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癌症 > 心理护理

面对自己的亲人,又该如何开口谈“死亡”呢?

举报/反馈
2019-01-27 17:33:45医学界


  文丨田雨鹤

  来源丨医学界肿瘤频道


  到底是从哪一天开始,爷爷不再出现在饭桌旁了?

  我已经不记得了。

  只能模糊地想起2017年夏天,某一个午后,妈妈跟我说爷爷有可能得癌症了,你要有心理准备。面对这样的消息,我有点恍惚,甚至没有在意,只是可能而已,万一弄错了呢?时至今日,我看到医院的检查单,脑子还是一片空白。

  我曾经以为爷爷会是家里最长寿的人。一个军人,一位大学教授,永远昂首挺胸、气宇不凡、健步如飞、聪明至极,永远一副骄傲的知识分子模样,他甚至是家里第一个使用iPhone的人。别人总说“真看不出来80多岁!还以为60岁呢!”

  我不敢相信他会得肺癌小细胞肺癌,最恶劣的那一种癌症。一年半的时间,我目睹了他衰弱和凋零,曾经以为看不见的东西瞬间变成真真切切的确诊单、针头、白色的床单,还有医生的一声难以察觉的叹息。

  在这个时候,家里所有人都面临着一个平时从来没想过的“禁忌”——死亡。

  爷爷对于我的意义非常复杂,在外人看来他是一个精神矍铄、思维严谨的老师,但在我眼里,他是我眼前一座无法跨越的大山,是我背后的阴影。时间在慢慢流逝,爷爷生病期间,我甚至有些“如释重负”,因为终于没有人压在我身上,没有人对我的人生指手画脚,没有人否认我的存在,我“自由”了。

  可是每当想起要失去他(绝对不能用“死”这个字眼),眼泪就开始吧嗒吧嗒往下掉,砸在衣服上。我很难过,我甚至自动忽略“死亡”这个事实。“哎呀不会那么严重的!“即便爸爸妈妈告诉我千万遍,即便我看到爷爷虚弱的身体,我仍然执拗地相信,一切都不会发生。

  原来做志愿者,我能对其他爷爷奶奶侃侃而谈,分享自己生活中的所有琐事,可是每次和爷爷谈话都很艰难,光是开口我就要犹豫半天。我尝试着说我要继续读书,也试着分享工作细节,出差赶上下雪也给他发了个小视频,他说自己很多年前出差也赶上这样的景象。

  2017年12月,我知道了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在一次戏剧工作坊中,海蓁老师很认真地跟我介绍了她们协会正在做的事情,这种对于死亡的概念,将我从一团白茫茫的世界直接拉回了现实,我强烈地到感觉自己需要做些什么。

  2018年3月,终于开始一对一认真学习生前预嘱和缓和医疗的培训内容,了解生前预嘱和缓和医疗的理念和服务内容。这是一次特训,过程非常紧张,因为要学习大量的理论知识,参加实践,参与督导。学习结束后的4月就申请注册成为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的志愿者,编号是0839;同时也向缓和医疗分会提交了入会申请。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是以旁观者的身份看着爸爸妈妈照顾爷爷,因为我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也并不明白这件事的重量,可以说是对死亡视而不见。但知道缓和医疗的理念之后,自己开始重新审视死亡本身,作为患者的家属如何面对死亡,这样的想法逐渐浮现。回来和督导沟通过自己的想法后,虽然很难,但我决定要迈出第一步,以最舒服和平和的心态,面对死亡。

  后来我才知道,学习应该是这个过程中最简单的一部分。即便我了解了生前预嘱和缓和医疗,却仍然无法向家人开口,我只能按照学习的那样,去认真对待爷爷,去旁敲侧击询问爸爸妈妈对于失去的态度,我可以和外人坚定地宣传,却不能轻易把“死亡”的字眼带进家庭。

  和海蓁老师商量之后,决定运用自己之前戏剧方面的经验,宣传生前预嘱和缓和医疗的理念,告诉人们如何自然面对死亡,于是根据罗点点会长同名绘本改编,推出了《小象布布》短剧活动策划案。这算是爷爷患病那么久以来的一个思考,很多人恐惧死亡,源于它本身的未知,只有这件事你无法从前人获取“经验”,也许它很疼,也许它否定了你的存在,也许……其他。然而这部绘本以很轻松平静的方式告诉我们,死亡是一个自然规律,是人生中的一部分。

