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诊断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癌症 > 检查诊断

三步筛查现“原形”

举报/反馈
2008-05-26 00:14:0039健康网
三步筛查现“原形”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位于女性肿瘤的第二位。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是南非,其次在亚洲,我国发病率每年新增发病数超过13万,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的73-93%。在发达国家,其发生率明显下降,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对宫颈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宫颈筛查工作不完善,女性对宫颈疾病的忽视,致使我国宫颈癌的发生率是发达国家的6倍。

  最新研究表明,由于宫颈癌存在较长的、可逆转的癌前病变期,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后,宫颈癌患者五年治愈率已达90%,可知宫颈癌是一个可以预防和治愈的疾病。因此,宫颈癌的筛查和预防就有着重要的意义。

  科学证明,由于宫颈癌的生成是非常缓慢的,一般的宫颈癌前病变发展成为宫颈癌大约需要10年时间,这期间的任何一次检查都可以把宫颈癌扼杀在初期。由于解剖位置的关系,子宫颈癌前变化可能不易被医生及时发现,必须要辅以先进的技术进行检查。宫颈病变三阶梯式诊断程序为:细胞学-阴道镜-病理组织学活检。

三步筛查现“原形”

  第一步:TCT+HPV

  传统的手工方法(巴氏涂片)由希腊医生Papanicolaou(巴氏)发明,于20世纪40年代开始用于宫颈癌筛查。因其方法简便,患者无痛苦,且成本较低,非常适合大范围人群的普查,至今沿用了近半个世纪。但由于其敏感性低导致检测结果准确率较低,漏诊率和误诊率都很高,目前发达国家已逐渐停止使用该法,仅在部分不发达或发展中地区仍然使用。

  随着宫颈癌病因学研究的深入,宫颈癌的早期筛查方法也取得突破性进展,TCT和HPV检测越来越受到推崇。目前,宫颈癌的细胞学检查方法——薄层液基细胞学和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DNA新技术,已经使宫颈癌早诊早治成为现实。这种方法识别高度病变的敏感度比以往的检测方法显著提高,假阴性率大大降低,因此可用于粗筛高风险人群。

  TCT又称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医生将采集到的细胞放入装有细胞保存液的标本瓶中送达实验室,制片过程由计算机程序控制。主要步骤有,细胞混匀;细胞负压采集;细胞转移。其优点是清除了杂质,形成一个清晰的细胞单层涂片,病理医生可以一目了然,使宫颈癌尤其是癌前病变的诊断率显著提高。这种高科技检测方法可以保障检测结果更可靠,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诊断率准确率较高,同时还可以提示受检者是否有炎症,或者癌前病变的程度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此外,TCT的保存液还可以直接用于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检测。目前资料证明,HPV感染是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最主要病因, 99.8%的宫颈癌患者中可以发现HPV病毒。HPV检测结果提示:宫颈正常而HPV阳性,或HPV阳性的上皮内瘤样病变应列为子宫颈癌的潜在危险人群。

  所以说,HPV病毒基因高危型检测能根据HPV的分型来预测宫颈癌发生的风险指数,从高危人群中筛查出宫颈癌的“后备军”们,让宫颈癌无所遁形。

  目前,世界上公认最先进及准确的宫颈癌筛查方法为TCT+HPV,为更多的女性朋友提供健康的“护身符”。

  第二步:阴道镜+碘试验

  在细胞学检查有怀疑或阳性时,辅以阴道镜检查。阴道镜能将病变部位放大10-40倍,借以观察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病变。

  正常宫颈和阴道鳞状上皮含丰富糖原,可被碘液染为棕色,而宫颈糜烂、异常鳞状上皮区(包括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及浸润癌)均无糖原存在,不会被染色。临床上用阴道窥器暴露宫颈后,擦去表面粘液,以碘液涂抹宫颈及穹窿,如发现不正常碘阴性区,即为可疑部位,需作进一步检查。

  但阴道镜检查不能代替刮片细胞学检查及活体组织检查,也不能发现宫颈管内病变。

  第三步:病理组织学活检

  病理组织学活检包括宫颈和宫颈管活体组织检查和宫颈锥切术活检。

  阴道镜不能直接确诊是否患有癌症,但可协助活检进行宫颈检查。据统计,在阴道镜协助下取活检,早期宫颈癌诊断率高达98%左右。 在阴道镜下,碘染色出现不着色区,即可在此区取活检送病理检查。在未染色区取材,可提高准确性,取材时应包括宫颈鳞柱上皮交界外,并最好在3、6、9、12点作四点活检,以防漏诊。

  在活体组织检查不能肯定有无浸润癌时,可进行宫颈锥形切除术,将宫颈作锥形切除。术前应先作阴道镜确定病变部位,亦可作碘试验。切除的标本应作连续病理切片以除外浸润癌。

  但目前诊断性宫颈锥形切除术已很少采用。

  当宫颈癌确立后,根据具体情况,可进行肺摄片、淋巴造影、膀胱镜、直肠镜检查等,以确定宫颈癌临床分期。

  提示:我到底该不该进行宫颈癌筛查?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不同年龄层次的妇女进行筛查的要求也不同。

  (1)任何有三年以上性行为或21岁以上有性行为的妇女均为筛查对象。(因为21岁以下的子宫颈癌患者极为罕见,而且从HPV感染到癌前病变至少需要3一5年时间)。

  (2)高危妇女为筛查的重点人群,“高危妇女”定义为有多个性伴侣、性生活过早、HIV/HPV 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卫生条件差或性保健知识缺乏的妇女。

  (3)年龄大于65岁或因其它良性疾病切除子宫后的妇女不需要进行子宫颈癌筛查。

  筛查时间大约是每年一次,连续2次细胞学筛查均为正常者,可适当延长筛查间隔至3年。若连续两年HPV和细胞学筛查均为正常者,可延长筛查时间间隔至5-8年。免疫功能低下者,如HIV阳性、器官移植、化疗患者,筛查间隔时间最好每年一次。

  宫颈癌前病变发展到宫颈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约需10年。因此,早期筛查及诊断是预防及消除宫颈癌的有效方法。至于选择怎样的筛查方案、筛查时间,则需要根据自身情况结合专家建议进行。

  关爱自己,预防宫颈癌,积极对待宫颈癌筛查才能让宫颈癌“现形”!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实习编辑:黄熙琳)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