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大暑,怎一个“热”字了得?今日是大暑,相传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一天,大暑的热千万不可小觑,稍微不注意就可能引发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道传染等疾病,严重者,甚至会因为中暑而丧失性命。为帮助大家安然过大暑,轻松度夏,39健康网特意专访了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陈祖辉副主任医师。
专家简介:
陈祖辉,男,流行病学博士,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擅长健康教育与咨询。现任广东医学会社会医学分会理事。
39健康网:头痛、头晕、口渴……我这是咋了?中毒吗?还是中暑?大暑期间,中暑是常见的疾病,怎样判断自己或家人是否是中暑?
陈祖辉:一般在35℃以上的高温环境中,人们极易中暑。轻微的中暑,会导致头疼、头昏、恶心乏力,若不采取保护措施,病情继续发展,就会大量脱水,症状会进一步加重,导致极度乏力、反应迟钝、萎靡不振,更严重的就会出现脑水肿、昏迷、全身痉挛、抽风,甚至死亡。
通常中暑有以下三类:
1、先兆中暑
在高温环境中活动一段时间后,出现大量汗出,口渴,头晕,眼花,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全身疲乏,四肢无力及发麻,注意力不集中,体温略升高等症状。
2、轻症中暑
在先兆中暑的基础上,出现体温升高,可达38.5 C以上,面色潮红,胸闷,皮肤灼热,或见循环衰竭的早期症状,如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症状。
3、中症中暑
在上述表现的基础上,进一步出现昏厥,昏迷,痉挛,高热。出现以上症状,大家可要注意了,千万要及时采取措施,以保自己或家人的生命。
39健康网:“大暑易中暑”,这个话题是大暑期间讨论的热点,然而,为什么大暑前后老人、小孩和产妇最容易中暑?
陈祖辉:一般情况下,中暑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温度升高,通风不良造成体内热量不能及时散发;二是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人体大量出汗,但又没有及时进行必要的液体补充(如水分、盐分、糖分等),出现电解质代谢紊乱,引发中暑。
老年人的体温调节中枢不敏感,平衡失调,身体各组织功能失控。如果天热时房间通风不好,出汗后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往往会使老人体内水电解质发生紊乱而引起中暑。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病的老人来说,长期服用抗胆碱药物、β素体—组织剂、抗组织胺药物、利尿剂、安定类药物等,则会进一步加重中暑的可能与症状。
小孩易中暑,一是,小孩发育不够完善,体温调节功能和散热功能差;二是,穿得多。有的小孩,尤其是新生儿时期,家长怕孩子受凉,一味地给孩子加衣保暖,导致幼儿体液减少,盐成分丢失,细胞脱水,容易发生中暑;三是,喝得少。孩子活动多,出汗多,却未能及时补充水分,父母要监督孩子多喝;四是,玩得疯。孩子都是好玩的,在大热天也不例外,大暑期间应该避免让孩子到高温户外活动,出去要给孩子用防晒霜,戴帽子,要保证充足的水份补充。
产妇皮肤代谢旺盛,体内产热增加,散热过程加强。由于受旧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在炎热的夏天,产妇不但不注意居住环境温度的调节,而且将自己身着长袖长裤,包头盖被,影响出汗与散热,以至产妇体温调节中枢发生功能障碍,导致产妇中暑的发生产妇产后最初的几天,身体较虚弱,对自身的调节与环境的适应较差,是产妇易中暑的另一原因。
39健康网:大暑时节高温酷热,为什么人们会容易产生心烦意乱、无精打采、食欲不振、急躁焦虑等“情绪中暑”现象?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该怎么应对?
陈祖辉:大暑时节高温酷热,人们很容易动“肝火”,就会产生心烦意乱、无精打采、食欲不振、急躁焦虑等异常行为,这其实就是“情绪中暑”的表现。而“情绪中暑”对人们的夏日养生和身心健康有极大的危害,特别是老年体弱者,情绪障碍会使他们心肌缺血、心率失常和血压升高,甚至会引发猝死。人的神经细胞对夏日的气温、气压、湿度和气流等气象要素的变化高度敏感,高温气候会影响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继而影响大脑的神经活动和内分泌激素的分泌,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类似“中暑”的症状。
应对“情绪中暑”最好能做到以下几点:
1、保证睡眠,睡眠不好最容易发病;
2、不要超负荷工作,注意劳逸结合;
3、找知心朋友喝茶、聊天,健身,及时排遣不良情绪;
4、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少喝酒、不抽烟;
5、别在封闭的空间中呆得太久,多到空气流通的室外活动。
副主任医师
看大医互联网医院 中医科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中医科
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二医院 中医科门诊
主任医师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消化内科
主任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固生堂国医馆 中医内科
二级甲等 专科疾病防治院(所、中心) 公立
蛟河市新站镇康复路20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民营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体育道4号
二级 综合医院 公立
焦作市马村区昌盛路529号
三级 综合医院 公立
古蔺县东新街马厂头1号
三级 综合医院 公立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西乡塘区河堤路85号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特色医院
昆明试管婴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