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资讯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保健 > 保健资讯

中医火和阳的区别

举报/反馈
2022-12-04 10:03:4839健康网

中医火和阳的区别?阳气生于下焦,其旺盛的部位则在上焦。肾水中的气息,称为阳根。阳气生成,于是生化木火。阳气的性质为浮动,它的根源一旦萌生,就会浮动而往上升腾,这是它的特性,因此木往上生,而火也会随之往上长。然而木和火的生长,全赖于脾土的上升。

脾土左转上升,木生在东边而火长在南边,东南方是纯阳的位置,却有阴气在萌动滋生,这是金和水能够收藏的根本。脾土不能上升,木和火失去生长的功能,阳气沦陷,肾气全部消亡,就会导致下焦寒而患阳虚。人们只知道木和火的衰弱,却不知道脾土的虚弱。脾脏凭借阴性体质蕴含着阳魂,旺盛就会生津血而化神采。因为血虽然藏于肝而其实生于脾,肝血温暖上升而生化阳神,也就是通过脾土的左转变化而成。因此应该使肝和脾的气息上升来助阳气的生长之力,不能只温补肾气。

火属阳,阳气通过肝和脾上升,脾土下陷,肝木不能生长,温气颓废衰败,阳气就没有了生化的源头。脾土下陷的根源,在于土湿,土湿的根源,在于水寒。甘草、茯苓,在培土的同时泻湿;干姜、附子,在暖脾土的同时温肾水;人参、桂枝,在通达木气的同时扶正阳气。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