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话题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保健 > 一周话题

积极应对疲劳

举报/反馈
2010-06-02 00:00:0039健康网社区

  疲劳是由持久或过度劳累造成的身体不适或工作效率减退。疲劳是一个化学和生物学的二重过程,可分为生理性疲劳、病理性疲劳和心理性疲劳。

  生理性疲劳是人们在日常活动中产生的一种不适的主观感觉,其产生原因是肌肉过度活动,新陈代谢的废物——二化碳和乳酸——在血液中积累,并使人体力衰竭。

  由于新陈代谢的废物在肌肉中的沉淀,肌肉不能继续有效地工作。在这种状态下,只要经过一定时间的休息,使身体有机会排泄掉积聚的废物,让肌肉重新得到所需要的物质,则疲劳可以完全消除。

  病理性疲劳是由于身体罹患某种疾病所引起的,表现为无精打采、有气无力、少食少动或不食不动、生活和劳动能力显著下降。病理性疲劳是一种警告信号,告诫你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同时要减缓活动,以尽快恢复健康。  心理上的疲劳是由情绪问题和感情冲突所致。

  脑力劳动者、心理素质较差者和长期在噪声环境中工作、学习、生活的人容易产生心理上的疲劳,有抑郁和忧虑等不良情绪的人更容易产生心理疲劳。

  医学专家研究发现,疲劳很少同身体过度劳累有关,而一般与人的精神、生活、丁作和体育锻炼状况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科学家认为,疲劳的表现形式是人感到疲倦,疲倦可以被看作是一种中毒现象。

  肌肉发挥功能时会产生乳酸和其他一些物质,这些物质称为“疲倦毒素”。血液把这些疲倦毒素运输到全身各个部位后会使机体(尤其是脑子)产生疲劳感。

  一旦“移开”这些物质,肌肉便会如释重负,又可重新工作。因此,要想医治疲劳,除了要“搬走”疲倦,还应

  保证机体的各个细胞能得到足够休息,修复损伤,给脑细胞“重新充电”,给肌肉和关节补充必要的润滑剂。  如果长时间处于疲劳状态,就容易患上过度疲劳综合征,甚至会有生命之虞。

  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要积极预防疲劳,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注意饮食,控制体重要坚持正常的、均衡的一日三餐,特别是要坚持吃早餐。早餐是午前进行活动的重要能源,不吃早餐会导致血糖降低,使人容易在九十点钟出现疲劳,这是因为血糖是身体和大脑赖以取得能量的物质。

  暴饮暴食也易使人产生疲劳,还会引起肠胃疾病。此外,体重过重不仅易造成体力疲劳,也会造成精神疲劳。而科学合理的膳食、正常的体重可以使人保持充沛旺盛的精力。

  劳逸结合。注意休息要劳逸结合,有张有弛,每工作1~2个小时后应抽出点时间来伸展一下肢体或变换一下工作内容,可以做一做软体体操,散散步,或让自己进入遐想状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起居作息。如果睡眠不好,就要找出失眠的原因,对症治疗。

  临睡前坚持用温水刷牙、洗脸、泡脚、梳头,以促进睡眠。如因工作量过大造成睡眠不足,那就要设法减少工作量,早一点休息。如果长时间超负荷工作,身体得不到休息,就会罹患疾病。

  了解自己,合理工作如前所述,人不可长时间在超负荷状态下工作,即便是工作量适中,也要根据自己的工作量、身体条件合理地安排好一天或一段时间的工作,尽量把让你感到费力劳神的工作安排在精力最充沛的时候来完成。

  为了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要定期参加单位组织的体检,或自己定期做身体检查。一旦发现有病,要及时治疗和休息,千万不可讳病忌医。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命在于运动,体育锻炼(如散步、骑车、爬山、游泳、球类等运动)能够增强体质、抵制疲劳。

  在安排和选择锻炼项目、时间、进度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体力和学习、工作特点等来安排,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以使体力疲劳尽快恢复;要保持精神愉快、思想轻松,以使脑力疲劳尽快恢复。

(实习编辑:张丽娟)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