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三种人群输液尤应注意

  心脑血管病患者  心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是脑卒中和冠心病,患者输液时需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① 限制含钠液体的输入以免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力衰竭,引起急性肺水肿的发生。

  ② 输液速度不宜过快过慢老年人输液时应每分钟40~60滴为宜。也不宜点滴太慢,否则会影响药效的发挥。心衰患者滴速应控制在每分钟15~30滴,以免增加心脏负担而出现意外。有些药物需要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如硝酸酯类,常用的有硝酸甘油、米力农等,一般浓度下宜控制在8~15滴/分。

  若速度过快,单位时间内进入体内的药物剂量过大,则会引起不良反应,如搏动性头痛颜面潮红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降颅压药物甘露醇,则需快速静点,一般要求20%甘露醇250毫升的输液时间不超过30分钟,否则会影响其降低颅压的效果。

  氧氟沙星、左氟沙星、门冬氨酸洛美沙星等喹喏酮类药物,在一般情况下,每输入0。2克,应不少于1小时,速度过快会引起血管炎性病变等,需加强观察。此外,一位老年脑血管病患者需要输甘露醇,如果他的心脏功能不太好,护士就要权衡利弊,既要让甘露醇最好地发挥疗效,又要考虑患者心脏的耐受程度,避免出现心力衰竭等症状。

  ③ 分组给药要冲洗输液管,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两组不同的药液需分开滴入时,当滴完第一组药液后,应加入适量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冲洗输液管,在药液将滴完时,应再滴入适量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以保证血管内不留有药液。

  这是因为液体滴完即行拔针、加压,穿刺部位血管就会留有一定量的药液,该药液(特别是刺激性强的药物)由于加压而形成血液片刻不流动,药物会对血管产生刺激,造成人为的血管破坏。

  ④ 点滴扩全身血管药物时注意体位心脑血管病根源在于血管问题——血管硬化、管腔狭窄、血液中凝聚物堵塞血管等。最主要的药物治疗是扩张血管,使心血管血流量增加,缓解心绞痛。用药会使全身血管扩张,血压会随之降低,一些患者可能会产生头痛头晕等症状,不用害怕,只要平卧,血液自然容易灌注至头部,头晕也会减轻。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尤其是并发其他疾病)患者,需静脉输液时更应该注意:  ①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查对制度在静脉联合应用和给药之前,应当确定药物的物理、化学、药理和治疗的兼容性。如需连续输液者,应每天更换输液器。

  ② 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糖尿病患者不能用葡萄糖液体,如果有些药物必须加在糖水中的,也应加入适量的胰岛素

  ③ 输液完毕后的处理糖尿病患者静脉输液后需及时拔出针,并按压血管5分钟或以上。一旦输液时出现外渗、疼痛(含输液结束后),应立即停止注射,用50%硫酸镁湿敷,以减轻疼痛,严禁热敷。

  老年人  老年人由于体质特殊,静脉输液时需要注意:  ① 不宜空腹输液饥饿状态有时会诱发或加重药物的不良反应。空腹时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后到达胃肠道毛细血管,刺激胃肠黏膜,引起胃液分泌过多。此时若空腹,无食物中和,易出现呕吐等胃肠反应,所以老人不宜空腹输液。

  ② 输液不宜过快滴入速度不宜过快,滴液量也不宜过多,以免发生心力衰竭和急性肺水肿

  ③ 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对长期输液者尤为重要,应由远心端至近心端选择血管穿刺,老年人血管弹性差、皮肤松弛、血管脆性通透性强,容易漏针,使药物渗入皮下组织等;而且,老年人对疼痛、肿胀又不敏感,如发现得不及时,严重者可导致局部皮肤、组织坏死

  ④ 加强输液反应观察,及时排除输液故障老年人由于反应能力减退,一旦出现输液过敏反应,如寒战过敏性休克等,表现常不典型,容易错过早期抢救的时机。如果想在家里输液,第一次或前几次也应在医院里输,待观察确无过敏反应后,方可在家继续输液。

  ⑤ 输液结束及时拔针避免液体流空造成气栓。

(实习编辑:张丽娟)

2010-05-19 00:00:00浏览12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