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哪些因素导致夜间磨牙

  据了解,一般人认为的“磨牙”,分为“紧咬”和“磨牙”,磨牙通常在夜间睡眠时发生,可能会发出声音;而紧咬,是头部、脸颊和肩所有肌肉一起收缩,力道比磨牙大。“常磨牙或常咬牙切齿的人,如果本身牙质不好,很容易发生牙断裂。

  小娇抬着酸疼的牙巴骨四处求教,“吃东西嚼不动,说话都困难,和动嘴有关的都困难。”小娇托着腮帮说。有人说是上火了,牙龈发炎所以疼,吃清火 药吧;有人说是牙巴骨抽筋了,所以动嘴困难,顺其自然吧……回家后小娇妈的一句话吓坏了小娇,“你这几天晚上吃人呢,牙齿磨得连邻居都听见了。”

  “夜磨牙和精神、情绪有很大关系,临床研究证明压力会激发夜间磨牙。”昆明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副主任医师和红兵指出,很多人在考试前或工作繁忙 等压力过大的情况下都会出现夜磨牙。据了解,一般人认为的“磨牙”,分为“紧咬”和“磨牙”,磨牙通常在夜间睡眠时发生,可能会发出声音;而紧咬,是头 部、脸颊和颈肩所有肌肉一起收缩,力道比磨牙大。“常磨牙或常咬牙切齿的人,如果本身牙质不好,很容易发生牙断裂。”和红兵说。

  夜磨牙伤人无形

  经常紧咬牙齿,会在你的口腔中留下特别痕迹,你可以观察一下自己是否有以下特征:舌头边缘有齿痕;脸颊侧沿牙齿咬合面,有成山丘状凸起,颜色较白;经常咬牙切齿者,牙齿会有松动或逐渐分离,有隙缝产生。

  头晚的磨牙,也许会波及到以后的几天,长时间咬牙切齿,伤的就不止是牙,牙的周围组织都受牵连。由于晚上磨得太厉害,下颚关节(牙巴骨)受损影 响咀嚼,牙齿变得异常敏感,冷、热、酸、甜一样都碰不得。和红兵介绍,这些状况都是头晚磨牙种的根。由于夜磨牙完全是一种无意识的状态,牙齿得不到必要的 润滑,而形成“干磨”,好比推空磨子一样,一晚上牙齿的磨耗等于你几个月甚至一年的磨损。连续几晚后就算是铁齿钢牙也受不了。

  磨牙伤牙,而当你因压力出现经常紧咬牙齿时,你的牙周组织也将承受更大的压力,弄不好可能还会进一步导致牙周病。和红兵介绍,牙周病和人体的免 疫能力有着明显的关系,我们免疫能力正常时细菌无计可施,但当自体免疫功能降低时,口腔内的细菌就有了可乘之机,开始大举破坏牙周组织,牙龈炎、牙龈肿、 牙龈出血也就接踵而来。

  对牙好一些

  就趁现在吧!对你的牙好一些,免得压力来袭,首先压跨了你的牙。也许你正在想健齿用什么牙膏?护齿每天刷几次牙?和红兵建议正承受压力的你, “放轻松”是最好的改善方法。适时地张开嘴动一动,别让你的牙齿时时处于紧咬状态;对于无意识的磨牙,可以通过咬合板(俗称牙套)来改善,通常用透明套套 在上颚或下颚牙齿上,由它阻隔可以减少牙齿磨损。此外,保护牙周组织,和红兵给了以下4点小技巧。

  1.牙膏常换:不要固定用同一种牌子的牙膏,用完一支后可尝试用其他牌子,因为口腔细菌是多种的,固定使用一种牙膏只对口腔中的某一些细菌有用,所以常换牙膏更有利于口腔卫生。

  2.少喝碳酸类饮料:碳酸类饮料会加速牙齿钙化形成牙结石,影响牙龈健康。

  3.每年洗一次牙:日常的刷牙,只能清除牙齿上的软垢,对于牙结石只能靠洗牙才能清除。同时洗牙也能算是定期的口腔检查,牙医洗牙的同时就能发现你的口腔问题,并及时解决后患。

  4.有问题找医生:很多人牙齿出了问题,多是忍字当头。可口腔问题一忍就成后患,一颗牙齿有小龋患补了就好,但不补或许不要几个月就成大洞,最坏还会伤到牙根,因此牙有问题找医生才最理智。

(责任编辑:武秀琴)

