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外出旅游先领健康护照

外出旅游先领健康护照

 

  上雪山时因海拔高加上高原反应,不少游客会“受不了”,下海潜水时也曾有游客因“心脏”不健康而频出意外。如何在观赏远在险峰的“无限风光”之时,能身心安泰,起码不出意外呢?先做足准备工作,才能避免因意外而乐极生悲。

  不久前,一中年女子到昆明旅游,在登上丽江海拔四千多米高的玉龙雪山时,虽已吸氧气及服药,但仍出现头痛、呼吸困难等高山反应。当晚同团一名高龄团友疑因气候影响引起不适,送院抢救后不治身亡。

  有关专家提醒市民做足准备去旅游

  陈小姐是个旅游发烧友,但偏偏因职业原因身体每况愈下,不仅患有贫血,还有腿部风湿病、胃炎等慢性疾病,走遍全国是此生的最大愿望。为了到西藏后能将高原反应的影响降到最低,她在临出发前三个月一直坚持跑步、洗冷水浴,感冒的次数大大减少,(因为听说在高原最怕感冒出现),果然在西藏游玩期间特别开心,虽有高原反应,但吸吸氧,休息一下,10天里也平安挺过来了,而住在她隔壁一位黑龙江某出版社年仅40余岁的老总却没有这么走运了,刚抵达的第二天就因为心脏不适紧急送院抢救,第二天一早就飞走了。白白浪费了双程机票不说,让同行的其他三位朋友特别扫兴。

  无备而游容易发生意外

  其实类似因出游前准备不足而游不能游得开心,或是回来后带来“手尾”的事情并不少。GIGI平时用惯了隐形眼镜,今年国庆节期间出外旅游,为了方便,她使用的是周戴型的隐形镜片,她以为可以连续戴一周,就没有带上护理液,晚上也没有按要求摘下来。可能是旅行途中的卫生条件太差,不到5天就开始觉得不舒服,回到广州后找医生检查发现,已经得了角膜炎,治疗颇费周折。

  阿亮前几天应朋友之约到南澳岛玩,到朋友家之后,坐在人造革沙发上说了一会话就开始全身发痒,而且症状越来越重,后来根本就坐不住了,无奈之下只好到医院去看。医生告诉他,可能因为对人造革沙发过敏造成的。出外旅游环境改变,出现这种症状不奇怪,最好能自己带预防过敏的药。他服药后很快症状就消失了,痛痛快快地玩个够。   根据国旅假期李化小姐提供的资料,大概有1%的人在旅游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老年人、小孩、各种慢性疾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患者是危险人群。

  看看能否拿到健康护照

  其实,旅游期间游客的生活环境、饮食起居都大大异于平时,如果在短期内无法适应这种变化可能导致某些疾病发作,应该引起重视。尤其是目前在各种探险旅游如登高山、潜水、笨猪跳、急流探险等活动及项目越来越多,不少人喜欢寻求刺激却又没有相应的承受力,大部分游客在外出旅行前没有体检的习惯,往往根据自我感觉决定是否参加旅行。这样,比较容易节外生枝。在国外,人们旅游前会征求医生的意见,由医生根据他的身体状况以及旅游路线、目的地的特点等提出合理的建议,让旅游者做好各方面准备,保证旅行途中不出意外。

  正确选择太阳镜及眼药水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副主任王幼生说,平时习惯配戴隐形眼镜者,最好能在旅游时准备好一付框架眼镜备用,并带齐所需的护理液,保证卫生。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旅行社提供的有眼镜不一定具备防紫外线的功能,可能会适得其反,使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更大。国家规定,太阳镜是指能防紫外线的眼镜,游客最好能仔细选择一付合格的太阳镜。泡温泉后,记得滴眼药水预防结膜炎。

