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临床实践表明,肝癌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但在肝癌治疗中临床工作者常常对这些差异考虑较少,更缺乏相关方面的系统研究,以致影响治疗效果。1995年以来,广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系列研究,在国内首先报告了肝癌DNA倍体和nm23-H1、P53癌基因蛋白表达的联合研究,证实这三项指标与肝癌的预后有密切关系;首先报告肝癌病人脾静脉血的免疫状态,为肝癌病人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有实用价值的数据;对广西肝癌病人的肝动脉变异情况,广西青年人肝癌以及直径小于3厘米的小肝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了研究,使肝癌的治疗方法更合理、更有效;报告了TIL细胞的分离培养和抗癌活性研究,证明了TIL细胞对肝癌细胞有明显的杀灭活性,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报告了抗癌药敏感试验在肝癌个体化治疗上的应用,对抗癌药物合理筛选具有指导价值。根据上述研究结果,确定了实用可靠的肝癌个体化治疗指标,建立了个体化治疗的原则和方法,明显提高了治疗效果。
(实习编辑:黄熙琳)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肿瘤医院 乳腺肿瘤科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肿瘤科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中西医结合科暨老年肿瘤科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妇科肿瘤科
主治医师
杭州种福堂中医医院 中医肿瘤科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金塔县解放路385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湖北省襄樊市大庆东路78号
三级 综合医院 公立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盛锦路1号
二级 综合医院 公立
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黑泥村
三级 综合医院 公立
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里官路28号
三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
河南省郑州市人民路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