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接上期)
16二芳基三嗪类
二芳基三嗪类化合物(Diaryltrizaine,DATD,31)是在提高IFU类化合物的稳定性时发现的第一个DATA类化合物。随后经过自由能量子计算分析之后得到HIV-1 RT抑制剂的结构模型Fet-NH-Ph-U,其中HET代表杂环,U代表不饱和的疏水性集团。以32为基本结构,人们合成大量的只含一个芳基的新型三嗪类衍生物,活性研究发现都有较好的抗HIV活性。DATA类已成为一大类潜在的活性极好的抗野生型和单突变型毒株的HIV-1抑制剂,但该类化合物对双突变的病毒株(如L100I+K103N)的抑制能力却较低。
17芳基嘧啶类
该类化合物的代表有TMC125(Dapovorone,Etravirine,R165335,33)、TMC-120(34)等,其中TMC125对单突变以及包括L100I+K103N在内的双突变的病毒株均有极强的抑制作用,且副作用小。
18三环苯并噻吩类(硫茚类)
从具有抗HIV-1活性的NCI化合物储库中筛选出的化合物NSC-380292(35)是一个具有新的结构类型的潜在HIV-1RT抑制剂,IC50=1.24umol/L,治疗指数为800。该化合物有2个手性中心(2a,7b),但只有2个异构体存在(R,R)和(S,S)。拆分后进行活性测定,(R,R)异构体活性较好(其IC50为0.8umol/L)。以NSC-380292为先导物合成了一系列衍生物,并对光学纯的异构体进行了活性测定,发现其衍生物也均是(R,R)构型的活性优于(S,S)构型,且2-甲氧甲酰基取代对保持较高的活性有利。在所合成并进行了研究的一系列化合物中,化合物36活性最好,其(R,R)构型的IC50为0.5umol/L。
19 1,2,4-三唑类
该类中的第一个化合物37是通过利用以细胞为基础的HIV复制化验法而发现的,具有微摩尔级的抑制活性。随后,对55结构中的N-4位的取代苯环和侧链上取代氨基的苯环进行改善,得到了一些对野生型病毒株以及发生Y181C、K103N、L100I变异的耐药性病毒株有较好活性的化合物。其中化合物38具有较好的活性。其对野生型EC50为0.0001umol/L;对Y181C-K103N双变异EC50为0.06umol/L,进一步对该类化合物进行改造,将三唑环上N-4位取代的苯环换成萘环取代比喹啉环取代活性好。许多改进的三唑类化合物正在临场评价之中。
20四唑类
人们通过高通量筛选发现了与上述三唑类相似的四唑类化合物,具有抑制K103N/Y181C双变异株逆转录酶的活性。化合物39是该类化合物中最早被发现的,在抗K103N/Y181C双变异株的同时,还有抗野生型病毒株的作用,该系列化合物的结构改造筛选出的化合物40活性较好,其IC50(变异型K103N/Y181C)=28mol/L;EC50(变异型K103N/Y181C)=28nmol/L;EC50(野生型)=28nmol/L;且具有较好的理化性质,半衰期为90min。该类化合物是极有潜力的抗变异株的抑制剂。构效关系研究表明;在该类化合物苯胺基的对位引入炔基有利于改善理化性质并提高活性。
21天然产物
人们不仅借助人工合成发现新药,往往还从大自然中各有所收获,从天然药物中寻找活性成分和直接应用天然药物以及中药配方治疗AIDS的研究正方兴未艾。目前从植物、海洋生物、微生物和动物来源的天然药物中已经发现了一些化合物对抑制HIV表现出良好势头。下文将综述该类天然产物。
吡喃香豆素类化合物是从马来西亚热带雨林植物Calaophyllum lanigerum 中分离而得的新型四环香豆素类化合物,其中化合物(+)Calanolide A(41)抗HIV-1活性最好,不仅对AZT耐药病毒株有抑制作用,对奈维雷平和TIBO类耐药病毒株也有抑制活性,现正在临床试验中。41和(-)Calanolide B(Costatollide,42)都具有抗HIV活性。而其对映异构体(-)Calanolide A和(+)Calanolide B 却无任何活性。
活性好的还有以天然香豆素为先导化合物而合成的新型双吡喃香豆素Calanolide(43)和Inophyllum(44)两种结构类型的化合物。这类化合物不仅结构新颖,且具有高度特异性的抗HIV-1 RT活性,它们不仅对抗艾滋病药物AZT耐药的病毒细胞株有抑制作用,对其他非核苷类HIV-1 RT抑制剂,如TIBO、Nevirapline及吡啶酮等产生耐药性的病毒株也有抑制作用。
从1990木脂素被首次报道具有抗HIV活性以来,确认和制备更有效、更安全的木脂素类化合物的抗HIV药物的研究不断深入。如芳基丁烷及芳基丁烯类木脂素,芳基丁内脂类木脂素等木脂素等木脂素衍生物均得到研究,其中木脂素Anolignan A(45)与B(46)是具有抗HIV活性芳基丁烯类木脂素的代表,1994年它们从植物Anogeissus acuminata中被首次分离出来,是较强的HIV-1 RT抑制剂,且这两个木脂素具有协同作用。
金丝桃素是由贯叶金丝桃或三棱三叶金丝桃等金丝桃属植物的鲜花中提取的具有两分子大黄素结构的天然产物[,体内外活性试验表明其具有抗HIV-1活性,与AZT联合作用有协同作用。
黄芩提取物及其主要成分黄芩苷(Baicalin,48)及黄芩苷元(Baicalien,49)在细胞培养中抑制HIV-1 RT和细胞病变(CPE),抑制病毒荧光抗原(FA),并可抑制HIV在H9细胞中复制。一般来讲,HIV-1感染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吞噬细胞是该病毒在体内生存和复制的宿主细胞,各种细胞上的蛋白受体都具有特异的糖基识别性,糖与苷元相连成苷,不仅有可能提高生物靶分子和HIV的亲和力,而且有利于改变溶解性及其在体内的转运。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 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
主任医师
北京市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医肿瘤科
主任医师
北京积水潭医院 骨肿瘤科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肿瘤医院 乳腺肿瘤科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肿瘤科
二级甲等 专科疾病防治院(所、中心) 公立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兴平南路
二级甲等 专科疾病防治院(所、中心) 公立
合阳县
二级 综合医院 公立
襄樊市清河路37号
二级甲等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公立
江州大道192
二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
安徽省歙县新安路23号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上海市静安区延安西路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