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十个动作让你看上去充满自信

  人们通常本能地不假思索地解读他人的身体语言。原因是人体姿势和动作是巨大的信息源,人们的睛、双手和肩膀等部位动作都会透露出一定的信息,可反映出情绪变化和自信程度。在人们开口说话之前,很多相关信息就被身体语言泄露出去了。一个人在自信时和紧张时的站立和步行往往姿态判若两人。要给人充满自信的感觉,就必须关注身体语言。美国“问他网”最新载文总结出“让你充满自信的10个动作”。

  1.避免手插口袋。

  当我们感觉不舒服或不自信的时候,就可能会不知不觉地将手插入口袋。当我们感觉紧张的时候,我们就会本能地藏起双手。只要你将手插进裤子口袋,就会给人留下“自信不足”的感觉。而将双手置于口袋之则是自信的表现,传递的是“君子坦荡荡,没啥可隐藏”的信息。另外,双手插进口袋还会让人更容易表现懒散,给人留下不好印象。专家建议:将双手置于臀部或大腿外侧,可让自信倍增。

  2.不要手足无措。

  手足无措是神经紧张的最明显标志。如果一个人无法保持安静,则说明其非常忧虑和慌张,自然是不自信的表现。双手动作最容易出卖一个人的内心感受。因此,要增强自信就必须管好你的双手,努力保持手势平静另外,身体坐下之后,应该避免快速抖动双腿的坏习惯。抖腿动作也是神情紧张的一个下意识动作。专家建议:控制好手脚,防止不该发生的小动作。

  3.双眼直视前方。

  在各种身体语言中,双眼视线的处理方式是最能体现自信。独自行走的时候,人们往往自然微微低头,双眼关注脚步。然而,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低头看脚”给对方留下的印象却是“我不想参与谈话”或者“我不想与你互动交流”。如果你在这方面注意不够,那么在交际过程中,也许就会习惯性地保持这种姿势。专家建议:平时就应该培养“抬起下巴,双眼前视”的习惯,即使独自一人走在大街上的时候,也应提醒自己注意这一点。

  4.挺站直身体。

  站直身体是保持自信最重要的10个动作之一。如果你在平时生活中始终低头垂肩没精打彩,那么挺胸站直肯定具有挑战性,但是必须克服困难。站直身体是在交流过程中展现自信的最重要方式。在走路或站立时,双肩稍稍后拉,胸部微挺,即有助于养成保持挺直站姿的习惯。这一小幅度简单动作可以让你的站姿发生巨大的改观。专家建议:试试在镜子前保持挺胸站直动作,你会惊讶地发现,这个动作的确会让你自信倍增。

  5.走路大步流星。

  自信者的步态绝不会被描述成“疾步乱窜”、“缓缓爬行”、“偷偷摸摸”或“鬼鬼祟祟”。步态与自信关联密切。通常走路大步流星是自信的表现。专家建议:走路时步子迈大些,会让你看起来更具有果断性,内心平静,处事不惊。这些都表示你是个充满自信的人。

  6.握手有力。

  在英语中,人们往往用“像握住了一条死鱼”来形容交际中出现有气无力的握手动作。见面介绍后,相互握手时软弱无力,表明缺乏自信。相反,握手有力则是自信的体现。如果初次见面,握手时应该充满自信切有一定力度。而与曾经见过面的人握手时,不妨考虑使用双手,一只手握住对方的手,另一只手则可放在其肘部,这会显得更加热情。专家告诫:握手毕竟不是扳手腕比赛,握手时切忌用力过猛,捏痛对方的手,另外握手时间也不宜过长。

  7.打扮得体。

  试想,如果你走进一个有许多美女或同事的房间,自己却仪容不整、头发乱糟糟、皮肤很粗糙,活像“后街男孩”。房子里的人对你的反应可想而知。其实,衣着打扮是一种“客观语言”,同样在交际过程中可以传达重要信息。整洁的衣着、得体发发型、清洁的面容和吸引人的身体气味等因素,都可为提高自信成功交际助一臂之力。专家建议:必要时可适当使用适合自己的美发美容产品。