  留意保险是否包括高危活动

  一般的旅游保险只是包括路途、住宿期间发生的意外,旅游者自费参加的旅游项目,尤其是高危活动如笨猪跳、激流探险、滑雪及赛车等,并未投保,游客最好能另行购买保险,并要留意保单条款。

  无论旅游公司还是高危活动的保险,若主办机构写明患上某种病的人士不宜参加,而发生意外的人士又患有此病,保险公司可根据负责条款不予赔偿。因此,在旅游前进行体检很有必要。

  四项活动特别注意

  活动不适宜参加人士

  登高山高龄、心脏病(例如冠心病及慢性气管阻塞疾病等)及肺病人士。

  潜水气胸(即肺部有孔)及耳膜穿破人士不适宜;而中耳炎康复后两星期内的病人,需经医生诊断完全康复才能参加。

  笨猪跳畏高、血压高、心力衰竭、严重冠心病、孕妇及曾中风等人士。

  激流探险血压高、心力衰竭、严重冠心病、孕妇及曾中风等人士。

  权威专家忠告

  心脏病人士:先做心电图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亚太心脏中心郭琳锐教授说,在旅游中容易出现意外的心脏病主要有冠心病、心律失常和夹层动脉瘤。在出行之前最好做心电图检查,发现是否有潜在的心脏疾病。另外,血压不稳定者一定要控制好血压,慎防在旅游途中引起夹层动脉瘤等致命性疾病。

  肺部疾患人士:远离高原雪山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李时悦教授说,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患者由于本身已经缺氧,海拔高的地方空气稀薄,最好不要去。如果去的话,准备好氧气袋,并且提前找好医疗单位以备应急之需。除此之外,哮喘过敏性鼻炎患者到寒冷的地方容易发作,支气管扩张者则易发生肺部感染,都得小心。结核病患者在病情稳定之后才好出外旅游。

  口腔有病人士:注意口腔清洁

  广东省口腔医院欧尧副院长说,旅游时打破了平时的生活规律,日常能够坚持的口腔清洁无法完成,再加上休息不足,很多人会发作口腔疾病,如牙龈炎、牙周炎等,特别是平时就有口腔疾病的人,如智慧齿经常疼痛者,要在旅游时重点清洁平时容易犯病之处。

  (实习编辑:吴秀娟)

