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诊断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癌症 > 症状诊断

家族性血管网织细胞瘤7例

举报/反馈
2008-05-18 10:55:0039健康网社区

  血管网织细胞瘤又称血管母细胞瘤,为良性肿瘤,好发于后颅窝,约占颅内肿瘤的 1.5%~2.0%,多为囊性肿瘤,囊壁有瘤结节,此类型手术相对简单,治疗效果较好;但少数为实质性肿瘤,其血运极为丰富,手术全部切除较困难,复发率偏高。现报告一个家庭中3例,追查家族中的两代均经病理确诊为血管网织细胞瘤的共7例,对其治疗及遗传方式予以讨论。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例1:患者女性,58岁。主因头痛伴走路不稳2月于1999年01月入院。查体:神清语利,双侧视网膜血管增粗,共济试验(+++),余未见异常。外周血细胞及内脏B超检查未见异常。25年前曾行小脑蚓部血管网织细胞瘤切除术,术后无明显后遗症。MRI示:小脑蚓部类圆形占位,肿瘤直径约4.0cm,幕上脑室扩张,后颅窝颅骨缺损。在全麻下行肿瘤全切术,因周围粘连较重,术中牵拉,术后未清醒。病理示:血管网织细胞瘤。

  例2:患者男性, 31岁(例1的次子)。主因视野中心黑影伴构音轻度异常1月于2001年05月入院。查体:神清语利,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外周血细胞及内脏B超检查未见异常。MRI示:小脑蚓部、延髓背侧类圆形占位,肿瘤直径约3.5cm,脑室系统无扩张。在全麻下行肿瘤切除术,因与延髓粘连较重,术中残余小量包膜。病理示:血管网织细胞瘤。术后行放射治疗。

  例3:患者男性,40岁(例1的长子)。主因双手指麻本7年于2002年12

  作者单位:050051 石家庄市中医院神经外科

  月入院。查体:神清语利,双上肢浅感觉减退,无肌容改变。外周血细胞及内脏B超检查未见异常。MRI示:颈1~7脊髓增粗,颈1~2髓内串珠样空洞形成,颈2类圆形占位,直径约1.2cm。在全麻下行肿瘤全切术。病理示:血管网织细胞瘤。

  该家庭中3例,亲代1人患病,子代无一幸免,且术前外周血细胞及内脏B超检查均未见异常,术后红细胞计数均较术前略有下降。

  1.2 影像资料

  例1 MRI影像 例2 MRI影像 例3 MRI影像

  1.3 家族资料

  1.3.1 家谱图

  1.3.2 肿瘤生长部位:肿瘤位于小脑蚓部3例,为女1、女2、男6;肿瘤位于脑干背侧2例,为男5、女7;肿瘤位于脊髓2例,为男3、男4。

  1.3.3 预后:女1、女7死于术中;男3死于悲观厌世自杀;男6死于术后严重并发症;女2植物状态生存;男4、男5无明显后遗症。

  1.3.4 复发:女2术后25年复发,2次手术后植物状态生存;男6术后10年复发,2次手术死于术后并发症。

  1.3.5 其他:女8、女9均于17岁左右突然因病死亡,病因不详;女10患右下肢血管瘤,手术切除痊痊愈。

  2 讨论

  血管网织细胞瘤为良性肿瘤,主要位于小脑半球(约占65%),其次在小脑蚓部(约占15%),还有的在小脑桥脑角,脑干和脊髓仅占8%左右。MRI是当前诊断血管网织细胞瘤的主要手段,肿瘤的部位,血流丰富的影像学征象及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显示的很清晰;DSA及MRA可很好地观察肿瘤供血动脉。根据肿瘤的部位及特征性MRI资料,临床诊断一般不难,治疗以尽可能手术全切为原则[1],囊性肿瘤易于全部切除,疾病可以治愈;而实质性肿瘤供血丰富,难于全部切除,术后可行放射治疗。值得强调的是,在显微镜下先处理供血动脉,瘤体缩小后再沿肿瘤边缘分离,可提高全切率;术中不可穿刺活检或试图分块切除,以免发生难以控制的大出血;较大肿瘤,正常灌注压突破综合征(NPPB)是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术前供瘤血管栓塞或亚低温麻醉,可减少NPPB的发生;尽量避免遗漏瘤结节是减少复发的关键[2][3]。

  本病有遗传倾向,一家族中多人患病者时有报导,但由于多数病例缺乏详细的家谱调查,其确切发生率难以判断。从遗传角度分析,此家族表现为垂直遗传,其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当亲代之一患病时,其子代有50%接受该突变基因而发病。

(实习编辑:钟少玲)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