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保健 > 行业动态

保健品店多有“猫腻”

举报/反馈
2010-07-09 07:00:0039健康网社区

  保健品市场鱼龙混杂,对保健品市场的监管则相对乏力。消费者期待相关部门联手打出“组合拳”,提高违法成本,重罚造假者,以净化保健品市场。

  96%保健品店有“猫腻”

  合肥市的汪先生这两天有些郁闷,花了1600元买的瘦身保健品,网上一查却是“假货”。原来,他于3月22日在合肥市长江西路某药房购买了海南中兴天然健康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中极消脂丸”等3款瘦身保健品。网上查看后,却发现这家企业早被吊销了生产许可证。 “去年1月份就被吊销了许可证,现在产品竟还在市场上卖! ”汪先生显得很气愤。

  马鞍山市的赵女士遭遇了同样的“烦恼”。去年11月30日,赵女士在当地某著名连锁药店买了“金麦利”牌“深海鱼油”和“大豆卵磷脂”各两盒,后来在网上一查,“深海鱼油”冒充了另一个品牌的批准文号,而“大豆卵磷脂”包装上的批准文号,网上根本没有,是伪造的。遭遇欺骗的还有省城安居苑小区的彭老先生,他最近从广播上听说了一种名为“净血酶纳豆胶囊”的“神药”,广告上宣称能让偏瘫患者重新站起来,几经打探和了解,原来这种产品不是“药”,只是普通的保健食品。

  汪先生等人的遭遇,在很大程度上显示了保健品市场鱼龙混杂的现状。业内人士透露,目前保健品“冒牌货”很多,其中有两种现象相对比较普遍,一种是以非保键品冒充保健品销售,一种是以保健品冒充药品销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去年11月份对全国176家保健品店调查发现,有96%以上的保健品店销售的产品存在以非药品冒充药品销售的现象。中国消费者协会日前公布的2009年全国各级消协组织统计受理投诉情况显示,去年保健食品投诉量同比上升 22.6%,位居投诉增幅第四位,保健品已成为当年全国消费投诉的七大热点之一。

  温情陷阱笑脸“宰客”

  近日,合肥市方女士反映,她年过六旬的姑父得了胃癌,从六安农村来合肥看病,在医院排队检查时免费得到一份没有刊号、报社名称和地址的报纸,上面宣传的是一种所谓“抗癌新药”,老实巴交的姑父以为找到了“救命药”,竟拿出看病的3000元买了一个疗程的药。后来发现,这种“抗癌新药”的外包装上,竟然标明是“健”字开头的保健品。

  如今,市场上保健品的促销活动五花八门,比较流行的方法是所谓专家、名医走进社区、宾馆、酒店等场所,开展健康讲座、免费义诊、免费体验等活动,向老年人发放宣传单和小广告,并以“赠药”、“送小礼品”等手段诱导消费者购买。保健品是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不具有治疗作用,而将保健品混同于药品宣传,是不法厂商的惯用“伎俩”。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一些保健品推销员甚至穿起白大褂,像模像样地在正规药店推销,并承诺能有效治疗相应疾病。他们或危言耸听,将健康人说成患有某种疾病;或宣称“药到病除”、攻克医学难题;或利用“医疗机构推荐”、患者现身说法等方式做幌子。有的推销员为哄骗老年人,大打“温情牌”,让一部分晚年寂寞的老年人不知不觉地陷入了“温情陷阱”。

  除了现场售卖的保健品需要留意外,邮购、网购的产品更要小心。 “这些产品不在眼前,真假难辨,等你发现问题时,钱已付,维权更难。 ”业内人士指出。合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醒消费者,购买保健品时一定要看清是否有“卫食健字”、“国食健字”或“国食健进字”批准文号,并可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方网站(www.sfda.gov.cn)查询真假。

  加强监管须出重拳

  无论是非保健品冒充保健品,还是保健品冒充药品,都会带来巨大危害。合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分析报告指出,假产品冒充保健品不仅会损害正规厂家的合法利益,而且使用后可能会危及群众生命;保健品冒充药品,则容易误导消费者,贻误最佳治疗时机。同时,一些保健品非法添加了某些药物,其剂量甚至超过正常剂量的几十倍,安全隐患相当突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多头监管、法律不健全,是保健品市场监管乏力的重要原因。目前,保健品管理涉及工商、卫生、食品药品等多个部门,由于监管责任不太明晰,多头监管往往导致了最终无人监管。 “有利可图”的时候,大家争着“上”;一旦发生问题,又相互推诿扯皮,容易导致“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局面。法律不健全,也给执法部门带来了诸多不便。淮北药监系统的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去年新颁布的《食品法》虽对保健品管理有所涉及,但规定并不明确,执行起来难度很大。

  “整治必须要出狠招、出重拳,提高违法成本。 ”采访中,众多人士发出了这样的声音。省政协委员陆欣认为,要进一步加强保健品生产、流通等最薄弱环节的管理,加大抽检力度,从产品质量、标签规范性、广告宣传合法性、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全面科学的监管。 “同时要提高违法成本,发现违法行为,要把违法单位罚得倾家荡产才行。 ”

  为规范保健品市场秩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明确表示,近期他们将开展保健品标签、说明书内容专项检查,严厉打击未经许可生产保健品以及在保健品中违法添加药物等禁用物质的行为;查处通过公益讲座、健康诊疗、会展销售等方式变相销售假冒伪劣保健品的行为;整治普通食品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保健食品夸大宣传功能等行为。

(实习编辑:嘉瑶)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