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最佳时间服用中药 充分发挥药效

  人们对服用中药时间的认识,无非是早、晚各一次,特别是中药汤剂,甚至已成为亘古不变的用药模式。其实不然,中药的服用需根据病情及药性的不同,在应用的时间上有一定的差异性,有些患者在就医时,可能会听到这样的嘱咐:“这个药需要在饭前吃!”、“这个药应在睡前吃!”等等。

  中药该是饭前服,还是饭后服,或是睡前服,早在古代就已经很受重视了,如元代医家王好古在其著作《汤液本草》中提及“药气与食气不欲相逢,食气消则服药,药气消则进食,所谓食前食后盖有义在其中也。”就说明了药物与食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5个影响疗效的常见时段

  虽然中药的给药时间差异,不如西药的严格,但无论是中成药,还是中药汤剂,确定用药时间都要遵循病情的需要,一般最常见的为早晚各服一次,也有根据病情不限时服用的,但根据不同的药效,有5种最常见的服药时段,分别是饭前、饭后、餐中、空腹、睡前等。

  1、饭前通常是指饭前30分钟至1小时之服药。

  一般有补益效果的中药,宜在饭前服,这样有利于吸收,但中医在用药上也讲究顺应自然规律,所以具有补阴疗效的中药,在晚餐前服用更为适宜。

  祛痰药类中药,为利于排痰,可通过刺激胃黏膜来间接刺激支气管分泌增加,以稀释痰液,加速排痰,因此也宜在饭前用。

  此,具有开胃功效的健胃药也应在饭前服;用于治疗肝肾虚等方面中药,需在胃排空状态下应用,有利于疗效发挥。

  2、饭间中药在两餐之间服用的药物并不多,这种服药情况通常是为避免中药与食物之间有相生相克的反应,一般以治疗脾胃疾病的药物为主。

  3、饭间大多数的中成药都可在饭后服,但服药时间也需与就餐时间相差30分钟至1个小时。通常宜饭后服用的药物有解表药,如具有发汗功效的中药;对胃肠刺激较强的药物或毒性相对较大的药物,以免刺激肠胃或药物吸收过快而发生毒副反应;具有健脾开胃、消食导滞疗效的中药也宜在饭后服用,有利于消化

  4、空腹空腹服药的目的就是保证药物的充分吸收,但对于某些胃肠本身就存在问题的人而言,为减少刺激并不建议这类人空腹服药。通常泻药、驱虫药都宜空腹应用,其中泻剂中功效较强的峻下逐水药最宜在清晨空腹时应用,其逐水较强;而有润肠通便功效的中药,为顺利清除肠道的积滞,可在空腹或半空腹状态下服用。

  5、睡前为有利于睡眠,凡是具有补安神、镇静健脾功效的中药,都可在睡前30分钟左右服用;五更泻是中医一个疾病的病名,是特定指每日凌晨发生泄泻的情况,因此治疗该类疾病的中药,可在晚上睡觉前服用;具有驱虫药、缓泻效果的中药,也可在睡前服,但泻下剂的服用也并非拘泥于空腹或睡前,若病情较为严重,可根据病情酌定给药的时间。

  此外,驱虫药也可隔夜服,就是在睡前服用1次,在次日早晨空腹时再服1次,这有利于将虫杀死并排出体外。也有一些药物有特殊的服用方法,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应用。

  中药分时服用的3个依据

  1、依据中医的整体观、顺应自然的理念,使药物作用时间与人体及自然的节律同步,如根据中药的升降沉浮、阴阳等特性,适时服用。

  2、根据疾病的发病部位确定服药时间,如疾病在膈以上,宜饭后服药;疾病在四肢血脉,宜空腹服药等等。

  3、根据病情的控制情况控制给药时间,如治疗五更泻的药,需睡前服等等。

  汤剂服用不必拘泥一日两次

  中药最多的服药次数,恐怕就是一日两次,以至于很多人认为中药的服用方式就是一日两次,但具体如何服药需看病情而定,一般病情较为缓和或疾病处于缓和期维持用药时,可保持每日2次;但若病情稍微严重些,可每日服药3次;若病情较重较急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每隔4小时就服用1次。

(责任编辑:王怡群)

2011-12-03 08:27:00浏览1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王霞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遗传性雀斑会复发吗
遗传性雀斑确实存在复发的可能性,但若患者遵医嘱进行合理治疗,并结合适宜的日常护理,通常是可以降低复发可能性的。1.复发原因首先,遗传性雀斑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因此即使患者通过激光治疗等手段去除现有的雀斑,但只要遗传基因依然存在,则雀斑就有可能会复发。同时,紫外线照射也可能导致雀斑再次出现或颜色加深。2.治疗方式其次,遗传性雀斑通常不需要进行治疗。但若患者本身认为雀斑影响到皮肤美观或个人心理健康时,则可遵医嘱通过激光治疗、冷冻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进行处理。激光治疗主要通过爆破色素细胞来进行治疗,而冷冻治疗则主要用于治疗单发且颜色较深的雀斑。此外,药物治疗多适用于颜色较浅的雀斑,常用药物主要有氢醌霜、维甲酸乳膏、维生素E乳等外用药物。3.日常护理最后,患者除了需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专业治疗外,通常还需要做好日常护理。建议患者外出时使用防晒霜、遮阳帽、防晒衣等,来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刺激。同时,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绿叶蔬菜等,也可辅助增强皮肤的抗氧化能力。此外,患者平时还应注意规律作息、戒烟戒酒,并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来促进皮肤修复。综上所述,遗传性雀斑确实存在一定的复发可能,但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和良好的日常护理,通常可以有效改善雀斑症状,并适当降低复发的可能性。
郝宝顺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先天性心脏病是不是遗传的
先天性心脏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并非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其发病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遗传因素首先,大多数先天性心脏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即患者发病常考虑与多对致病基因的累积作用有关。同时,部分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发病,常与单基因遗传缺陷和染色体畸变有关,而染色体畸变主要包括数目畸变和结构畸变两种类型。此外,先天性代谢缺陷也可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心血管系统。2.环境因素其次,电磁辐射、环境污染等物理因素,农药、杀虫剂等化学因素,也可能与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有关。同时,若母亲在孕期服用抗癫痫药物或抗生素,或在妊娠期罹患糖尿病、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慢性病,通常也会大大增加子代罹患先天性心脏病的风险。此外,若母亲在妊娠2-8周感染了弓形虫、巨细胞病毒、单纯庖疹病毒、柯萨奇病毒等,也可能会因此导致子代发生先天性心脏病。3.诊断治疗最后,为了明确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患者常需要遵医嘱完善全血细胞学计数、C反应蛋白等实验室检查,超声心动图、心血管磁共振成像、多层CT等影像学检查,以及心电图、心导管检查、放射性核素等项目。而一旦被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则通常需要按照医生建议,通过药物治疗、传统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等方式进行处理。此外,由于先天性心脏病种类繁多,因此建议患者积极明确自身罹患的具体种类,并遵医嘱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建议患者平时避免情绪激动,并定期随访复诊,以便于医生及时评估治疗效果。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