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用中医的话说,它有温阳补气、祛寒止痛、补中益气的作用,可以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疾病。艾灸具有养生保健的作用,保健灸即以增强人体抗病能力而达到强身保健为目的的灸法。
强壮要穴——足三里穴
定位: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位置。
作用:气血双补,强身健体。民间常说“人要安,三里常不干”。
方法:艾条温和灸,艾灸时应让艾条的温度稍高一点,使局部皮肤发红,艾条缓慢沿足三里穴上下移动,以不烧伤皮肤为度。
补气顺气——膻中穴
定位:两乳头沿线的正中点。
作用:人身有八会穴(脏、腑、气、血、经、脉、骨、髓),膻中穴为气会,与气有关的疾病,就要用到它。
方法:艾条温和灸5-10分钟。
补气顺气——膻中穴
定位:两乳头沿线的正中点。
方法:艾条温和灸5-10分钟。
作用:人身有八会穴(脏、腑、气、血、经、脉、骨、髓),膻中穴为气会,与气有关的疾病,就要用到它。
健脾养胃——中脘穴
定位: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方法:艾条灸15-30分钟。
作用:以胃的疾病为先,有疏利中焦气机、补中气、疏理中气之效。
大补阳气——大椎穴
定位:取定穴位时正坐低头,该穴位于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方法:可借助艾灸盒进行施灸,每次10-20分钟,以自身适应为度可逐渐增加艾灸时间。
作用:六阳经都与督脉相汇,汇于大椎,总督一身阳气,所以只要大椎通,人体的六阳经都通。女性的四肢冰凉可灸大椎穴,大椎通,阳气通,血脉通,四肢冰凉即可得到解散。
温肾壮阳——命门穴
定位:命门穴位于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方法:可借助艾灸盒进行施灸,时间为20-30分钟,每周1-2次。
滋阴养血——三阴交穴
定位:三阴交穴位于内踝关节上三寸,即四横指处。
作用:为脾经、肝经、肾经的交汇穴,健脾和胃,调补肝肾,滋阴养血,疏经通络。
方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7壮,艾条灸5-15分钟。
补肾强筋——太溪穴
定位: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方法:艾条灸10-20分钟,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
作用:常灸太溪穴可补肾强筋,强壮体质。
补血活血——血海穴
定位:血海穴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方法:每日可灸10-20分钟。
作用:常灸此穴,具有活血化瘀、补血养血之功效。
小链接
温和灸是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施灸的部位,距皮肤3~5厘米进行熏灸,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一般每处灸3-5分钟,至皮肤稍起红晕为度。
雀啄灸是艾条燃着的一端与施灸部位并不固定在必需的距离,而是像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地移动施灸,也可均匀地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施灸。
主治医师
昆明市中医院 肛肠痔瘘科
主任医师
北京胃肠科 胃肠
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二医院 中医科门诊
主治医师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医科
副主任医师
天津儿科专科 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