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睡什么样的床对身体最好

  我们知道,床有各种各样的,有人喜欢软一点的床,有人喜欢硬一点儿的床,那究竟是软床好呢,还是硬床好呢?我们先对各种床做个分析比较。

  席梦思床太软。这种床有很好的透气性,但多数都比较厚、比较软。从颈椎病预防和治疗的角度来看,床铺不要太软。过于柔软的床铺会造成由于人体重量压迫而形成中央低、周围高的状态。这样就会增加腰背部卧侧肌肉的张力,而且也势必导致头部的体位相对升高。就好像枕个高枕头一样,将导致局部肌肉韧带平衡失调,从而直接影响颈椎本身的生理曲线。时间长了,就会加速颈椎的退变,直接导致颈椎病的发生。

  木板床太硬。这种硬床好不好呢?木板床能维持脊椎的平衡状态,有利于颈椎病的防治,应该算是好床。但是睡过硬床的人都知道,床太硬了睡在上面感觉不舒服,而且透气性也不好,因此床铺也不宜太硬。

  棕绷床不耐久。这种床无论是透气性上,还是柔软程度上,都是不错的选择。但这种床用的时间稍长一点,弹性就会逐渐减弱,成了软床。所以这种床不宜久用。

  钢丝弹簧床最差。这种床既有与棕绷床相似的特点,也有与软床相似的特点。刚开始睡上去可能会很舒服,但是时间长了就很不舒服了,是不适用于颈椎病及其他脊椎疾病患者使用的。

  理想的火炕。北方的农村百姓常睡火炕,火炕在冬天冷了可以加温,夏天热了可以降暑,是很理想的睡眠之处。但是直接躺在火炕上面也很硬,人们便铺上了毡子和褥子,这时再睡上去就很舒服了。这是最有利于颈椎病患者睡的“高级床铺”。

  可是很多地方没有这种“高级床铺”,怎么办?比较理想和经济的办法是在木板床上铺上厚度适当、软硬适宜的褥子或薄一点的席梦思床垫。软硬度达到什么程度最为理想呢?仰卧位时将手掌伸入腰下能够勉强进入为最好。

  有人可能觉得,选床有点像选鞋一样,适不适合只有自己知道。其实二者又有不同,因为感觉舒服的床并不一定对你的身体有好处。一方面要舒适,一方面还要健康,要做到“鱼与熊掌兼得”。

(责任编辑:王辉)

2012-03-01 15:55:00浏览5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吴泽霖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儿童孤独症怎样治疗
儿童孤独症的治疗通常包括药物治疗、社交技能训练、家庭支持与教育干预、行为疗法、语言疗法等。由于孤独症涉及多方面的发展和行为问题,建议寻求专业的心理医生或儿科医生进行评估和治疗。 1.药物治疗 孤独症患儿可遵医嘱使用中枢兴奋剂、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如哌醋甲酯、利培酮等。中枢兴奋剂适用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共病的患者,但需监测心率和血压变化;而抗精神病药物则应从低剂量开始缓慢增加至有效剂量,并密切观察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建议家长于餐后让患儿服用药物,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2.社交技能训练 通过角色扮演、模拟社交情境等方式帮助患儿学习和实践社交技巧,通常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需要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并根据个体差异调整教学策略。 3.家庭支持与教育干预 提供家庭教育支持和指导,包括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训练、社会交往技巧训练等。强调家长参与并配合实施计划,定期评估效果及调整治疗方案。 4.行为疗法 运用正反馈强化、负反馈消退等手段塑造目标行为模式,改善不当行为表现。重点在于建立一致性管理原则,并保持环境一致性以促进预期行为持续性发展。 5.语言疗法 针对孤独症患者的言语障碍开展针对性训练,包括语音模仿、词汇扩展等。需要耐心引导患儿逐步提高沟通表达能力,并结合日常生活情景进行练习。 此外,建议患儿适当参加适合的体育活动,如游泳、跑步等,以增强体质,也有助于缓解压力,进而改善孤独症的情况。
李洪伟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孤独症儿童四个表现
孤独症儿童四种表现的说法不准确,孤独症的儿童通常有社会交往障碍、语言发育障碍、兴趣狭窄、行为方式刻板等表现。 1、社会交往障碍 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障碍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社会交往障碍,如眼神交流、表情交流、动作姿势、语言交流等障碍。 2、语言发育障碍 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发育障碍表现为语言表达能力受损,语言发育迟缓,甚至出现语言发育障碍。随着年龄的增长,语言发育障碍表现可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明显的语言障碍。 3、兴趣狭窄 孤独症儿童的兴趣狭窄表现为对于正常儿童所热衷的活动、游戏、玩具等不感兴趣,而对非玩具的事物、玩具的感兴趣程度显著减退。比如对于盒子、瓶盖等物品的兴趣度可能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明显的兴趣低下。 4、行为方式刻板 孤独症儿童的行为方式刻板主要表现为日常生活中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会反复进行刻板的动作,比如转圈、用手拿东西等。 5、其他表现 孤独症儿童的智力障碍主要表现为智力低于同龄人,且对周围的环境漠不关心,反应迟钝。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过度紧张以及焦虑。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建议家长及时带孤独症儿童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郑雅格主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方法
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方法主要包括行为干预、语言训练、社交技能训练及感觉统合训练等。1、行为干预:行为干预常用方法包括应用行为分析和正向行为支持。应用行为分析通过分解目标行为,采用正向强化、提示、逐步引导等技术,帮助儿童学习新技能和改善问题行为。正向行为支持通过分析问题行为的功能,制定个性化干预计划,采用环境调整、替代行为训练等方法,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2、语言训练:语言训练方法包括语言行为干预和图片交换沟通系统。语言行为干预通过分析语言行为的功能,采用模仿、提示、强化等技术,帮助儿童发展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图片交换沟通系统通过使用图片卡片,帮助儿童学习功能性沟通技能,逐步过渡到口语表达。3、社交技能训练:社交技能训练包括社交故事、角色扮演和同伴介入。社交故事通过编写简单易懂的故事,帮助儿童理解社交情境和适当行为。角色扮演通过模拟真实社交场景,帮助儿童练习社交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同伴介入通过安排典型发展同伴参与训练,提供自然社交互动机会,促进社交技能泛化。4、感觉统合训练:感觉统合训练包括感觉统合疗法和听觉统合训练。感觉统合疗法通过提供各种感觉刺激,如触觉、前庭觉、本体觉等,帮助儿童整合感觉信息,改善感觉处理能力。听觉统合训练通过播放经过调制的音乐,帮助儿童调节听觉敏感性,改善听觉处理能力。针对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建议早期诊断和干预,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注重整体发展和功能改善;加强家庭参与,提供家庭支持和指导;定期评估训练效果,及时调整训练方案。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