咳嗽、憋气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安抚孩子的情绪,可以通过轻轻拍打孩子的背部,安抚孩子的情绪,缓解症状。2、转移注意力游泳时如果呛水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此时家长可以适当地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带孩子去公园玩耍,或者陪孩子一起看电影等,从而缓解不良情绪。3、心理暗示如果孩子不小心被呛到,但是没有出现其他不适的症状,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家长可以通过给孩子做心理暗示的方式进行疏导,让孩子放松心情,保持良好的心态。4、增加运动量建议家长可以带孩子适当进行运动,比如慢跑、打球、游泳等,有助于排解压力,放松心情。同时也可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能够有效改善游泳后呛水的情况。5、心理治疗如果孩子在游泳时出现了不适症状,可能会导致心理出现问题。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去心理医生处就诊,进行心理疏导,如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等,可以帮助孩子改善不良的情绪,还可以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身体变化情况,如果出现了异常的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党华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游泳呛水耳朵疼是怎么回事
游泳呛水耳朵疼,可能是正常现象,也可能是外耳道湿疹、外耳道炎、中耳炎、鼓膜炎等原因导致的,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具体病因进行治疗。1、正常现象游泳时如果呛水,可能会导致水进入耳道,刺激耳道黏膜,从而出现耳朵疼的症状。患者应及时将水清理干净,一般耳朵疼的症状可逐渐缓解。2、外耳道湿疹外耳道湿疹是指发生在外耳道内的湿疹,患者可能会出现耳朵疼、瘙痒、脱屑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紫外线照射的方式进行治疗。3、外耳道炎游泳时如果呛水,可能会导致水进入耳道,并且可能会导致细菌感染,从而引起外耳道炎,出现耳朵疼痛、瘙痒、分泌物增多等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环丙沙星片、头孢氨苄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还要注意耳部清洁卫生。4、中耳炎如果患者患有中耳炎,游泳时水可能会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并且可能会导致炎症加重,从而引起耳朵疼痛、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盐酸环丙沙星滴耳液等药物进行治疗,还要注意避免用手抓挠耳部。5、鼓膜炎鼓膜炎是指发生于鼓膜的急、慢性炎症,可能与病原体感染、耳道异物、长期接触噪音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耳痛、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也要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建议患者在治疗期间饮食上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可以适当进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瘦肉等,有助于补充身体所需营养。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如果患者出现身体不适,建议及时去医院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