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养生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保健 > 夏日养生

气温节节攀如何健康过“三伏”

举报/反馈
2012-07-18 00:18:29新浪健康综合

  今年“三伏”是哪天?

  2012年6月21日“癸丑”是夏至。往后数第一个“庚日”是6月28日“庚申”,第三个庚日是7月18日“庚戌”。这一天是“头伏”的第一天。8月7日“庚子”立秋,这一天是“三伏”的第一天。8月16日是三伏的最后一天。今年头伏10天,二伏10天,三伏10天。

  谨防中暑:躲开阳光未必躲过中暑

  步入三伏天,中暑也进入高发期。在许多人印象中,在烈日下劳作才容易中暑。对此,重庆大坪三院杨国汉教授提醒大家,其实在高温且通风效果不好的环境下,人体最容易受到暑邪侵袭;而频繁穿梭于高温环境和低温空调场所者,更容易患上暑湿感冒

  杨教授说,不要以为只要避开阳光,就可幸免于“暑”。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只要是在高温、通风不良且湿度较高的环境下呆久了,同样容易“中招”。因此,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保持通风尤为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中很多都有空调,空间过于密闭,而且气温与室外的高温反差很大。杨教授指出,人们频繁在室外的高温环境和室内的低温环境中往返,机体忽热忽冷调节不过来,就很容易患上暑湿感冒。大热天人们在室外行走时,皮肤上的汗腺大开,突然进入到十几二十摄氏度的空调环境中,这时体内的暑热还没来得及排完,寒气就突然袭来,很容易出现各种不适和病症。另外,过于贪恋冰冷食物会引起的肠胃不适,长期吹电风扇、洗冷水澡来降温,都易引发暑湿感冒和各种毛病。这些都是暑湿引起的健康问题,也是不同程度中暑的表现。

  注意食品健康:避免食物中毒少吃温热食物

  三伏天有人称之为“桑拿天”。炎炎夏日,不仅让人心烦气躁,就连食欲都大大减退,吃不下又睡不好,烦躁、疲乏无力,甚至头晕胸闷中医讲是“暑伤气”,民间则说是“苦夏”。这个时候对饮食要格外的关注。

  饮食要清淡,注意夏季卫生,避免夏季传染病。同时,伏天是食物霉变高发期,要注意食物保质、保鲜。夏季生食、凉拌菜比较多,要特别关注饮食卫生。餐具、砧板、抹布要生熟分开。吃新鲜的食物,剩饭剩菜不要舍不得倒掉,谨防因饮食不清洁而导致的食源性疾病。

  体质偏热的人在三伏天尤其要注意少吃温性、热性食物,比如羊肉狗肉草鱼鲢鱼带鱼黄鳝,以及核桃仁、杏、樱桃龙眼杨梅椰子等。此外,饮料和含水量丰富的水果会使人体尿频,尤其在晚餐或晚餐后大量进食这些食物,使人夜尿频多,影响睡眠质量。平时体质虚弱,经常自觉四肢发凉的人更不适宜过多吃冷饮和冷冻的绿豆汤。

  冬病夏治:三伏贴

  “冬病”,是指在寒冬季节容易发作或病情加重的疾病。患有“冬病”的人多属于阳虚体质,一年四季中,人体在夏季时的阳气最为旺盛,而在这个季节利用夏季气温高,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通过一些培补阳气的方法来纠正阳虚体质,常能使“冬病”的发作次数和严重程度得到明显的改善,这便是“夏治”。“夏治”实际上是针对“冬病”的一种预防措施。

  俗话说“冬养三九补品旺,夏治三伏行针忙”,冬病夏治由来已久。冬病夏治方法很多,除了三伏贴,还有三伏天扎针灸,三伏天拔火罐、穴位注射、隔姜灸、艾灸等。三伏贴和三伏天拔是两种目前很流行的冬病夏治方法。适合进行“夏治”的“冬病”主要适用于咳嗽、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慢性咽喉炎过敏鼻炎鼻窦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以及体虚易感冒、关节炎、慢性风湿病类风湿关节炎畏寒症及慢性肠胃炎等属于中医脾胃虚寒类疾病。

(责任编辑:徐晓宇)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