2007-12-12 06:15:00浏览6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重度特应性皮炎什么意思
重度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以皮肤干燥、剧烈瘙痒和湿疹样皮疹为主要表现,且症状严重,会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极大影响。重度特应性皮炎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涉及遗传、免疫、环境等多方面因素。遗传因素在其中起重要作用,患者往往具有特应性体质,存在相关基因的突变或多态性,使皮肤屏障功能先天薄弱,更易受到外界刺激物与过敏原的侵袭。其次,免疫系统失衡也是关键环节,当皮肤接触外界过敏原、微生物等刺激后,免疫细胞被过度激活,会释放大量炎症介质,如白细胞介素、组胺等,引发皮肤炎症反应。同时,环境因素如气候变化、空气污染、尘螨、动物毛发等持续刺激皮肤,也会进一步加重炎症,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病情发展为重度状态。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干燥情况严重,犹如鱼鳞状,伴有广泛且密集的湿疹样皮疹,可遍布全身,尤其在四肢屈侧、颈部、面部等部位更为明显。皮疹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水疱破裂后形成糜烂、渗出,进而结痂。瘙痒感极为剧烈,常令患者难以忍受,严重影响睡眠与日常活动,导致患者精神状态不佳,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长期搔抓还会使皮肤增厚、苔藓化,形成典型的特应性面容,如眼周黑眼圈、下睑缘外翻等,极大地影响患者的外貌与社交生活。重度特应性皮炎药物治疗方面,对于瘙痒严重者,可口服抗组胺药物缓解,如氯雷他定。病情严重时,还可以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等,但需严格遵医嘱用药,并密切监测不良反应。重度特应性皮炎的注意事项皮肤护理: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沐浴露,选择温和、无香料的清洁产品。洗澡水温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洗完澡后应立即涂抹保湿剂,锁住皮肤水分,每天至少涂抹2-3次。环境控制: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通风,定期清洗床上用品、窗帘等织物,减少尘螨滋生。尽量避免接触宠物毛发、花粉等过敏原,在花粉季或空气污染严重时,减少外出活动。饮食调整:部分患者可能对某些食物过敏,如牛奶、鸡蛋、海鲜等。可记录饮食日记,观察进食后皮肤症状变化,若发现某种食物会加重病情,应避免食用。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特应性皮炎是过敏性皮炎吗
特应性皮炎并不完全等同于过敏性皮炎,虽二者存在部分相似之处,都与过敏反应相关,但在疾病特点、发病机制等方面有着明显差异。过敏性皮炎通常是皮肤接触特定过敏原后,在短时间内迅速出现的炎症反应。比如接触化妆品、金属饰品等,接触部位会很快出现红斑、丘疹、瘙痒等症状,去除过敏原并适当治疗后,症状往往能较快缓解。而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具有遗传倾向。患者常有皮肤干燥、剧烈瘙痒等表现,皮疹形态多样,可呈湿疹样改变,好发于肘窝、腘窝、面部等部位,病情易反复,病程较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从疾病呈现的特点来看,与一般过敏性皮炎有显著不同。过敏性皮炎的发病机制相对直接,主要是免疫系统将外界接触的过敏原识别为有害物质,进而启动免疫反应,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导致皮肤出现炎症症状。而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机制更为复杂,除了过敏因素外,还涉及遗传因素导致的皮肤屏障功能缺陷。患者皮肤的角质层含水量降低,经表皮水分丢失增加,使得外界过敏原、刺激物更易侵入皮肤,激活免疫系统,引发炎症。同时,患者体内的免疫调节失衡,Th2细胞因子过度表达,会进一步加重炎症反应,这种多因素交织的发病机制与单纯由接触过敏原引发的过敏性皮炎存在本质区别。若怀疑患有特应性皮炎或过敏性皮炎,应及时就医,通过详细皮肤检查及过敏原检测等明确诊断。日常做好皮肤护理,使用温和保湿产品,修复皮肤屏障。同时,建议定期复诊,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刘琴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三甲
特应性皮炎什么时候能自愈
一般特应性皮炎自愈的时间为0-3岁。对于患有特应性皮炎的患儿,建议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定期清洗床单、被套,使用空气净化器和除螨仪,减少尘螨、花粉等过敏原接触。在0-3岁期间,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处于快速发育阶段。出生后,免疫系统不断接触外界抗原,逐渐建立免疫耐受机制。同时,皮肤的角质层、脂质层等结构也在不断发育,皮肤屏障功能逐渐增强。对于一些症状较轻、致敏原接触较少的特应性皮炎患儿,随着皮肤屏障功能的完善和免疫调节能力的提升,抵御外界刺激的能力增强,湿疹样皮疹、瘙痒等症状会随之减轻,直至完全消失。此外,此阶段患儿饮食结构相对单一,接触复杂致敏原的机会减少,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病情发作的频率,为自愈提供了有利条件。然而,多种因素会影响特应性皮炎自愈的时间区间。首先是遗传因素,若家族中有过敏性疾病史,患儿遗传过敏体质的概率增加,免疫系统紊乱程度更严重,自愈可能性降低,即便自愈时间也可能延后。其次,环境因素影响显著,长期处于尘螨、花粉浓度高的环境,或频繁接触刺激性物质,会持续刺激皮肤,阻碍自愈进程。此外,反复搔抓、不当使用刺激性护肤品等行为破坏皮肤屏障,也会导致病情迁延不愈。平时,减少患儿搔抓行为,可通过穿戴棉质手套、修剪指甲等方式防止皮肤破损继发感染。若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切勿盲目等待自愈而延误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