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一直以来,网上热传一些药物不宜热水送服,比如维生素、消化酶类、活菌制剂以及中药止咳糖浆、中药清热药等都应该用凉水送服,否则影响药效。我想说的是:事实并非如此。
正常人体口腔温度在36.2℃-37.2℃之间,远低于这个温度的水会被感觉为“凉水”,接近这个温度的水会被感觉为“温水”,高于这个温度的水会被感觉为“热水”。口腔的耐热温度是50℃-60℃,高于60℃的水会被感觉为“烫水”,会损伤黏膜组织。今年6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更新了日常食物和药物的致癌风险,其中警告,65℃以上的热饮可能会增加患上食道癌的风险,风险级别为2A,即“很可能致癌”。因此,我们现在讨论的平时吃药的热水,应该是指40℃~60℃范围内的水。
上述药物与水温有哪些反应?根据文献了解到,维生素C在80℃以上的热水里易被氧化分解;消化酶类的胃蛋白酶遇热不稳定,70℃以上容易分解失效;活菌制剂的说明书明确要求,冷藏保存,凉水或温水冲服;中药糖浆剂对热水凉水要求区别不大,水温不会对糖浆剂的稀稠有太大影响;中药清热药同样不会因水温高低而受太大影响。
除了活菌制剂需要凉水或温水(一般低于40℃)来服用外,其他药物基本上不会在人体口腔能耐受的热水范围内(40℃~60℃)出现明显变化。与其纠结服药的水温,不如多关注一下这些药物在哪些情况下不宜服用、与哪些药物不宜联用等。例如:维生素C与抗凝药(华法林)、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联用时需谨慎;消化酶类不宜与抗酸药(奥美拉唑)、铝制剂(硫酸铝镁)联用;活菌制剂在与抗酸药(奥美拉唑)、抗生素、含鞣酸中药联用时有可能产生反应;糖尿病患者禁用中药糖浆剂;非热证患者、脾胃虚寒患者则需慎用中药清热药。
主治医师
昆明市中医院 肛肠痔瘘科
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二医院 中医科门诊
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中医科
主任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固生堂国医馆 中医内科
主治医师
沈阳市国医中医院甲状腺科 甲状腺
二级 综合医院 公立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光华路2号
二级 综合医院 公立
江苏省扬州广陵区广陵路71号
二级甲等 专科医院 公立
贵港市江南大道
二级 综合医院 公立
焦作市烈士街东段
三级 专科医院 民营
江苏省淮安市经济开发区厦门东路2号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上海市静安区乌鲁木齐中路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