  8.保持微笑。

  自信者之所以可以笑对一切,是因为他们没有可担忧的事情。不妨做这样一个试验:当你走在街上或者走进办公室的时候,对与你擦肩而过的人微笑,再看看对方有何反应。结果是,十有八九,对方也会对你微笑。由此可见,微笑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专家建议:微笑可以增添自信,可以拉近人际距离。

  9.社交时不要交叉双臂。

  当我们感觉寒冷、紧张或戒备的时候,往往会双臂交叉合抱于胸前。这种防御性动作传递的信息包括:封闭内心、心情不好、不想与人交流,或者是掩饰不满、焦虑等情绪的消极心态。试想,在俱乐部门口齐刷刷站立着一排身材魁梧高大,粗大的双臂交叉于胸前的保镖。他们看上去会是你乐意谈话、开玩笑或共事的理想人选吗?答案可能是否定的。保镖的职业要求他们必须表现出这种具有威慑力的姿态。然而,绝大部分工作都要求人们看上去更可爱、开放和自信。专家建议,社交中应适当放松,不要交叉双臂。

  10.身体接触表达欣赏。

  身体接触动作可表达善意和亲密。轻拍后背这一动作就可表达欣赏和支持。因此,当朋友或同事妙语惊人或表现不凡的时候,不妨轻拍其后背。大多数人不会因为你的这一动作而兴奋得忘乎所以,但是肯定会对这一肢体动作所表达爱和尊重大加赞赏。

(责任编辑:武秀琴)

