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常识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保健 > 生活常识

憋屎、憋尿、憋屁,哪个危害最大?最后都憋去哪儿了?告诉你答案

举报/反馈
2022-07-05 00:45:0539健康网

人最多能憋着多久不上厕所?答案或许是47天。

一名英国男毒贩,为了躲避检查,将毒品包好吞食入腹或塞入肛门,用来运输

在被拘留期间,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他打死都不愿意“卸货”,于是就这样硬生生憋了47天!最终基于相关法律规定以及男子的身体健康考虑,警方只能将其释放。

正常情况下,人体真的能憋这么久吗?被憋回去的便便,最后都去哪了?

一、憋回去的便便,最后去哪了?

当便意来临时,那就说明便便正在“出来”的路上,如何硬生生把它们憋回去的话,它们是退回肠道,还是被肠道吸收掉呢?

正常情况下,人的排便频率为一周三次或1天3次。

排便可包括便意和排便2个过程,肠蠕动推粪便入直肠,便会刺激直肠肠壁上的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其上传至大脑皮层就会引起便意,如果条件允许,便会出现排便反射。

但如果因为环境等因素不适合排便时,大脑就会下达指令,需要憋住

那些被“憋回去的便便”,最后都去哪了?

对此,郑州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马英杰介绍,大便如果没有及时排出,其中一部分便会返回到结肠内,暂时“安居”在乙状结肠中,而粪便本身是有水分的(含水量60%~85%)。此时,肠壁便会吸收其水分,使大便逐渐干结,时间久了,就容易形成便秘。

如果长期如此,还会影响肠道功能,导致排便反应迟缓,到时想排便,都没有办法及时感知了。

所以,为了健康着想,建议大家尽量不要憋屎。

二、憋屎、憋尿、憋屁,到底哪个危害最大?

人在某些时候是很能“忍”的,比如在工作忙碌或者睡觉时,会憋尿;没有条件上厕所时,会选择憋屎;在外人面前,担心尴尬则会选择憋屁……那这些行为对人体都会有什么影响呢?

1、憋屎

大便当中含大量细菌和毒素,如果不及时”释放“,其积压在体内,时间久了,水分会被肠道反复吸收,导致大便干结难排,最终引发便秘、肛裂、痔疮,甚至肠癌等疾病

2、憋尿

如果膀胱储存的尿液长时间超过400ml,就称为长期憋尿。

长期憋尿可撑大膀胱,压迫膀胱壁的血管,使膀胱黏膜缺血,此时外面的细菌乘虚而入,很容易诱发膀胱炎、尿道炎、尿路感染、前列腺炎等疾病,危害健康。

3、憋屁

正常情况下,普通人每天会排气 5~15 次,平均每天要放 14 个屁。

如果经常憋屁,屁没地去,只能堆积在大肠内,逐渐透过肠道黏膜重新被血液吸收。而屁其实是人体内产生的一种废气,含有氮、氢、甲烷等有害成分,可能对肠道健康十分不利。

综上可见,不管是哪种情况,一旦身体有感觉了,不要硬憋,不然憋久了对人体的伤害可不少。

三、“一天不排便=身体吸10根烟”?

关于排便,网上流传着一种说法:“一天不排便相当于身体吸10根烟”,这是真的吗?

大便是机体代谢的废弃物,当中含大量细菌和毒素,所以如果长期堆积在肠道内,不及时排出体外,对健康肯定是不利的。

但并没有足够的科学依据可以证实,一天不排便带来的伤害等同于吸10根香烟。一般来说,不管你的两三天排一次大便,还是每天排便一两次,只要有规律性排便习惯,就是健康的

那如何拥有一个规律、健康的排便呢?

摄入膳食纤维,不仅可以很好的调节肠道的通过时间,还能留住肠腔水分并增加粪便体积,从而促进排便。建议大家适当摄入膳食纤维,WGO建议摄入量为20-30g/天

多喝水,每天要保证摄入1.5~2.0L/d的水,这样有助于增强膳食纤维的通便作用。

规律的进行体育锻炼,也可缩短肠道传输时间,促进排便,所以建议大家也要积极锻炼,至少2次/周,一次30~60 min/d。

晨起的起立反射可促进结肠运动,有助于产生便意,男性一般在上午7-8点左右,女性在8-9点左右,建议大家可以固定一个时间排便,也有助于保持肠道健康。


总结:不管是憋屎、憋尿、憋屁哪一种情况,长期保持某一种行为,对健康都是不利的,所以大家要注意避免,能放就放,能排就排!


参考资料:

[1]《吓人!憋大便不仅有致癌风险,还会…看完再也不敢憋了》.科普中国.2020-10-02

[2]《憋回去的大便都去哪儿了?看完整个人都不好了》.郑州人民医院. 2021-10-26

[3]《憋屁、憋屎、憋尿,最后都憋去哪儿了?看完一身冷汗!》.健康时报.2018-06-29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