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不学习养生,一辈子养医生”,如今这类话在老百姓中广为流传。除了老年人,中青年人群也纷纷加入到浩浩荡荡的“养生大军”中来。与广大老年人不同的是,后者获取健康科普、养生信息的来源不局限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更增加了网络等新媒体途径。特别是微博、微信等信息渠道的迅猛发展,使各式各样的健康信息在其中疯狂传播。
在微博首页搜索有关养生、健康的帖子,可谓铺天盖地,大部分有科学依据,但也鱼龙混杂,像“牛奶有害健康”、“喝骨头汤补钙”、“酸碱体质”等一些早已被正规学者批驳的“伪养生”观点,还时不时出现,混淆视听。有的甚至夹带“私货”,表面是科普,其实是为某种商品做软性广告。微博的最大特点是传播速度快、效率高,一旦被某个有影响力的“大V”转发,受众往往呈几何级增长。有的名人本身不是学医的,也把自己总结或道听途说的“养生”知识拿来分享,例如某位演艺明星在微博里宣称的“水果必须空腹吃”一说,由于粉丝群巨大,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打开微信的“朋友圈”,有关健康养生的帖子也让人目不暇接,一些明显有科学硬伤的内容混在其中,在朋友之间传播。如果说微博的影响力在于受众广泛,微信的影响力则在于其较高的信任度。朋友圈里都是熟人,说点什么也不太容易让人产生怀疑。但有些帖子里的内容,很像金庸名著《鹿鼎记》里韦小宝的编瞎话招数:一大堆话里,绝大多数都是真实、可信的,甚至还是温暖、贴心的,只夹杂一两句谎言。而这一两句却是最关键、最误导人的信息。如果没有火眼金睛,没有较高的科学素养,还真不好辨别,很容易就被忽悠了。
当下的状况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蔓延,空气污染、食品污染等环境问题丛生,再加上就医难、就医贵问题一时得不到解决,人人都渴望获取简便、廉价又有效的养生手段,为自己保驾护航。但在养生需求剧增,养生热潮席卷全国的同时,国人的健康素养却还没有普遍提高,这种矛盾反映在各类媒体上,就是鱼龙混杂的局面。传统媒体的内容还有相关部门监管,新媒体却处于监管的真空地带。因此,警惕伪科学换套“马甲”抢占新媒体,使之变为“伪养生阵地”,是当务之急。一方面,专业医学机构和专家,以及有责任、有资源的传统媒体要利用好新媒体平台,发出和传播科学的声音,以正视听;另一方面,老百姓要擦亮双眼,多加强学习,学会辨别真伪,不盲目相信和传播,这样伪科学、伪养生才无立足之地。
主治医师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医科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蛇口人民医院 中医科
主任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固生堂东湖分院 中医内科
主治医师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医科
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工人医院 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