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在低碳里旅行

  父亲生前喜欢骑自行车,并且把它当做养生要领传授给我,其中有一句话是:“骑自行车,要心平气静,不急不躁,就像进行一次愉快的旅行。”

  那时候的我,年轻气盛,根本不懂得什么叫“愉快的旅行”。每次上街,总是将车踩得飞快,结果,时间没见得节约,麻烦事儿却惹出不少。更多的时候,是带着一身的汗水回家, 如果不经意间再遭遇一点风寒,马上就演绎成着凉感冒

  这样一折腾,骑车健身的目的不仅没达到,还骑出了“副作用”。 到自己拿了驾照,正式告别“两轮”生活的时候,另一个问题来了:由于缺乏运动,肚子似乎一夜之间长了一圈;到医院一体检,昔日没听说过的“三高”指标开始显山露水。

  健康方面的警钟让我回想起父亲的话。在医生的建议下,我开始了解人生的第二次骑自行车的生活。 这一次骑车,我开始充分将父亲传授给我的要领运用于心,每一趟踩下来,居然都感到前所未有的神清气爽;一算经济账,自行车仅节省油耗开支一项,就相当于一笔工资了。

  虽然骑自行车之后,开小车那种面子上的风光没有了,但每日接触新鲜的空气,没有了尾气和噪声,各项健康指标均良好,远比表象的虚荣实用得多。 远离小车之后,应酬、消夜的日子也大为减少,读书、上网、郊游的机会大增,继而又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驴友”。

  如今每个双休日,我都会轻松舒缓地骑着自行车,在熟悉的生活圈子里转悠,安心享受流行的“低碳生活”,让身心沉醉于一次次愉快的旅行。不光是开车和骑车,还有饮食中的推崇素淡、居所上的选择适宜、衣装里的突出质朴,无一不是低碳人生价值观的浓缩。古往今来,很多名人志士,其实都在追求一种生活与思想上的低碳旅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算得上是个思想上的低碳者;“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凭着淡泊,颜回成了节约资源的典范;钱锺书学富五车,却常年闭门谢客,静心于书斋,潜心钻研,著书立说,留下旷世名篇;齐白石晚年谋求画风变革,蜗居十载,破壁腾飞,终成国画巨擘。

  他们,都是低碳生活孕育出的大师。 时过境迁,如今人们的生存条件已非当年可比,但生活质量的提升,却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

  日前,风靡全球的科幻巨片《阿凡达》,站在以追求环保和爱护生态为主题的高度,给人们上了一堂崭新的低碳课:唯有将对生活的尊重,与对他人的尊重,包括对自然环境的尊重融为一体,方能活出大爱人生的至高境界。

  美国社会学家杰里米?里夫金则从另一个侧面指出:人类正在进入一个历史新阶段——一个以“工作不断地”和“不可避免地”减少为特点的新阶段,越来越多的人将会深入体验“低碳生活”带来的革命,其目的,是让人们在张弛有度中找到平衡,回归自然。

  在低碳里旅行,是人生的一和坦然,是对生命的一种珍惜。“低碳”,可以还原人的本性;“低碳”,可以使人真正地享受人生,在努力中体验欢乐。拥有“低碳”的人生是智慧的,更是幸福的。在低碳里旅行,最终将使人心更纯净,生活更简约。

  (实习编辑:张丽娟)

2010-05-19 00:00:00浏览8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