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治疗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癌症 > 肺癌治疗

如何提高肺癌免疫治疗二线疗效?王洁教授提出4项策略

举报/反馈
2018-09-30 00:33:29医学界



  作者丨Chemo

  来源丨医学界肿瘤频道


  9月下旬,CSCO年会于厦门国际会议中心盛大召开。在肺癌免疫治疗专场中,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王洁教授分享了专题:如何提高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二线治疗的疗效。随着纳武利尤单抗获批用于EGFR/ALK阴性的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二线治疗,这一专题解读似乎来得十分应景。

  十多年来,随着靶向治疗及其他治疗手段的进步,NSCLC的总体生存状况得到了一定提升。美国SEER数据库最新数据显示[1],NSCLC总体5年生存率达到了18.6%,但对于发生远处转移的晚期NSCLC患者,5年生存率仍然仅有4.7%。

  而免疫治疗出现后,这一局面被打破,晚期NSCLC的5年生存率首次提高到了16%[2],相比4.7%翻了近三倍。不同于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传统肿瘤治疗手段,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利用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杀伤肿瘤。

  一方面,抗肿瘤免疫应答通过持续识别和记忆肿瘤抗原,随时间不短增强和扩大。

  另一方面,随着免疫应答的扩大,一些细胞毒性T细胞分化为成熟记忆T细胞。即使在原始抗原刺激不存在时,这些细胞依然能够提供长期免疫记忆保护。

  尽管免疫治疗相比传统疗法,显著改善了患者的总生存状况,但仍然有一个问题不可回避,即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药总体响应率偏低。

  

图1

  从上面这张图我们看到,除了Keynote 024研究中,帕博利珠单抗在PD-L1表达率≥50%的NSCLC患者中,客观缓解率(ORR)达到了44.8%,其余研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ORR几乎都徘徊在20%以下。

  那么,该如何提高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二线治疗的疗效呢?

  一

  利用生物标记物精准识别获益人群

  免疫治疗中生物标记物(biomarker)的概念,尽管被提出不过两三年,但已经渐渐为大家所熟知,包括PD-L1、TMB、CD8+ T细胞密度、TCR序列分析等,但需要指出的是,任何单一的生物标记物用于指导免疫治疗均具有局限性,“多重”生物标记物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PD-L1

  PD-L1的表达是最为大家熟知的免疫治疗biomarker之一,下面这张表回顾性地总结了CheckMate 017[3]、CheckMate 057[3]、Keynote 010[4]、OAK[5]研究中,PD-1/PD-L1单抗二线治疗晚期NSCLC基于PD-L1表达的总生存(OS)数据。

  

图2

  可以发现,在非鳞状NSCLC中,PD-L1表达率越高,患者OS获益越显著;而在鳞状NSCLC中,PD-L1表达率似乎对患者OS获益指导意义不强,仍需要寻找新的biomarker。

  肿瘤突变负荷(TMB)

  TMB是另一个广受关注的biomarker。下图中,2015年发表于Science的研究和2017年发表于NEJM的CheckMate 026研究[6]分别探讨了TMB与免疫治疗疗效之间的关系。

  

图3

  从无进展生存(PFS)曲线走势可以看出,TMB与免疫抑制剂单药二线疗效在NSCLC中存在显著相关性。相比低TMB(﹤10 Mutations/Mb)的患者,高TMB(≥10 Mutations/Mb)的患者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药治疗中位PFS显著延长。

  

图4

  同样在免疫联合化疗中,高TMB(≥10 Mutations/Mb)的患者获益也更显著[7]。1年PFS率显著高于低TMB患者。

  然而又一个问题出现了,并非所有的患者都能够进行TMB检测。在CheckMate 026研究中,有42%的标本不符合TMB检测要求。我们知道,晚期肺癌中常规的免疫组化、EGFR、ALK的检测都需要肿瘤组织,而TMB检测对肿瘤组织的获取量和质量要求都比较高,尤其在二线、三线治疗,重复活检变得更加困难。

  随着技术的进步,除了组织标志物,血液标志物、影像标志物也逐渐得到发展,血液和影像标志物均无创、样本易获得、且可以动态监测。

  

图5

  分析血液TMB(bTMB)和组织TMB(tTMB)的一致性发现[8],在TMB≥30的组织和血液样本中,有1/3的变异信息只来自于血液,1/4的变异信息只来源于组织,剩下的同时来自于血液和组织。也就是说,bTMB与tTMB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但需要知道的是,bTMB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不总是能够预测免疫治疗的疗效,研究显示,bTMB对阿特珠单抗的OS预测几乎没有作用[8]。且关于bTMB检测,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答:

  到底需要多大的panel:基因数/Panel Size的优化?

