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养生:一天之养 顺应生机

养生:一天之养 顺应生机


  专家简介

  曲黎敏,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北京天人医易中医药研究院院长,中华医道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多年来,她一直致力于中医文化的传播,主张中国文化之“道”只有落实到“人”的层面才有意义,主张从生命之道来解读文化和科学,认为只有当每个人都对自我的生命本能和心灵有着充分认知和反省的时候,才可能拥有对中华之道的觉悟和健康自在的人生。她把中国古代合理的养生方法用直白通俗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告诉人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改掉导致身体衰弱的坏习气,建立起良好的、符合生命本性的生活习惯。

  中国的文化和中医都非常注重时间,一天养生法即十二时辰养生法:子时—胆经当令;丑时—肝经当令;寅时—肺经当令;卯时—大肠经当令;辰时—胃经当令;巳时—脾经当令;午时—心经当令;未时—小肠经当令;申时—膀胱经当令;酉时—肾经当令;戌时—心包经当令;亥时—三焦经当令。当令,通俗讲就是值班。

  因天之序养气血

  人体有十二经,气血按十二经走向的先后次序循行,《黄帝内经》记载的十二经走向先后次序,与十二时辰的顺序正好吻合。经气自然之序起于肺,一天之序开始于寅,经卯、辰等至丑。寅代表着开始,以肺经配寅时,寅时为黎明,是一天的开始,因此才有了肺经寅、大肠卯等的配属。

  《针灸大成》云:

  肺寅大卯胃辰宫,

  脾巳心午小未中,

  申膀酉肾心包戌,

  亥焦子胆丑肝通。

  歌诀意思是说气血寅时出于中焦,上行注入肺经,卯时转注入手阳明大肠经,辰时注入足阳明胃经,所以才有“肺寅大卯胃辰宫……”的配合。在“子午流注”观的基础上,养生家们又针对老年人的身心实际制定了“十二时辰养生法”,明代石室道人称为“二六功课”,清代医学家尤乘又叫“十二时无病法”。

  中医医理讲“因天之序”,就是要因循身体这个“天”本身的运动顺序,就是东南西北,就是春夏秋冬,就是生发、生长、收敛、收藏。违背了这个顺序,就要生病,顺应这个顺序,就健康长寿。因此中医时间医学将十二地支作为日节律的指称。日节律就是指人体一昼夜中阴阳消长、盛衰的情况。起于肺经寅时(3~5时),终于肝经丑时(1~3时),每经历时两个小时(一个时辰)。

(实习编辑:简燕娴)

2008-07-14 09:00:00浏览10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武志娟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治疗胆汁反流的中药方子
治疗胆汁反流的中药方子,需要根据病因进行选择,多考虑是饮食不当、情志不畅等原因引起的,也不排除是肝胆湿热、胃阴不足、肝气犯胃等原因引起的,建议遵医嘱进行治疗。 1、饮食不当 患者如果长期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可能会对胃肠道造成刺激,从而引起胆汁反流的情况。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可以适当食用小米粥、面条等食物,还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爬山等,可以增强体质,从而缓解不适症状。 2、情志不畅 若是长期情绪抑郁,可能会导致肝胆疏泄功能失常,从而引起胆汁反流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如游泳、爬山等,有助于排解压力,保持情绪稳定。必要时,患者可以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柴胡疏肝散、逍遥丸等中药方剂进行调理。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针灸、拔罐等方式进行治疗。 3、肝胆湿热 肝胆湿热是指湿热邪气淤积在肝胆,疏泄功能失常,可能与外感湿热、饮食不节、脾胃虚弱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胁肋胀痛、灼热、腹胀、口苦等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茵陈五苓丸、龙胆泻肝丸等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同时,也可以遵医嘱通过针灸、按摩等方式进行改善。 4、胃阴不足 若是长期饮食不节或用药不当,可能会导致胃阴不足,使胃失去阴液濡养,胆汁上泛,出现口苦、口干、咽干、胃脘疼痛、呃逆等不适症状。患者可遵医嘱口服阴虚胃痛颗粒、养胃舒颗粒等中成药进行治疗。同时,患者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避免熬夜。 5、肝气犯胃 肝气犯胃是指肝气不舒、横逆犯胃,可能与情志因素、病邪侵扰等原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胃脘疼痛、嗳气、呕吐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口服舒肝健胃丸、柴胡舒肝丸等中成药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针灸、推拿等方式进行改善。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避免耽误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