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目前转移性乳腺癌仍很难治愈,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3年。蒽环类和紫杉类是乳腺癌治疗的基础,目前普遍用于乳腺癌早期治疗,即术后辅助或术前新辅助治疗,因此蒽环类和紫杉类的耐药问题引起了临床的广泛关注。对于蒽环类和紫杉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非常有限。卡培他滨被批准用于治疗蒽环类和(或)紫杉类化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卡培他滨的客观缓解率(ORR)为9%~22%。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研发新药,即疗效不受多重耐药机制的影响,而且对紫杉类难治性乳腺癌仍然有效。
化疗药物耐药机制
耐药包括原发性耐药和获得性耐药两种。原发性耐药指从开始治疗即无效,获得性耐药指在治疗过程中一度有效后失败。
肿瘤耐药由多种机制导致,各种药物对不同耐药机制耐药程度各异。肿瘤耐药常与多药耐药(MDR)相关,可导致如下不良结果:影响多种药物疗效,缓解率更低,至疾病进展时间更短,生存时间更短。耐药是引起辅助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化疗可诱导MDR。暴露于一种细胞毒药物可致对结构和功能不相关药物的交叉耐药。例如紫杉类可对抗代谢药物、蒽环类、紫杉类以及长春花生物碱类药物产生耐药。
原发性耐药和获得性耐药机制主要包括:①溢出泵:负责将药物转运出肿瘤细胞,改变细胞内药物浓度——P糖蛋白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7(MRP1~7);②凋亡调节:肿瘤细胞逃避引起凋亡的信号——细胞表面Fas低表达;③药物解毒作用:细胞中特定的酶分解药物——谷胱甘肽S-转移酶;④药物隔离:药物被包裹在细胞质的细胞器中,使其无法达到作用靶点;⑤药物靶点改变:影响药物结合;⑥损伤修复:肿瘤细胞中特定的酶能修复损伤的DNA-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DNA-ERCC1)过度表达。
新一代抗微管药物——埃博霉素(epothilone)
埃博霉素是从土壤中黏杆菌株堆囊黏细菌属(Sorangium cellulosum)中分离得到的,其结构有别于紫杉类(图2),但作用机制与紫杉类相似。伊沙匹隆(ixabepilone)是第一个埃博霉素类全新抗肿瘤药物,可与微管蛋白结合而导致癌细胞不能顺利进行有丝分裂,最终使肿瘤细胞凋亡。伊沙匹隆具有全新的化学结构,与紫杉类具有不同的微管结合位点,因此具有更强的抗肿瘤活性。而且,伊沙匹隆对肿瘤耐药机制易感性低。
小编推荐:流行病学统计也证实,富含橄榄油的膳食的确可以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
[详情请看>>>>橄榄油有助预防大肠癌]
想了解更多肿瘤的相关知识,请点击>>>>
癌症频道
(实习编辑:陈俊琦)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肿瘤科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 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
主任医师
北京积水潭医院 骨肿瘤科
主任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佛山固生堂国医馆 中医肿瘤科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中西医结合科暨老年肿瘤科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山西省运城市解放南路346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24号
二级 中医医院 公立
山西省五寨县
二级 综合医院 公立
河北省石家庄市槐中路415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绩溪县北大街82号
二级甲等 妇幼保健院 公立
葫芦岛市连山区连山大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