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常识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保健 > 生活常识

悦读 | 善举不都是对的

举报/反馈
2017-07-09 00:00:00生命时报

  刘燕

  春秋时期,为了解救在外被卖为奴婢的鲁国人,鲁国国君颁布了一条法律:看到被卖为奴婢的同胞,只要先出钱把他们赎回,回到鲁国后,就可以到相关机构领取相应的物质奖励。

  这条被称为同胞之间互助互义的法律在鲁国实行后,很多流落在外的鲁国人因此获救,也激发了更多的鲁国人对国家和同胞的忠义之爱。在互义法律实行期,鲁国的风气改善很多,人和人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友爱。更因为做善事可以得国家的奖励,很多鲁国人都很愿意帮助别人。

  有一年,子贡在外经商,看到很多贫穷的鲁国人被迫卖身为奴。他二话不说,拿出大量钱财把人都赎了回来。最后,子贡还派人把这些鲁国人都送回了家乡,并出钱帮他们安居乐业。

  这一消息很快就传到鲁国,人尽皆知。事后,子贡并没有像别人那样,到机构领取奖励,反而拒绝了国家的奖励。在他看来,自己本来就很富有,理应为国家分忧。

  身为老师,孔子听到子贡的做法后非常生气。他大骂子贡不义。在孔子看来,凡事不过为了义利。按照鲁国法律,人们只要本着对落难同胞的“义”,就会自动生出恻隐之心,并在义心的推动下赎救同胞。而用法律和奖励来赞赏这种行为,更会让人们都以帮助他人为荣。

  而子贡的做法固然显示了自己的德行,为个人赢得了更多的赞誉,却提高了大家“善义”的标准。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子贡的经济能力,像他这样为国分忧。子贡的做法看起来是善举,却会让做好事后按律法领取国家补偿的人显得行为下乘。有了这层顾虑,人们做好事时反而不如以前那样坦然自在。

  事实证明,孔子的担忧不无道理。自从子贡的这一做法传扬开来,主动帮助同胞的鲁国人越来越少,很多鲁国人反而因此流落异乡。

  很多人说,要将做好事上升到法律层面,用法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让法律保护人们的善举。子贡的做法看似无私,却等同于废除了行善法律的效用。如何让善举成为人人甘守的良知,甚至成为驻守心中的法律,鲁国的做法值得深思学习。▲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