2011-12-28 11:50:00浏览1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高龄产妇产检需注意什么细节
高龄产妇产检需注意产检时间安排、检查项目选择、基础疾病管理以及心理状态调节等细节。对于高龄产妇,建议在每次产检前做好准备,记录身体不适症状和日常身体指标数据,方便医生全面了解情况。1、产检时间安排:严格按照医生规定的产检时间按时产检,不能随意推迟或提前。孕早期需确认孕周和胚胎发育情况,孕中期各项排畸检查时间点精确,错过特定孕周可能影响检查准确性。孕晚期随着胎儿发育和母体变化,定期产检可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2、检查项目选择:除常规产检项目,高龄产妇应重视唐筛、无创DNA或羊水穿刺等染色体检查,因高龄增加胎儿染色体异常风险。心脏超声、血糖、血压监测等项目也尤为重要,可提前发现孕期心脏疾病、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等并发症。3、基础疾病管理:多数高龄产妇可能存在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产检时应主动告知医生病情,严格遵循医嘱服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确保基础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减少对妊娠的不良影响。4、心理状态调节:产检过程中保持良好心理状态至关重要。高龄产妇对胎儿健康往往过度担忧,不良情绪可能影响内分泌和胎儿发育。要积极与医生沟通,了解产检结果及孕期注意事项,缓解心理压力。日常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证充足睡眠。若产检发现问题,不要过度焦虑,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方案。
黄晓东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椎动脉型的颈椎病有哪些症状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症状主要包括眩晕、头痛、视觉障碍、猝倒及其他症状等。若症状加剧,应及时就医。1、眩晕:这是椎动脉型颈椎病最常见的症状,多在头部转动时发作。机制是由于颈椎退变、增生等原因,导致椎动脉受到压迫或刺激,使其管腔狭窄,血流不畅。当头部转动时,椎动脉进一步受到牵拉或扭曲,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尤其是内耳的前庭系统对缺血较为敏感,从而引发眩晕。2、头痛:常与眩晕同时出现,多为单侧头痛,部位以枕部、顶部为主。其发生机制是椎动脉供血不足,引起脑部血管痉挛,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刺激血管周围的神经末梢,从而产生头痛症状。此外,颈部肌肉紧张、劳损也可能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头痛。3、视觉障碍:可表现为视力模糊、复视、眼前发黑等。这是因为椎动脉供血不足影响了大脑枕叶视觉中枢的血液供应,或因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引起眼部血管的舒缩功能障碍,导致视网膜供血不足,进而出现视觉障碍。4、猝倒:是椎动脉型颈椎病较为特殊的症状,常在站立或行走时突然发生。当头部突然转动或姿势改变时,椎动脉受到急剧牵拉或压迫,使脑部血液供应骤减,导致大脑短暂性缺血,引起肢体失去支持力而猝倒。患者在倒地后,由于头部位置改变,椎动脉供血恢复,意识可很快清醒,一般不会留下后遗症。建议患者避免长时间低头工作或学习,定时活动颈部,缓解颈部肌肉疲劳。选择合适的枕头和床垫,保持颈椎的生理曲度,减轻颈椎的压力。注意颈部保暖,避免受寒,防止颈部肌肉紧张和血管收缩,加重病情。
崔尚斌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颈椎病疼痛怎么治疗
颈椎病疼痛可通过物理治疗、药物治疗、运动锻炼等措施进行治疗,建议根据自身颈椎病的类型和疼痛程度,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科学地选择和综合运用这些治疗方法。1、物理治疗:包括热敷、按摩和牵引。热敷时,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于颈部疼痛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热传递能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按摩可由专业人员操作,通过手法刺激颈部穴位和肌肉,调整颈椎关节位置,改善颈部肌肉的紧张状态,减轻对神经和血管的压迫,从而缓解疼痛。牵引则是利用器械对颈椎进行牵引拉伸,拉开椎间隙,可减轻椎间盘对周围组织的压力,缓解疼痛和神经压迫症状。2、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通过抑制体内环氧化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达到抗炎、止痛的效果,可减轻颈椎炎症引发的疼痛。肌肉松弛剂如乙哌立松,能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脊髓反射,使紧张的肌肉松弛,缓解因颈部肌肉紧张导致的疼痛。3、运动锻炼:患者可进行颈部伸展运动,如缓慢地低头、抬头、左右转头、左右侧屈等,每个动作保持3-5秒,重复10-15次,可增强颈部肌肉力量,增加颈椎的稳定性,减少颈椎间盘的压力,缓解疼痛。游泳也是很好的锻炼方式,在游泳过程中,颈部和全身肌肉都得到锻炼,且水的浮力减轻了身体对颈椎的压力,有助于改善颈椎功能。需注意的是,物理治疗时要注意力度和温度避免造成损伤。药物治疗需严格按医嘱服用,不要自行增减药量。运动锻炼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运动。
黄阳亮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神经型颈椎病是怎么回事
神经型颈椎病,通常指的是神经根型颈椎病,其发病原因复杂多样,既包括非疾病因素如不良生活习惯、颈部外伤、年龄因素等,也涉及多种疾病因素如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骨质增生等。一、非疾病因素:1、不良生活习惯: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电脑,或坐姿、睡姿不当,均可能使颈椎长时间处于非生理状态,导致颈椎间盘退行性变,进而压迫神经根,引发神经型颈椎病。2、颈部外伤:颈椎受到直接或间接暴力损伤,如车祸、跌落等,可能导致颈椎骨折、脱位或软组织损伤,进而损伤神经根,诱发神经型颈椎病。3、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间盘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如水分减少、弹性下降等,使颈椎更容易受到损伤,进而引发神经型颈椎病。二、疾病因素:1、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引起颈肩部疼痛、上肢麻木无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神经型颈椎病。治疗方法包括牵引、理疗、药物治疗(如布洛芬、甲钴胺)等,必要时需进行手术治疗,上述治疗方法均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2、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骨边缘形成骨赘,压迫神经根,导致颈肩部疼痛、上肢麻木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药物治疗(如对乙酰氨基酚、颈复康颗粒)。针对不同类型的病因,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颈部健康,对于预防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重要意义。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