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养生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保健 > 夏日养生

夏季要抓好养胃护脾好时机

举报/反馈
2014-08-08 00:22:2939健康网综合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五脏对应自然界的四季:春天养肝,夏天养心,秋天养肺,冬天养肾,四季养脾胃,足见脾胃保健的重要性。

  进入夏季,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问题很容易缠上脾胃虚弱的人。因此,护脾胃是我们夏季治病、防病的重中之重,它包括预防暑病、冬病夏治、补益养生三个方面。

  暑湿攻击脾胃

  容易导致食欲不振

  进入伏天,“苦夏”就开始了。中医称的“苦夏”之“苦”,始于胃肠。人体很容易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秘或腹泻,继而出现全身倦怠无力、心悸、失眠。这是因为夏季天气炎热,暑气肆虐,时而暴雨,雨后潮湿的感觉会停留很久,暑、湿、热三气会影响人的食欲,从而也制造了“苦夏”。

  暑、湿的攻击对象通常是脾胃。脾在体内的主要工作是消化食物、运送营养,一旦受到攻击,脾胃功能下降,就会导致气血不足,身体和其他器官得不到充足的养分供应,就会发生体力虚弱、食物消化不良,代谢的废物无法运送出去,出现食欲降低、恶心、头晕等不良反应。现代医学研究已经证实,脾虚患者都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

  想冬病夏治

  必须有个强健的脾胃

  冬为阴,夏为阳,虚寒性疾病如哮喘、慢性胃肠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关节痛等的发病特点常常是在冬季发作或加重,而在夏季缓解或消失。如果夏季能够在此类疾病相对处于缓解期的时候,给予治疗或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则有利于减少或减轻冬季的病症,这就是冬病夏治。常用的冬病夏治的治疗方法包括穴位贴敷、针刺、艾灸、埋线、刮痧、拔罐、内服温补药物等。

  “夏季虚寒性疾病病情较稳定,针对‘虚’采用‘补’、针对‘寒’采用‘热’的治疗方法,如内服温补药物以扶助正气、驱逐寒邪,外用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等方法温通经络、散寒祛邪,都可以达到扶正祛邪、促进疾病好转,以期收到‘治病求本’的疗效。”广东省针灸学会理事、副秘书长,广东省针灸学会针灸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于涛表示。

  然而,冬病夏治起效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需要有一个强健的脾胃。专家指出,脾功能差,运化不利,精华物质则不能被身体吸收利用。即使吃了再多的补品、药品,也不能被身体很好地吸收,就起不到应有的强身健体作用,这就是所谓的“虚不受补”。

  因此,冬病在夏季调理治疗的第一步,就是健脾胃。调好了脾胃这个根本,使人体阳气充足,其他脏器就没有了虚寒的根源,才能有好转的基础,所谓“治病本”就是这个道理。

  专家教授

  养脾护胃的秘诀

  只吃七分饱

  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饱,晚上要吃少。本身脾胃功能差的人,应多吃易消化的食物,细嚼慢咽。

  积极食疗

  食欲欠佳时,可用生姜15克、红糖5克加水煮成糖水饮用;当胃胀、恶心、便秘时,可用生姜和橘皮各15克煮成生姜橘皮饮;可多食有利排泄的如薏米、冬瓜等。

  按摩开胃穴

  双侧太阳穴(额头两侧)、合谷穴(拇指和食指指根,虎口根部)、足三里穴(膝盖外下缘凹陷处向下移三指,再向外移一指处),按摩10分钟,可明目、醒脑、健脾、开胃。

  喝点药酒

  喝点有温中祛寒、补益脾胃作用的药酒。

  早晚开窗

  夏季胃口不好和体内消化代谢减慢有关,可早晚打开窗户通风,以散去人体周围的热气以及减少室内空气污染。

  户外运动

  适当的户外运动能让人体的内脏器官都处于运动状态,配合有节律的呼吸和横膈肌上下运动,可以对胃肠起到有益的按摩作用。

  吃有吃相

  不要站立或蹲着吃东西,否则会影响胃肠消化。


于涛副主任医师针灸科,针灸科 广东省中医院  三级甲等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