  选择纳入哪些基因:基因的选择对计算TMB有影响吗?

  哪些变异形式应该纳入:算法的优化,例如同义突变及indel?

  应该进行基于panel的bTMB与基于WES组织TMB对比。

  需要在ICB治疗组中进行bTMB预测价值的分析。

  二

  火眼金睛,早期识别假性进展、超进展

  假性进展的鉴别

  假性进展是免疫治疗的一项独特反应模式,表现为肿瘤负荷增大,但患者可以获益从而达到客观缓解或疾病稳定。出现假性进展原因主要有:当淋巴细胞浸润肿瘤时,肿块可能表现为增大或新病灶出现;另外达到适应性免疫反应需要一定时间,假性进展可能表现为肿瘤持续增长直至达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图6

  所以对于免疫治疗中,出现肿瘤增大的患者,不要急着停药,需先评估患者的系统症状和PS评分,如果患者症状稳定或改善,提示可能为假性进展。

  此外,假性进展的鉴别可以借助ctDNA动态监测。如果ctDNA含量表现为随治疗下降,则可能为假性进展。

  

图7

  如上图,今年发表于JAMA Oncology的这项研究中[9],共125例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接受了PD-1单抗治疗,其中29例患者观察到疾病进展(PD),对29例患者进行ctDNA分析(从基线开始到治疗12周的动态变化)发现,20例患者为PD,9例患者为假性进展。

  另外,血清IL-8的动态监测也可辅助鉴别假性进展。血清IL-8下降提示假性进展,血清IL-8升高则更倾向于真性进展[10]。

  超进展

  超进展(HPD)也是免疫治疗中比较特殊的表现。目前HPD还没有比较公认的定义,一些研究认为:根据RECIST标准,与基线相比,治疗期间首次评估疗效时肿瘤生长速率≥基线的两倍的增加为HPD。

  HPD并不是免疫治疗特有,在crizotinib、sorafenib、及vemurafenib等TKI治疗后,也观察到超速进展。

  

图8

  目前的研究发现,HPD与年龄存在显著相关性,19%的HPD患者年龄≥65岁。HPD与肿瘤负荷、治疗线数无相关性,PD-1抑制剂和PD-L1抑制剂在HPD上无明显差异。另外有研究观察到,出现HPD的患者多存在MDM2基因扩增。

  基于以上证据,我们可以在免疫治疗过程中通过监测基因突变、关注HPD高风险人群,从而做到未雨绸缪,防止HPD突发状况。

  三

  探寻合适的治疗时间

  关于免疫治疗的持续时间,目前的研究表明,1年的疗效不如2年。

  CA209-003和KeyNote-010研究表明:PD-1抑制剂治疗2年后停药,大部分患者仍在持续应答。免疫治疗的治疗时间是2年还是持续治疗,目前尚没有定论。

  四

  进一步探索联合策略

  目前,免疫治疗二线都是单药,对于PS评分较好的患者,或许可以考虑联合治疗。

  另外对于驱动基因阳性、一线靶向治疗后耐药的患者,以及突变负荷高、突变混乱,没有较好靶向治疗对策的患者,也可能是免疫治疗的合适人群。

  总结

  目前仍有约60%的NSCLC患者治疗手段非常有限,生存预后不理想;

  多种PD-1/PD-L1抑制剂已经成为新二线NSCLC治疗标准;

  未来通过biomarker的研究精准识别获益人群以促进二线免疫治疗的疗效;

  精细化的分层基础上的合理的联合策略是未来的探索方向。


  参考文献

  [1] 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 Program (SEER) stat Fact Sheets: Lung and Bronchus cancer. Available at: http://seer.cancer.gov/statfacts/html/lungb.html.Accessed June, 2018

  [2] Scott Gettinger, et al. J Clin Oncol. 2018; Mar 23:JCO2017770412.

  [3] Leora Horn, er al. J Clin Oncol. 2017;35:3924-3933.

  [4] Roy S Herbst, et al. Lancet 2016;387: 1540-50.

  [5] Rittmeyer A, et al. Lancet 2017;389:255-265.

  [6] N Engl J Med. 2017 Jun 22;376(25):2415-2426.

  [7] N Engl J Med. 2018 May 31;378(22):2093-2104.

  [8] Nat Med. 2018 Aug 6. doi: 10.1038/s41591-018-0134-3.

  [9] JAMA Oncol. 2018 Feb 8:el175332.

  [10] Ann Oncol. 2017 Aug 1;28(8):1988-1995.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