  人们不断地和死亡做斗争,不是“死亡”本身,而是伴随而来的恐惧、未知、疼痛、湮灭,或是其他,这场战斗的终点在哪里?我想,应该是面对死亡时的平静和坦然吧。于是2018年的365天,我都在学习“接受和面对”。

  2018年5月,爷爷的病情还不是很严重,我也第一次尝试着将缓和医疗的理念运用在陪伴中,一切如常。带着爷爷去医院旁边的小花园转了转,给他拍了一张照片,看起来很精神。爷爷是很爱玩的人,总是想到处转转,尝试新鲜事物,奶奶身体一直不好,直到开始化疗前,才终于去了自己心心念念的日本游轮之旅。

  作为家人,我们经常会被情感淹没,当“死亡”的字眼无法避免地出现时,会带有一种苍白的绝望,更无法理性地看待失去这件事。但相处时,我偶尔会提醒自己也是一名志愿者,知道自己如何处理有职业精神,这样多角色的身份会让我在生活中平衡,减少一点愧疚,也多出一份力量。

  2018年6月,化疗半年,爷爷第一次和我说,怪自己没有听爸爸的话,结果感冒了,病才会变重,有点自责的意味。我安慰他,没关系,现在我们就在治疗呀。我在想,这样的话能带给爷爷一丝一毫的宽慰吗?

  2018年7月,这次入院带着希望。检查之后医生说肿瘤小了,本来食欲不振的爷爷突然说饿了,要吃烧鸭,我和爸爸大喜,赶紧买来,爷爷一下子吃了小半只,我在想,可能真的有奇迹?

  2018年8月,又是一个阶段的化疗。抽血检查时好几个护士都找不到我爷爷手臂上的血管,只好让他歇一会儿再打。结果隔壁病房的奶奶突然病危,医生护士们涌进病房抢救。我隔着两道门看见了电视上常出现的电击,听到她女儿在病床前大喊“妈!妈!” ……办完手续回来,护士已经给爷爷打完了针,隔壁病房的床已经空了,家属陆陆续续挤在楼道。爷爷看起来很平静。我该如何选择合适的时机谈论“死亡”?

  2018年9月,今天和爷爷一起吃饭,他叫了自己爱吃的韭菜盒子,比之前的状态好点,吃了一点韭菜盒子,喝了点鸡汤。两个人就只是坐在一起看看电视。时间过得又快又慢。

  2018年10月,爷爷今天和我说自己还要出两套书。我又无奈又着急,还不安心养病吗?但犹豫了一下,改嘴夸了他:这么棒啊。总觉得写书出版是爷爷想要留些东西在世上,可能这就是他认为自己存在的价值吧,这也很好。只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怎么适当地支持他的选择?

  2018年11月,爷爷把我发表的文章发给了姑奶奶,姑奶奶说我写得很好,可以继承爷爷了。爷爷默默把这条信息转发给我看,我懂他的意思,可我也知道自己不会继承他,但在长年的对抗与沉默中,这是一个转机。

  2018年12月,停止化疗,停止服药,停止打针,开始放疗。爷爷的身体情况越来越不好,肿胀的双手,虚弱的气息,嶙峋的身体,奄奄垂丧的脑袋,我小心翼翼地问:“真的还不告诉奶奶吗?” 他突然生气:“不告诉,你别管!” 我希望爷爷可以面对他的情况和可能会发生的死亡,也希望奶奶可以拥有最后告别的时间。这不是一个孤独的战场,我很希望让爷爷知道,我们都很爱他,但这个“坏消息”要怎么说出口?

  我知道现在发生的所有事情不能重复,也不能重启。“爷爷,我希望你好好活着。” 我把这句话念了无数遍,可是我却从来没有说出口。我小心翼翼地,我明白无数个道理,我能把所有的人文关怀用在自己不认识的陌生人身上,对自己爷爷却这么吝啬。

  从小到大所有关系好的,小时候会陪我玩的,逢年过节会给我红包的爷爷奶奶们都去世了。即使他们都消失了,我也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因为对于我来说,他们永远都活在记忆里,好像昨天才见过一样。

  就在今天,写下这些字之前不久,爸爸妈妈还在不断地给我打预防针“爷爷可能挺不过春节”,我知道,但是嘴上却说“怎么可能。”我充满希望,也患得患失,等到死亡降临的那天,我会怎么样呢?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