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按“生物钟”规律安排学习

  这是一份科学家研究的资料,分析了一天24小时里,人体生物钟的运转和人体生理机制出现的相应的变化。

  在每天的不同时段其学习和工作效率是不同的,有时会感觉大脑灵活,有时又会感觉大脑不开窍。当了解了人体生物钟在一天中的运行情况后,按照人体生物钟的节律来学习,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度的调节,其学习效率和效果可能就会大不一样了。

  凌晨1时。在这段时间得到充分休息的人,醒后会神清气爽,容光焕发。多数人已睡眠3小时,进入易醒的浅睡阶段,对疼痛特别敏感。

  2时。除肝脏,体大部分器官工作节律极慢。肝利用这段安静的时间加紧产生人体所需要的物质,首先是把一切有毒物质排出体外,仿佛是在做人体“大扫除”。

  3时。全身休息。肌肉完全放松。如果这时候非干做事不可,要立即全神贯注地把它干完。这时血压低,脉搏和呼吸次数少。

  4时。血压更低,脑部的供血量少。不少人和在这个钟点死亡。全身器官工作节律慢,起床太早的人往往会感到很疲倦,称之为疲劳时间。但听觉却很灵,稍有响动就会醒。

  5时。肾不分泌。人已经历了几个睡眠阶段:浅睡、做梦及不做梦的深睡。若起床则思维也不太敏捷,需要活动后才能进入正常状态。如果要早起需要辅助活动来调节自己。

  6时。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即使想继续睡,也睡不安稳了。

  7时。人体的免疫功能特别强。其时若遇到病毒或病菌,最有希望抵抗住。吃早餐补充营养物质是必要的。

  8时。身体状况逐步进入兴奋。但是周一上午8时注意力难集中,学习效率也低,是最需要进行调节的。因为在周末多数孩子都会放忪自己,体内的生物钟也一下子会变得“懒惰”起来,所以在周一上午要有意识地积极调整,而不是任由身体慢慢地恢复。

  9时。精神活性提高,痛感降低。心脏开足马力学习。

  10时。精神充沛,处于最佳运动状态。注意力和记忆力达到高峰,效率很高,这是最好的学习时间。

  11时。肝脏照样努力地工作,人体不易感到疲劳。

  12时。到了全身总动员的时刻。

  13时。肝脏休息,有部分血糖进入血液。午饭后感到精神困倦,这是血液涌向消化系统以及正常激素变化的结果,胃酸分泌最丰富,称为消化时间。肌肉能力也最强,又称为体操时间。

  14时。这是一天24小时中第二个最低点,反应迟钝

  15时。情况开始好转。人体器官此时最为敏感,特别是嗅觉和味觉。学习能力逐渐恢复,人的手指最灵巧,是动手制作时间。

  16时。一天中较重要的学习和工作以及消耗精力的作业可在此时间完成,思路应该比较清晰。

  17时。学习效率提高,运动的训练量可以加倍。

  18时。痛感重新下降,希望增加活动量,神经活性降低。

  19时。血压增加,精神最不稳定,任何小事都会引起口角,需要注意情绪的调整。

  20时。体重最重,反应异常迅速。

  21时。记忆力增强,此时最适于学生背诵,可以记住不少白天没有记住的东西。

  22时。身体的多种功能均处于最低潮,激素分泌最少,学习效率最低,准备休息才是良策。

  23时。人体准备休息,继续做恢复信息细胞的工作。

  24时。一昼夜中的最后一点钟,如22时就寝,现在该进入梦乡了。

  从这份资料可以了解到:清晨,上午8~10点,晚上8~10点,大脑皮层处于亢奋状态,因此是最佳用脑时间。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天当中最佳的用脑时间,进行比较重要的学习。如读内容较为复杂的书,做难度较高的作业。

