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什么是“套牌”?
非法保健食品套用或盗用正规产品的批准文号,这种扰乱保健品市场正常经营秩序的行为就是“套牌”。
专家指出,未经批准检验合格的产品一旦流入市场,将直接威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根治保健食品“套牌”乱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已成为监管部门刻不容缓的责任。
保健品“套牌”现象层出不穷
近年来,违法保健品“套牌”手段五花八门,“套牌”现象层出不穷,主要源于利益驱使,而网络也成为幕后推手。
据了解,目前常见的“套牌”、“盗号”形式主要有:
1.直接盗用其他厂家的批准文号;
2.直接与厂商达成协议,“租用”其批号贴牌生产;
3.同一厂家的多种产品“一号多用”;
4.一个产品出问题后换个名称包装再上市,批号不变;
5.“老瓶装新酒”,新产品用老批号;
6.普通食品套用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
7.普通食品、保健食品冒充药品,盗用药品批准文号等等。
据某业内人士称,目前市场上有许多所谓的“保健食品”,其外包装模仿真正的保健品,其实却只是普通食品。除仿冒外,“一号多用”的情况也非常严重。如有的企业申请了数十个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但他们自己却很少生产产品,而是将这些批号租赁给多家厂家使用,每年收取一定的转让费。此外,“老瓶装新酒”的方式虽说欲盖弥彰,却成为一些不法厂商惯用的手法。如物色一个和自家新配方产品功能差不多的“老”批号,再进行技术转让的变更申请,原有的功能、配方、工艺都不变,原封不动地印在新产品的包装上,但至于在实际生产时用什么原料、采用什么工艺、产品功效如何则无从得知。
近年来,由于监管部门加强了抽查频度和力度,保健品“套牌”现象在正规药店有所收敛,但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成为“套牌”保健食品热销的场所。调查发现,目前在网上售卖、转让伪造批号的现象相当猖獗。笔者在搜索引擎里敲入“保健食品、转让、批文”等关键词后,顿时涌出一大堆网站。“卫食监字批号低价转让”、“一个月搞定批文难题”等网页琳琅满目,转让批号的、提供转让中介服务的,应有尽有。电子商务本身固有的某些缺陷,加之我国滞后的电子监管存在诸多漏洞,在利润和风险的博弈中,许多违法商家选择网络市场销售“套牌”保健食品。
小编提醒:广大群众要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加强对保健食品相关知识的学习,对保健品各个环节中的违规行为要敢于举报,以防微杜渐。只有多管齐下,才能确保保健食品的安全与健康。
(责任编辑:王怡群)
副主任医师
看大医互联网医院 儿科
主治医师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医科
主任医师
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 中医科
主治医师
沈阳市国医中医院甲状腺科 甲状腺
主任医师
深圳市儿童医院 中医科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建设二路2号
二级 综合医院 公立
如皋市跃进南路
三级 综合医院 民营
安徽省淮南市谢家集区洞山老龙眼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六盘水市钟山区人民中路20号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昌岗东路250号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二环路北二段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