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天气骤然变冷,给健康带来了考验,寒冷和干燥成为很多疾病复发和发作的“温床”。新浪健康连线了北京军区总医院急诊科主任周荣斌,为您详解降温天哪些疾病易高发?我们该如何安然度过数九寒冬?
心脑血管疾病
寒潮刺激会使患者交感神经异常兴奋,造成心脏收缩力增强,周围血管收缩,导致收缩压及舒张压上升,容易造成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这就容易导致脑出血、脑梗塞以及心肌梗塞等危险。尤其是本身曾患有中风、心梗、脑梗等疾病的患者,更易因气候变化而旧病复发。
小提示:心脑血管病人和高危人群要尽量少出门,减少或停止晨练。倘若非出门不可,需做好保暖措施,尤其注意头部保暖。另外,在家中要适量运动,多喝白开水,以降低血液粘稠度。饮食上,要少饮酒,忌食生冷食物,注意膳食平衡。情绪上,尽量保持平静,不大悲大喜。当然,需要按照医嘱定时服药。
呼吸道传染病
寒冷天气下,感冒、流感、肺炎、老慢支、哮喘、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高发。老年人和儿童更是易感人群。
小提示:家中注意保湿,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日常饮食要少吃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多喝水。出门最好戴上口罩,避免细菌病毒从口鼻进入体内,穿衣需薄厚适度,不宜捂出汗,否则更易患上感冒。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回家后马上用肥皂洗手,不用脏手抠鼻子。平时还可以辅以一些食疗方提高抗病能力,例如喝鸡汤、吃大蒜等,都对提高身体免疫力大有裨益。
除了本身就有关节炎的患者之外,正常人在寒冷天下下,也会偶尔感到关节不适,例如膝关节疼痛、颈椎和腰椎疼痛等。
小提示:外出时最好关节保暖,戴上围巾呵护颈椎部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给全身保暖;不穿低腰裤,穿长款大衣,盖住腰椎部位;不穿短裙、短裤和丝袜,保护膝关节。有必要的人群,不妨戴上护膝、护腕。晚上临睡前,用热水泡泡脚,如果没有静脉曲张,最好泡到膝盖部,催进血液循环,同时起到保护关节的效果。
气候干燥,皮肤表面油脂不足,皮肤的抵抗力下降,尤其是老年人,更容易出现皮肤瘙痒症。在北方,还时常伴有大风和沙尘,皮肤极易变得粗糙,甚至引发皲裂。
小提示:减少洗澡次数,洗澡水不宜过热,时间不能太长。洗澡时最好别用碱性沐浴露,并且洗完之后要使用比较温和的润肤露。平时洗脸时,最好用温水,选用保湿性强的护肤品。如果皮肤本身就比较干燥,可以自制燕麦蜂蜜面膜,舒缓滋润肌肤。
冻疮是由于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炎症损害,主要出现在手部、足部、耳郭、面颊等部位,我国每年约2亿人受冻疮困扰。
小提示:对易生冻疮部位注意保暖,坚持用冷水洗手,提高抗寒能力。穿宽大舒适、透汗性强的鞋,保持脚部干燥。如果已经生冻疮了,不妨试下以下民间偏方。山楂煎水30分钟后去渣,热洗患处,每天一次。生姜火上烤热,切片涂抹患处。每晚先用热水洗患处,再用香蕉皮涂抹,每日一两次。
外伤
气温骤然变冷,人体肌肉受到寒潮刺激,容易变得紧张,导致身体不灵活摔跤造成外伤。在降雪地区,路面湿滑,也极易造成摔伤。
小提示:老年人尽量不要在寒冷天气外出,如果非要出门,需提前做好热身活动,把手脚都活动开。当然,最好有亲人陪伴,这样也能减少外伤风险。而对于其他人群,冬季最好也坚持锻炼,推荐慢跑这种运动方式。
如何提升御寒能力
1.多运动多出汗:户外活动可促进热量产生,调节新陈代谢机能,增强大脑皮层兴奋和体温调节功能。锻炼方式需根据个人体质和年龄而定。
2.早上床睡足觉:早睡以养阳气,冬季要保证充足睡眠,才有益于阳气潜藏,阴津蓄积,提高身体的抗病抗寒能力。
3.巧进补养身体:冬季应为养肾的季节,隆冬进补可使身体更强壮,少生病。阳气偏虚者可选羊肉、鸡肉等;气血双亏者可吃鹅肉、鸭肉等。不宜吃生冷者可选用枸杞子、红枣、木耳、黑芝麻等。
4.护好脚全身暖:足部受凉易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等,所以要格外注意脚部保暖。坚持每天用热水泡脚,最好同时刺激双脚穴位;每天散步半小时;坚持揉搓脚心,促进血液循环。
5.喝热茶养阳气:冬季喝茶以红茶为宜,红茶甘温,可养人体阳气,增强身体抗寒能力。
6.喝点粥防受寒:早晨喝点热粥,有助保暖,预防受寒引起感冒。糯米红枣粥、八宝粥、小米粥等最适宜。
7.勤通风更抗寒。冬天一到,一般家庭往往会门窗紧闭,缺少氧气会使人头晕胸闷,温度过高也与室外形成巨大反差,出门后更易感冒。最好每天早中晚都开窗通风20分钟,室温控制在16到22摄氏度为好。
(责任编辑:骆丽萍)
副主任医师
深圳福华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医科
主任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固生堂国医馆 中医内科
主任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固生堂国医馆 中医内科
主治医师
沈阳市国医中医院甲状腺科 甲状腺
主任医师
深圳市儿童医院 中医科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兰州市城关区段家169号
二级 综合医院 公立
来凤县翔凤镇凤中路2号
三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
巴中市巴州区江北大道郑家街2号
二级 综合医院 公立
唐山市路北区长宁道11号
二级 综合医院 公立
栾川县兴华路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总院: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一环路西二段32号;社区服务门诊:省医院第二门诊部地址:成都市外双楠置信路57号附54号;省医院第三门诊部地址;成都市领事馆路9号附1、2号;省医院第五门诊部地址:成都市府南新区刘一手斜对面;草堂病区:成都市大石西路62号;城东病区: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大面镇洪河北路589号(市东三环成渝立交桥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