  人们常常说:早晨的10分钟,胜过深夜的1小时。清晨,是用脑的黄今时刻,要把握这个时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十分重视清晨的学习,他在给子的一封信中写道:“清早上课前的一个半小时的脑力劳动,这是极宝贵的时间。我所完成的一切都是在早晨做的。三十年来,我都是清晨5点钟开始自己一天的工作,一直工作到8点。三十本教育方面书和三百多篇的学术论文,都是在早晨5点到8点写成的。我已经形成了要种脑力劳动的节奏,即使我想在早晨睡个觉也是睡不成的。因为这段时间里我全身心都准备进行脑力劳动。”

  把艰深的学习内容和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尽可能安排在每天最佳的用脑时间里去做;在其他时间里,学习一些相对轻松的内容。按照人的“生物钟”的规律,合理使用时间,是获得最高学习效率的保证。

(责任编辑:武秀琴)

2012-03-16 14:26:00浏览8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痣癌变前期有什么症状,应该看哪个科
痣癌变前期有形态改变、颜色变化、大小变化、感觉异常等症状;此类患者应该到皮肤科或肿瘤科就诊。痣是皮肤上的一种局限性皮损,有隆起性和非隆起性两种,若存在疑似癌前变化应积极就医。一、痣癌变前期症状:形态改变:正常的痣通常形态规则,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晰。一旦痣癌变前期,其形状可能变得不规则,边缘参差不齐,像是被虫子啃咬过,甚至出现锯齿状。这是因为癌细胞的生长不受控制,向周围组织浸润,破坏了原本整齐的边界结构。颜色变化:健康痣的颜色均匀统一,多为黑色、棕色或褐色。但癌变前期,痣的颜色可能会变深、变浅或变得斑驳不均,出现多种颜色混杂,如黑色中夹杂着红色、白色等。这是由于癌细胞影响色素细胞的正常功能,导致色素分泌紊乱。大小变化:一般的痣大小相对稳定,而癌变前期的痣会逐渐增大,直径可能超过6毫米。这是癌细胞不断增殖、堆积的结果,使得痣的体积慢慢膨胀。感觉异常:原本无症状的痣,在癌变前期可能会出现瘙痒、刺痛、灼热感,甚至破溃、出血、结痂后长时间不愈合。这是因为癌组织刺激周围神经末梢,破坏皮肤的屏障功能,引发这些不适症状。二、应该就诊的科室:皮肤科:皮肤科医生专注于皮肤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对于痣的良恶性判断有着丰富的经验。其通过肉眼观察、皮肤镜检查等专业手段,能够初步评估痣的情况,判断是否有癌变倾向。如果痣的外观表现出上述可疑变化,首先应前往皮肤科就诊。肿瘤科:当皮肤科医生高度怀疑痣已经癌变,或经病理活检确诊为黑色素瘤等皮肤癌后,就需要转诊至肿瘤科。肿瘤科医生会根据癌变的具体类型、分期,制定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切除、化疗、放疗等,利用专业知识对抗癌症,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对于身上的痣,建议定期进行自我观察,可拍照记录痣的形态、颜色、大小等特征,以便对比发现细微变化。尽量避免对痣的刺激,如反复搔抓、摩擦、暴晒等,减少癌变风险。若发现痣出现上述异常症状,务必及时就医,不要自行用药或轻信偏方,以免延误病情。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妇科炎症每个月都复发会癌变吗
妇科炎症每个月都复发,通常不会直接导致癌变。这一结论基于妇科炎症与癌症发生机制的显著差异。妇科炎症,泛指女性生殖器炎症,包括子宫颈阴道部炎症、子宫颈管黏膜炎症、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卵巢炎等多种类型。这些炎症主要由细菌、真菌或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表现为瘙痒、疼痛、分泌物增多等症状。而癌症的发生则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演变过程,涉及基因突变、环境因素、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虽然长期慢性炎症可能增加细胞变异的风险,但其通常不会直接引起癌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长期妇科炎症若得不到有效控制,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输卵管粘连堵塞导致不孕、异位妊娠,以及慢性盆腔痛等。