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心火旺 竹叶灯心草茶
当心脏有火时,常见症状有心烦急躁、失眠,口舌生疮或溃疡,面赤口渴,出汗多,小便短赤等。其也有虚实之分,实火是火邪太盛,阴液不能制火而上窜;虚火则并非真的上火,而是阴津相对不足,致使水火失去平衡,虚阳上浮。
心火旺盛的病例往往起病快,火热表现更甚,并伴有口气臭秽、便秘数日等症状。
心火实证的患者可喝竹叶灯心草代茶,具体为:取新鲜竹叶20~30克、灯心草5~10克,每天煎水代茶饮用。方中,竹叶为主药,能清心火、除烦热、止口渴,既有清热生津之功, 又有甘淡利尿之效;灯心草为辅药,能清心降火、利热通淋、除烦止渴。二药合煎为茶,味甘而淡,容易入口,患者可代茶频频饮用,既解口渴又增加小便量,使心火随小便解去。连续饮用3天,观察效果,如好转,可暂停饮用。
脾胃热 橘皮竹茹茶
脾胃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一对互为表里的脏腑,中医称之为“后天之本”,是气血化生之源。当饮食不节,吃多肥甘油腻的食物,酿成湿热,内蕴脾胃,或感受湿邪,可致脾胃受湿热所困。脾胃湿热的常见症状有身重困倦、恶心泛酸、渴不欲饮、不思饮食、脘满腹胀、口干口苦或口气臭秽、大便黏腻不爽、小便发黄、头发油腻、爱长痘等,且身材多显虚胖,舌红苔厚腻。要清脾胃这把“火”,还要行气化湿、理中化痰。推荐喝橘皮竹茹茶:取竹茹15克、橘皮12克,放进纱布袋中,加水煎沸后再煮5分钟左右,放凉后以茶代饮。
方中,橘皮气味芳香,能理气和中、燥湿化痰,治疗湿阻中焦引起的脘满腹胀、痰多咳嗽、恶心欲呕;竹茹能清热化痰、除烦止呕、降胃气、止呃逆。两药合用,可见于著名的十大经典名方之一“温胆汤”,该方剂清热化痰、健脾利湿,主要用来治疗痰热内蕴、湿浊困脾。橘皮竹茹茶可说是温胆汤的简化版,简单易行,效果良好。但生效后应停服,若饮用时间过长,可能因寒凉过度而损伤脾胃。
肺燥火 芦根梨汁
肺开窍于鼻,燥邪最容易通过皮毛、口鼻而犯肺。当肺火旺盛时,会出现口燥咽干、干咳少痰、痰黏难咯、咽喉肿痛,鼻燥甚至流鼻血,以及皮肤皲裂、五心烦热、大便干结、烦渴引饮、舌红苔黄等症状。
与其他脏腑相比,肺脏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更加娇嫩、喜润恶燥,一旦被燥邪所袭,就会助生肺脏火热之气。根据这个特点,当肺有燥火时,除了宣肺下火外,还要生津养阴。这就好比干柴猛火时,不但要把火扑灭,还要再泼一桶水才更管用。在此,介绍一个清肺火的小方子——芦根梨汁,能清热生津、润肺止咳、养阴除烦,其轻清味淡,宣肺利尿而不耗损气阴,且凉而不滞、润而不腻,非常适合本身有热的人预防秋燥。
芦根梨汁的制作非常简单:取芦根30克、梨1个,把芦根放进锅内加水煮沸后再煮15分钟,梨削皮去核切成小块,放进料理机打汁,把煮好的芦根水倒进梨汁中既可。芦根轻清透窍,擅长清上焦肺火,且性味甘、寒而润,兼具生津养阴、止渴除烦、通利小便的功效。芦根一味虽好,但毕竟单薄,雪梨能生津润燥、清热镇咳,生用时清肺火之力更强。两者合用,非常适合热病烦渴、肺热咳嗽之人饮用。
肝湿热 佛手山楂饮
肝经湿热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往往缠绵难愈。其内因多缘于患者喜欢吃肥甘厚腻、辛辣的食物且爱喝酒等,外因则是有湿热或暑湿之邪。常见症状有胁肋部胀痛灼热、食欲不振、脘满腹胀、口苦泛酸、恶心呕吐,甚至全身发黄。患者还会出现小便短赤或黄,大便黏滞或无法一泄而快,白带量多、色黄有臭味,月经不调等症状。
肝经湿热的患者可自制佛手山楂饮:取佛手15克、生麦芽15克、生山楂6克、冰糖2粒,共煎代茶饮。这是一款辛凉化湿的护肝饮,方中,佛手气味芳香,能疏肝理气、健脾醒胃、消积顺气、燥湿化痰,常用于胁痛胸闷、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喜怒无常等症状;生麦芽消积滞之力更胜炒麦芽,能健脾和胃、行气疏肝,常与佛手同用,增加解肝郁、导积滞和清湿热的效果;山楂消食化积、行气导滞;冰糖能中和佛手的苦味,收敛山楂的酸味。全方甘甜清润,味道可口,是一款老少咸宜的清肝热特饮。
肾湿热 茅根荷叶茶
在人体五脏中,肾脏的位置最低。肾主水,调节水液代谢,还有藏精和纳气的作用。下焦湿热时,常使肾、膀胱、前列腺、胞宫等器官受累,出现浮肿、小便短赤、淋漓不畅、身重疲乏、心慌胸闷、口中有尿味、恶心呕吐、白带量多色黄、阴肿阴痒、遗精频繁、睡眠差、腰痛、大便黏滞、口干不欲饮、舌黄苔白腻等症状。
肾湿热患者可自制清热利尿、祛湿消肿的茅根荷叶茶:取茅根20克、荷叶10克,煎水代茶饮用。方中,茅根擅长引热下行,能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凉血止血、利腰止痛,使下焦湿热从小便解,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急性肾炎引起的泌尿道感染、水肿、高血压、尿血等病症;荷叶是夏季常用的消暑佳品,气味清香升散,能清热解暑、利水通便、消脂除烦,因其有清理肠胃、排毒养颜的功效,经常被单味泡水作减肥保健茶饮用。茅根与荷叶合用,加强了清下焦湿热、利尿消肿的功效。茅根引热从小便解,荷叶则导湿浊油腻从大便下,两者搭配可谓相得益彰。
该方性偏寒,不宜长期饮用。饮用3~5天后,若浮肿消失、疲劳感缓解、小便色转正常,可暂停饮用,以免伤胃。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中医科
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工人医院 中医科
副主任中医师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中医科
主任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固生堂国医馆 中医内科
主任医师
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 中医科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深圳市南山区桃园路89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广东省惠州市古塘坳
二级甲等 专科医院 公立
承德市双桥区南营子大街路东28号
三级 综合医院 公立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山区青山东路24号
三级 综合医院 公立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观澜大道187号
三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路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