2012-01-06 17:25:00浏览5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女生一个月没来月经是什么原因
女生一个月没来月经,可能与精神压力大有关,也可能源于疾病因素,如多囊卵巢综合征、高泌乳素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如果月经推迟一个月仍未来潮,应及时就医进行妇科检查、性激素六项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妇科超声检查等,以明确病因。一、非疾病因素:长期处于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中,会干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正常功能,影响激素分泌,导致月经推迟。可通过听音乐、运动、旅游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心情舒畅,调节内分泌,促使月经恢复正常。二、疾病因素:1、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内存在多个小卵泡,但难以发育成熟排卵,导致月经稀发甚至闭经。可遵医嘱使用二甲双胍改善胰岛素抵抗,克罗米芬、来曲唑等药物促排卵,调节月经周期。2、高泌乳素血症:垂体分泌的催乳素过多,抑制卵巢功能,影响排卵和月经。可遵医嘱使用溴隐亭等药物降低催乳素水平,恢复月经周期。3、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影响全身代谢,包括生殖系统,导致月经紊乱、月经量减少甚至闭经。需遵医嘱补充甲状腺激素,如左甲状腺素钠片,维持甲状腺功能正常,月经可能随之恢复。女性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避免过度节食或暴饮暴食。注意保暖,经期更需要避免腹部受寒。适度运动,增强体质,避免在经期进行剧烈运动。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睾酮高月经不来怎么办已停经三个月
睾酮高月经不来且,已停经三个月,可从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心理调节等方面进行处理。在治疗过程中,需定期复查性激素六项,观察睾酮水平的变化,了解治疗效果。同时,通过超声检查观察卵巢形态和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1、调整生活方式:规律作息对于内分泌调节至关重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各激素的正常分泌。合理饮食,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取,有助于调节身体代谢。适度运动,如每周进行多次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可提高身体代谢率,降低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进而有助于调节内分泌,恢复月经周期。2、药物治疗:达英-35是常用的治疗药物之一。达英-35是一种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含有炔雌醇和环丙孕酮,其中环丙孕酮具有抗雄激素作用,可降低体内雄激素水平,同时调节月经周期。通过抑制排卵,使子宫内膜定期脱落,从而恢复正常的月经来潮。需注意,药物需遵医嘱使用。3、心理调节:长期的精神压力可能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加重月经紊乱。可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心情舒畅。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维持内分泌系统的稳定,对月经周期的恢复有积极作用。建议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规律作息、合理饮食和适度运动,这是改善内分泌紊乱的基础。严格按照医嘱服用药物,不可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以免影响治疗效果。关注自身身体变化,如出现异常出血、腹痛等症状,及时就医。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23号来月经排卵期是什么时候
若女性月经周期规律,以28-30天为例,从23号来月经推算,排卵期通常在次月6-8号。准确计算排卵期对备孕或避孕意义重大,然而,排卵期还受多种因素影响,需综合考虑。正常月经周期中,女性的排卵期一般在下次月经前14天左右。假设月经周期为28天,23号来月经,那么下次月经预计在次月20号,往前推14天,排卵期大致在次月6号。若月经周期是30天,下次月经则在次月22号,排卵期便在次月8号。在排卵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卵巢会释放成熟卵子,此时同房受孕几率较高。这一规律基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正常运转,该轴调控着月经周期与排卵进程。然而,当月经周期不规律时,仅依据23号来月经难以精准推算排卵期。比如,周期时长波动大,短则25天,长则35天,这种情况下,无法简单用常规方法计算。此时可通过测量基础体温辅助判断,清晨醒来未进行任何活动时测量体温,排卵期体温会升高0.3-0.5℃。还可借助排卵试纸,其通过检测尿液中促黄体生成素水平来判断排卵,试纸呈阳性时接近排卵期。此外,B超监测能直观看到卵泡发育情况,确定准确排卵时间。若想精准把握排卵期,规律周期者可借助日历法标记排卵期。不规律周期者,建议结合基础体温测量、排卵试纸检测及B超监测。备孕夫妻在排卵期合理安排同房,可提高受孕几率;若长时间备孕未成功或月经周期紊乱严重,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月经少是不是卵巢早衰
月经少并不一定意味着卵巢早衰,如果同时伴有促卵泡生成素水平升高,一般高于25IU/L,且雌二醇水平降低,可考虑卵巢早衰;但月经少也可能由其他多种原因导致,并非都是卵巢早衰引起。卵巢早衰是指女性在40岁之前出现卵巢功能减退,主要表现为月经异常、雌激素水平降低以及生育能力下降等。当月经少且经检查发现促卵泡生成素明显升高、雌二醇降低时,可能是卵巢早衰所致。卵巢早衰可能是机体免疫系统错误攻击卵巢组织,破坏卵泡,使卵巢分泌雌激素等功能受损,进而出现月经减少甚至闭经。医源性损伤如手术切除部分卵巢、盆腔放疗、化疗等,也可能直接破坏卵巢组织,引发卵巢早衰。治疗卵巢早衰,可遵医嘱补充雌激素和孕激素,如戊酸雌二醇联合黄体酮,以缓解低雌激素症状,保护子宫内膜;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在调整内分泌的基础上,可借助辅助生殖技术,如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提高受孕几率。然而,月经少还有其他诸多原因。多次人工流产、刮宫等宫腔操作,可能损伤子宫内膜,导致内膜变薄,月经量减少,严重时可引起宫腔粘连,需遵医嘱通过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内分泌紊乱,卵巢呈多囊样改变,排卵异常,子宫内膜受激素影响不足,也会出现月经量少,可遵医嘱使用短效避孕药,如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屈螺酮炔雌醇片等调节月经周期。此外,长期精神压力过大、过度节食等,也可能造成月经量少。若长期存在月经少应及时就医,进行性激素六项、妇科超声等检查,以明确病因。日常要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利于维持内分泌稳定。注意饮食均衡,避免过度节食。保持心情舒畅,学会调节情绪,减少精神压力对内分泌的不良影响。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可能存在的妇科疾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