这些并发症不仅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对生殖健康造成长期损害。此外,妇科炎症的反复发作还可能导致阴道内菌群失调,使得阴道pH值升高,阴道自净作用减弱,从而增加感染其他病原体的风险。若妇科炎症反复发作,建议女性患者及时就医,通过妇科检查、白带常规检查等方式明确诊断。一旦确诊,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硝唑栓、替硝唑栓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或遵医嘱通过激光治疗、液氮冷冻治疗等方式进行物理治疗。同时,患者还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不洁性行为,保持外阴部清洁干燥。在治疗期间,患者应遵医嘱足量足疗程用药,避免病情反复发作。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痣癌变前期有什么症状
痣癌变前期通常会有一些较为明显的症状变化,包括大小变化、形状改变、颜色变化、表面变化、感觉异常等。如果发现身上的痣出现上述一种或多种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皮肤科就诊,进行详细的检查,如皮肤镜检查、病理活检等,以明确痣的性质。1、大小变化:痣在短时间内,如几个月到一年内明显增大,体积变大或面积扩张,这可能是癌变的一个信号。2、形状改变:原本规则的痣变得形状不规则,边缘不再整齐,出现锯齿状、毛刺状或模糊不清的边界。3、颜色变化:痣的颜色变得不均匀,可能出现多种颜色混合,如棕色、黑色、红色、白色或蓝色等,或者颜色明显加深或变浅。4、表面变化:痣的表面变得不光滑,出现粗糙、脱屑、结痂的现象,甚至有渗液、出血等情况。5、感觉异常:痣周围的皮肤可能出现瘙痒、疼痛、烧灼感等不适,或者痣本身有压痛感。周围皮肤改变:痣周围的皮肤可能出现新的小痣,形成卫星灶,或者出现炎症反应,如红肿等。需要注意的是,患者日要注意穿着宽松、柔软的衣物,减少对色素痣部位的摩擦,尤其是领口、袖口等容易与皮肤产生摩擦的部位。避免搔抓、抠挖色素痣,防止因外力刺激导致痣细胞异常增生,增加恶变几率。同时,还要注意保持色素痣及其周围皮肤的清洁,用温和的清洁产品清洗,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或沐浴露。清洗后要及时擦干,防止水分残留滋生细菌,引发感染。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痣癌变前期有什么症状会痛吗
痣癌变前期会出现痣体形状不对称、边界不规则、颜色改变等症状,一般不会引起疼痛,建议患者留意痣的变化,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前往医院皮肤科检查。一、症状:1、痣体形状不对称:正常的痣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对称性良好。而在癌变前期,痣细胞的异常增殖和分化失去规律,可能导致痣的形态变得不对称,这是判断痣是否发生癌变的重要形态学特征之一。2、边界不规则:在癌变前期,痣细胞的异常活跃可能使得其突破原有的边界,向周围正常组织侵袭,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之间的过渡不明显,难以明确区分,出现锯齿状、星芒状等不规则形态。3、颜色改变:癌变前期,由于痣细胞内色素合成和分布发生改变,一些异常的痣细胞可能分泌更多或更少的色素,导致痣的颜色出现斑驳不均的现象,例如黑色中夹杂红色、白色或蓝色等。二、是否引起疼痛:痣在癌变前期一般不会产生疼痛。因为早期癌变主要是痣细胞的异常增殖,尚未侵犯到痛觉神经纤维。当病变进一步发展,侵犯到周围神经或引发炎症反应时,才可能出现疼痛症状。日常生活中,建议尽量避免痣受到反复摩擦、挤压,长期穿着紧身衣物或佩戴首饰可能摩擦到的部位,要特别注意。另外,不要随意用手搔抓痣,以免损伤痣体,诱发癌变。同时,避免过度使用激光、冷冻等方法去除痣,因为不当操作可能刺激痣细胞,增加癌变风险。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