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梳 头
现代脑力劳动者常常苦恼于用脑过度导致脱发,事实上,古代许多文豪墨客也饱受脱发之苦。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一度脱发,受名医指点后坚持早晚梳头,“梳头百余下,散发卧,熟寝至天明”,不久就阻止了头发脱落。此外,头部的许多经穴受到梳子或手指的按摩,能达到经络畅达,对于肌肉紧张性头痛、神经性头痛、偏头痛、失眠等可起到缓解作用。
古人对梳子的材质也大有讲究,金、银、玉石、象牙、犀角、玳瑁,以及各种名贵木材都可以做梳子,功效各有不同。《本草纲目》中推荐了有清热凉血解毒功效的黄杨木梳。过去宫廷贵妇常用天然犀牛角制成的“犀梳”梳头和做装饰,犀角清热解毒,善清血热,可以治疗热病头痛,火炽神昏,是珍贵的药材,十分难得。
民间用牛羊角制成的梳子,也可作为犀角的代用品。牛羊角去垢而不沾,温润而不挂发,同时牛羊角本来也是具有凉血、息风、镇静作用的中药,还可消炎镇痛,治疗头痛、热毒,还能祛屑护发,治疗失眠。
刷 牙
中国人非常注重牙齿的健康,进行口腔清洁与保健自古有之。
最早的牙刷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东汉高世安所译《佛说温室洗浴众僧经》中讲到洗浴所需的七种用具,其“六者杨枝”,是将杨枝的一端打造成刷状蘸药或香料刷牙。还有直接咀嚼杨柳嫩枝清洁牙齿的,即“晨嚼齿木”。明代李时珍也认为将嫩柳枝“削为牙枝,涤齿甚妙”。到了南宋,民间已经可以买到批量生产的牙刷,即用骨、角、竹、木等材料做握柄,一端钻毛孔两行,刷毛为马尾,几乎和现在的牙刷外观一致。
古代漱口普遍采用含漱法,最早使用的漱口剂有酒、醋、盐水、茶及清水等。
药物牙膏的雏形,最早出现在宋太宗下令编纂的《太平圣惠方》中:将柳枝、槐枝、桑枝煎水熬膏,入姜汁、细辛等,用来擦牙。后来还在药膏中又加入清热解毒的中药,如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藿香、佩兰等,不仅能去除异味,还有治疗口腔疾病的作用。
(实习编辑:张国明)
主治医师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医科
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中医科
主任医师
济南市中医医院 消化内科
副主任医师
深圳福华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医科
主任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固生堂国医馆 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